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探析

2019-05-21王东杰

丝路视野 2019年7期
关键词:道德建设公民道德精神文明

王东杰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文明程度获得了长足发展,公民道德整体发展是健康向上的,人民群众的自信心、平等意识、契约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全社会精神风貌令人振奋。但也要看到,公民道德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势在必行。从坚定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加强道德教育、规范舆论导向、完善制度等方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关键词:精神文明 公民道德 道德建设

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总体而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获得了长足发展,公民道德整体发展是健康向上的,人民群众的自信心、平等意识、契约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全社会精神风貌令人振奋。但也要看到,公民道德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多元價值的冲击下,传统道德观念日渐萎缩,加之社会上产生的不正之风,致使部分人在道德领域开始感到茫然失措。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扫除歪风邪气刻不容缓。

一、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诚信意识缺失

人无信不立,讲究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人保持自我本真的基本要求。但近年来,人民群众的诚信意识普遍缺失,不仅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提高了社会运行的成本。在诚信的环境里,彼此没有猜忌、怀疑与欺骗,人与人的交往是简单纯朴的,内心是快乐幸福的,社会是充满温馨和谐的。当今社会,很多人的交往原则偏离了诚信,纯粹追求利益交换,这就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人际关系的坑蒙拐骗、欺诈讹诈、冷酷无情,市场行为的唯利是图、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企业主体的偷税漏税、合同违约、欠款不还,其他还有电信诈骗、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虚假广告等,最终开启整个社会的互不信任模式,严重伤害社会道德建设。

(二)价值观偏差

改革开放以来,国门被打开,我们需要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科学知识等被引进国内,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同的文化。现在,多元文化交织并存,共同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之后,不同文化间交流速度之快、竞争程度之烈前所未有。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但也开始面临外来文化的强势挑战,并开始影响国人的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刺激下,有人奉行拜金主义价值观,为了获得金钱无所不用其极,完全抛弃道德的约束;有人追求快乐享受,声色犬马、吃喝玩乐、放纵自我,失却了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有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毫无道德责任感。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歪曲了社会风气、扭曲了人性,影响了社会道德的健康发展。

(三)道德失范行为多发

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道德难以约束人的行为,失去了调节社会秩序的能力。近年来,道德失范的影子到处可见,不断挑战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底线。如娱乐明星为了刷存在感,故意制造绯闻,公然展现个人私生活藏污纳垢的一面,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为老不尊的事件屡有发生,扶不起的老人讹诈钱财,不断挑战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部分医生要红包、吃回扣,忘记救死扶伤的天职,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部分教师举办辅导班,课堂教学草草应付、不负责任,课外兼职只为钞票;部分人只顾自己赚钱,不顾他人安危,甚至漠视他人生命,所以出现 “毒奶粉”“毒馒头”“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凑一波过马路、广场舞扰民、恶意占用小区消防通道、随意题写“到此一游”等问题,不断突破道德底线,污染社会环境,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道德教育的忽视

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塑造灵魂的形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学而优则仕”传统理念的影响下,片面发展智育就成了整个社会的追求,所以才会出现教师、家长只关注学生分数的怪象,学生的高分数可以“一好遮百丑”。甚至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仍受分数的影响,更多用人单位倾向于选择传统“985”“211”工程院校毕业的学生。从上学到就业均受分数指挥棒主导的现实,必然带来忽视德育教育的后果。不重视道德教育,就有可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无用人才,甚或是高智商犯罪的“社会毒品”,不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良性发展。

(二)舆论宣传的偏向

人是社会的动物,过的是群体生活,因此,舆论对人的思想、行动发挥着巨大的引导作用。舆论场所褒扬的真、善、美会引起人们的追逐,所贬斥的假、恶、丑则引起人们的远离,健康的舆论对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的舆论宣传则在褒扬什么、贬斥什么两方面做得都不够好,制约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对真、善、美弘扬的力度、广度、深度不够,虽然国家层面每年都会大张旗鼓地表扬各种“最美人物”,但面窄人少,离人民群众太远;另一方面,线上线下各类媒体在利益的驱动下,铺天盖地的宣传一些低级趣味、丑陋不堪、粗俗不雅的精神垃圾,影响了良好公民道德的塑造。

(三)制度保障的缺乏

道德约束偏重自律,除非个人品质极其高尚、高洁、高雅,否则很难做到“慎独”,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离不开制度的他律约束。制度保障的不健全,不利于公民良好道德的形成。一方面,对良好道德行为保护的制度不足,正是因为缺乏无后顾之忧的制度保障,所以才导致人民群众的集体冷漠、冷酷、冷血,不敢做好人好事,消解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降低了人们的道德标准。另一方面,对不道德行为惩罚的制度也不足,例如出轨离婚、制假贩假、恶意“人肉搜索”等行为,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无疑会降低人们对道德的信念坚守。

三、新时代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坚定中华传统文化自信

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必须坚定中华传统文化自信,挺直“龙的传人”的脊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华文化活力无限、历久弥新、极具韧性,是中国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天下为公、重义轻利、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先人后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早已渗透进中国人的血液,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必须继承好、弘扬好、发展好,使其在新的时代散射新的光彩。

(二)加强道德教育

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教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道德教育要突出人的作用,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外在的理论灌输、实践影响如果没有转化为接受者的自觉认同,很难发挥预期的效果。只有把提升道德素养内化为自觉行动,才能促进个体道德的完善。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合理设置道德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不可太过空泛,要具有实操性,尤其应适当加入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道德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网络、先进群体、红色基地等的作用,增强学习的生动性、乐趣性,提升道德教育的效能。

(三)规范舆论导向

正确的舆论造福人,错误的舆论祸害人。因此,必须规范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良好舆论氛围。线上线下媒体要坚持恪守职业道德、禁绝虚假报道、抵制不良风气,确保身正,才能影子不歪。各级各类媒体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群众,多挖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善于在普通人身上发现人性的闪光点,多创造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的文艺作品,引领时代正气新风。优化宣传管理,宣传责任落实到人,严格奖惩考核,确保宣传管理工作做扎实、不走样。

(四)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是刚性约束,具有强大的威慑力,能够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法治建设,法律和道德原本一体,表现各异,法律是低层次的道德,道德是高层次的法律,要充分发挥法律在道德建设中严守底线的作用。完善道德建设激励制度,在全社会大张旗鼓的表彰弘扬社会美德的好人好事,同时坚决惩罚损害社会公德的坏人坏事,为人民群众营造知善恶、明耻辱的道德氛围。完善村规民约,高度重视其在基层民众群体中道德建设的作用,提升基层民众的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道德建设公民道德精神文明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探索?
道德观建设在英语师范专业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模式研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论公民道德教育的普世性与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