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基层减负重在落实

2019-05-22郭林涛

决策探索 2019年9期
关键词:应付形式主义基层干部

郭林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形象概括了基层工作之复杂、烦琐。职能过多,衍生出基层不合理的负担过多。除了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开不完的会议,以及为了应付各级各部门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迎来送往外,还有本地区的各类创建活动……经常让基层干部倍感疲惫。于是各种流于表面、层层加码的形式主义比比皆是,为了应付检查而编材料做记录,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记录而记录,不但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负担,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了大量精力,也消磨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一腔热血。

不走近基层,就不知道基层的苦。基层苦,基层累,基层压力大,是基层普遍的呼声。如果这累、苦、压力能让群众满意,基层人员一定也苦中有乐。但遗憾的是,基层的累、苦和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应付形式主义,不但对工作和群众没什么助益,反而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群众戏称为干部会“变脸”。干部“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不是在迎检,就是在准备迎检”,这是基层干部面临的现实问题,基层干部分身乏术、疲于应付,所以也有基层干部认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个表述应改为“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形容词的改变从侧面也印证着基层干部逐渐升级的压力与重担。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来,各地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许多细化措施和量化目标,目的就是把干部从一些无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确保“基层减负年”取得明显成效,让基层干部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例如,河北省提出要坚持“无会月”制度,青海省确定每月第一周为“无会周”。各省也相继出台基层文山会海减负清单,最实省份有山东,发文专治开会没完没了,倡导“短实新”文风,各级各类文件要开门见山,防止穿靴戴帽。针对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的问题,许多省份采取严控措施,对不同级别、不同形式的督查检查考核的总量和频次做出限制。例如,河南省人社厅在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时就提出,要创新督导检查考核方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减少多头、交叉、重复的督导检查,提高督导检查考核的质量和效率。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基层减负年”取得明显实效,就必须根据《通知》要求,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抓落实上。为基层减负,要有一系列配套工作机制和方法。

第一,要从机关领导同志的思想入手。导致基层文山会海、“重痕留迹”、频繁检查、负担过重关键在领导,关键在少数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官本位思想严重。因此,领导机关、领导同志要身体力行,转变思维定式,改变工作习惯,把主要精力用到干真事、干实事上,当好求真务实的表率,以落实之功见整治之效,让基层真正把精力用在实打实推进新时代各项工作上。

第二,应搞清楚基层负担的根源,找准病灶,对症下药。会议多、文件多、报表多、材料多、迎检多、汇报多、问责多等问题,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这就是基层负担的根源,也是基层干部的“累点”“痛点”。所以要从大力精简文件简报、从严控制压缩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改进调查研究、完善问责工作机制等方面对减负提出具体的举措,从一文一会抓起,从一人一事改起,少些“伸手要”、多些“迈开腿”,少些“作秀式调研”、多些实打实指导,把紧每个关口,关闭每道闸门,不让一丝不良风气滑过眼帘、溜进工作、飘入基层。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提出的“五个破除、五个坚持”,值得借鉴。

第三,基层减负重在落到实处,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层一层压实,决不能“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决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决不能逢会讲讲、应付差事、我行我素,切实把基层负担减下来,真正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谋改革、抓落实、促发展、解民忧上来。

第四,为基层减负,应注重厚爱和激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管理“要撑腰鼓劲、关爱宽容,体现组织的温度”。 基层管的面宽、干的事杂,基层干部吐槽最多的三个字是“累、难、苦”。 直接面对老百姓,人少活多、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一天忙到晚,一年忙到头,连家庭也顾不上。所以要多给基层赋权增能,确保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情有人办。应更加尊重和支持基层的同志,给基层干部更多的信任、关爱,及时回应基层的诉求和期盼,真正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增强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干事的动力,真正让基层更加充满动力、富有活力。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一直以来,各级虽然都在为基层减压释负上做了很多工作,出台了一些规定措施,但一年又一年,一轮又一轮,负担并没有实质性减轻。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单位把减负当口号,流于纸面、止于文件。总之,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贵在坚持,重在落实。必须把减负抓具体、抓深入、抓彻底,设置严标准、硬杠杆,以大力度清除基层工作的沉疴旧疾,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才能减出基层工作的新气象、新活力,减出基层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猜你喜欢

应付形式主义基层干部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Task 6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The Most Beautiful English Sent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