牛适度规模养殖疫病防治措施
2019-05-22陈芬梅
陈芬梅
近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我国市场对牛类肉制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从而使得养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养殖模式也逐渐转变成了规模化养殖型。虽然当前的牛養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水平有了不小的提升,但是由于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大多数养殖户对于养殖环境、疫病防治、饲喂管理等方面缺乏重视,使得各类牛疫病发生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因此,继续加强对疫病防治研究和相关防治措施的普及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文章就牛适度规模养殖疫病防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改善当前不利情况提供些许参考。
1牛的适度规模养殖常见的疫病分析
1.1传染病
无论是哪种养殖模式,传染病都是其中最常见的并且危害性最严重的牛类疫病。一旦在养殖过程中牛群出现了传染性疫病,疫病会快速传播,若是不能及时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会导致牛群大规模患病,若不尽早控制,严重时会导致牛只死亡。而牛养殖规模越大,养殖密度越密集,传染空间和几率就越大,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加难以估计。所以当牛群中出现传染性疾病时需要得到养殖户的足够重视。在传染性所有疫病中,结核病以及口蹄疫是十分严重的传染性疫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快、发病迅速、危害范围广的特点。
1.2普通病
在牛的规模养殖过程中,普通疫病也是一类十分常见的疫病。普通类型的牛类疫病一般是指肠胃炎、感冒、营养代谢病、中毒等,造成这类疾病的发生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养殖户或者专业养殖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没有制定好科学的养殖计划和防范措施。在牛的规模养殖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各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普通病的防治也不能疏忽大意。因为如果发现某些牛只患上普通疫病,但是养殖户并未采取治疗措施,或者采取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导致使得牛的各项身体机能下降并且抵抗力下降。这时如果再受到病毒或传染性疾病的侵袭,就会导致病情危害持续加重死亡或出现大规模疫病传染等情况。由此可见,在牛的规模养殖过程中加强对普通疾病的防治工作也同样不可忽视。
1.3牛产科病
目前,冷冻牛精液人工配种技术在国内大多数地区已经逐渐推广,虽然这项技术已经成熟,但大多数养殖户对这种技术的了解和应用的程度却与预期目标差距甚远。由于大多数养殖户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对这项技术不能熟练操作,或者配种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消毒,导致牛在配种时中出现生殖器损伤、细菌感染等问题,从而引发牛的产科病,危害牛群健康。
1.4寄生虫病
此类寄生虫疫病在牛的适度规模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但是此类寄生虫病单独发病时对牛群的实际危害比较低。最常见的几种寄生虫为线虫、绦虫、吸虫等。造成牛群患寄生虫病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牛群的养殖密度过大,进而使得寄生虫数量呈指数增加并且牛只之间相互传播、交叉感染,危害牛群健康。寄生虫病的特点是导致牛体生长缓慢、破坏牛皮生长质量等问题。
2牛的适度规模养殖疫病防治措施分析
2.1建立优良的养殖环境
养殖场圈舍是牛的最主要生活场所,也是各类病菌最容易滋生的区域,所以在牛的规模养殖过程中,为了更好避免牛群患上各类常见的疫病,就需要养殖户或者管理人员加强对养殖环境的重视,从根本上抑制病原体以及各类疾病的滋生和广泛传播。想要建立优良的养殖环境,牛场的布局要适当,适宜牛群居住,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清理,并且确保养殖场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卫生条件。
2.2合理配制饲料
科学地配制饲料也是适度规模养殖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科学地配制饲料,就是要根据牛的生长时期和生长状况不断进行调整饲料配方。而且在不同的季节调整饲料,以满足牛对蛋白质、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可以提高生牛的免疫力,减小患病几率,从而确保牛群健康。
2.3规范使用防疫疫苗
进行疫病的防治工作还有一项十分重要措施就是科学使用防疫疫苗。养殖户在对牛群使用疫苗进行防疫时,要做到准确规范。一般正规的疫苗,其用法、用量通常都会有详细明确的说明,养殖户在选择好相应疫苗并进行使用时,要坚决依据疫苗使用流程、使用标准和要求,做到科学使用。在使用疫苗后,要对疫苗建档,为之后的疫苗接种以及发生疫病时进行应急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在牛的规模养殖模式下牛的疫病防治是一项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牛的养殖质量、降低发病机率和致死率的关键因素。为了对牛适当规模养殖模式进行全面优化,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相应疫病进行防治,为牛的生长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注重养殖管理和饲养管理,从根源上控制致病菌滋生,有效避免牛适度规模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
(作者单位:810699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农业农村和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