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工作
2019-05-22乔峥
乔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得到了改革与创新,教学工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具备符合新时代人才标准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习能力薄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条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习惯 培养工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级较小,自制能力较差,但是却具有比较强的可塑造性,因此,教学工作者要充分顺应学生这一年龄特点,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以确保能够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原因
(一)学习意识薄弱
人体意识能够对人们的行为活动造成直接的影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对语文学习的正确认知与主动学习意识,他们认为,语文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内容比较简单,不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太多的精力,以至于受这种错误理解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缺乏主动性,更不用提自主学习能力[1]。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主要是指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行为举动,这种行为举动的形成不仅与教学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与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自我认知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并在这种状态的长期影响下,逐渐失去信心,对其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学习成绩的提升都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天性活泼,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工作者要充分顺应学生的这一特点,保持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校园中不断深入,但是部分教学工作者依旧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沿用,在实际的教学中过于重视“认识生字、课文分段、中心思想归纳总结”这三个步骤,而缺乏对现有教学方式的创新,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枯燥、乏味,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无法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2]。
二、小學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多数人都喜欢做自己有兴趣的事,对于缺乏认知能力的小学生而言也并不例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想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对语文学习的认知水平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学工作者就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确保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得达到有效的锻炼,从而更好的融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对小学语文教材中《黄山奇石》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学目标明确要求了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的生字数量以及会写生字的数量,并要求学生能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3]。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进行有效的激发。那么在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就可以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摒弃,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改革,与多媒体技术充分融合,通过视频或图片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更多的 “黄山石”图片以及游客游览黄山的视频,从而将文章内容变的更加生动化与直观化,增强学生对黄山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学工作者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其通过自主性的想象,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等在画本上画出来,与其他学生一起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事业不断发展中而产生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并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教学背景中,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学习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进而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特点,尽可能的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的情境,从而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基础上,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快速提升。例如,在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桂林山水》这篇文章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文章主要通过“总—分—总”的结构对桂林山水的美进行全面的展示。需要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朗读、理解与欣赏中对桂林山水的美进行深入性的感受与品位,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基于这种情况,教学工作者就可以设定相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幻灯片的不断更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桂林奇峰突起、江流弯转、岩洞幽深的景色,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性对有关于桂林山水的文字资料或者图片进行搜集,并放在课上交流,这样一来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学生更加深切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对自身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4]。
(三)指导学习技巧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是否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相关的学习技巧进行有效的指导,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会设置相应的综合训练,语文教学工作者可以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充分利用,在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有效的提升[5]。对于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一定要让学生在明确阅读要求的同时进行自主性的阅读,并找出课文中的中心思想与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对学生的语感进行锻炼,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对《游园不值》进行学习时,由于古诗与现在生活相隔较远,小学生学习起来大多比较吃力,那么教学工作者可以先针对文章进行范读,对生字的读音进行纠正,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大声朗读,并注意语调和停顿,从而对文章进行深入性的理解与更高效的学习,并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设定探究性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对相关的内容产生疑问才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在积极性的驱使下,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教学工作者要充分结合学生这一学习特点,对相关的探究性问题进行合理的设定,并保证问题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认识水平与思维深度。例如,在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乌鸦喝水》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学工作者可以在内容正式讲授之前,设定“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或与之类似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性的阅读,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后都会找出正确的答案[6]。接下来,教学工作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其他的办法进行思考与探究。这样一来,既能够对课堂氛围进行充分调动,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想象力,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學工作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思维,帮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就需要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正确认识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自身素养的提升等多种科学、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有效形成。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晓英.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03):175-175.
[2]刘再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刍议[J].中华少年,2017,(28):24-25.
[3]邓辉.刍议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24-124.
[4]刘小凤.小学语文课中怎样实现“学生自主学习”[J].科技资讯,2016,(31):107-108.
[5]胡曼璐.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习惯[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232-232.
[6]姚富荣.刍议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6,(16):82-82.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县华丰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