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闻

2019-05-21

种业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种质农业农村

我国开工建设新国家作物种质库

新国家作物种质库项目近日在中国农科院正式开工建设,种质库设计容量为150万份,是现有种质库容量的近4倍。

农业是社稷之本,种业是农业之基,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要高质量建好国家作物种质库项目,把国家、民族宝贵珍稀的优秀种质资源保护好、利用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贡献。

据了解,目前我国使用的国家作物种质库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库容量仅为40万份,设施条件相对落后,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低,难以适应工作需求。新国家作物种质库将立足于满足今后50年全国作物育种、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科研需求,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将着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种质库建成后,将与现有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和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等一起,构成系统完整的作物种质资源保存、鉴定评价、创新研究和开发利用体系,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奠定基础。要加强种质资源库开发与利用,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力争在基因发掘、转化和基因组编辑等领域再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新华网)

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

从日前举行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座谈会上获悉,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目前突破2000万,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全国农业科研人才总量达到62.7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近55万。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要突出开发“两种资源”,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汇聚外部力量,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人民日报)

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为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强调,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机构改革为动力、以政策扶持为引导、以防控风险为底线,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促进农村金融资源回流。

《指导意见》对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明确了相应阶段内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短期内,突出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到2020年,要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涉农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支农能力明显提升。中长期,突出目标的规划性和方向性,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最终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合理有序和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明确重点支持领域,切实加大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围绕农业农村抵质押物、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新技术应用推广、“三农”绿色金融等,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充分发挥股权、债券、期货、保险等金融市场功能,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来源;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承载力和农村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

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扎实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各涉农金融机构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的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农业农村部网)

我国粮改饲面积连续两年取得突破

近年来,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粮经饲结构,粮改饲面积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突破1300万亩。

这是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吴晓玲在此间召开的2019年中国粗饲料大会上介绍的。此次会议由中国种子协会联合中国奶业协会与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共同主办。

粮改饲主要是采取以养带种方式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甜高粱和豆类等饲料作物种植,收获加工后以青贮饲草料产品形式由牛羊等草食家畜就地转化,引导试点区域牛羊养殖从玉米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目前,全国粮改饲试点范围已扩大到17个省区500多个县。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

(新华网)

我国将重点加强“四支队伍”建设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近日表示,今后将重点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和农村专业服务型人才等四支队伍建设,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目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2000万,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全国农业科研人才总量达到62.7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近55万;全国返乡下乡人员累计超过780万,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40%以上。

韩长赋表示,今后要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深化农业农村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农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与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完善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同时,继续深入实施“全国十佳农民”“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等资助项目,办好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等,搭建人才选拔培养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和农村创业创新人员孵化基地,为农业农村人才提供更好的培训、实训、实习平台。要抓好示范带动,推介优秀带头人和创业创新案例。

(新华网)

河南托管(流转)土地定下新目标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上,河南省供销社在托管(流转)土地方面定下一个“大目标”——新增300万亩,总数突破1000万亩。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河南省供销社全年实现销售总额5476.7亿元,利润30.66亿元。截至2018年年底,全系统托管(流转)土地763万亩,超过全省总托管面积的1/10。会上,省供销社制定了2019年工作目标,其中,将新托管(流转)土地完成300万亩,总数突破1000万亩。

“在广阔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供销社既有主责又有主业,理应全力全面全方位参与、服务、推动乡村振兴。”河南省供销社理事会主任刘延生说,省供销社将着力土地托管上规模上质量,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河南省供销社托管土地达2000万~3000万亩;创新“民享”模式,加快完善、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托管(流转)+优先雇佣”“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全力打造“网上供销”,利用供销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集采集配、直供直销,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帮助农民把更多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

(河南日报)

河北省培育职业农民逾16万人

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马家庄村村民马利斌2018年收获颇丰,他利用自己所学的植保无人机驾驶技术,为周边村庄2万多亩农田进行飞防作业防治病虫害,年收入逾10万元。他说,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为使辖区内新型职业农民早日脱贫致富,该省结合当地实际,将62个贫困县全部纳入培训计划,培训产业扶贫带头人9000余人。同时,针对有劳动能力,有培训意愿的贫困户,开展短期技能培训,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仅2018年,参加短期培训的贫困农民便达18.6万人次。

现如今,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河北省初步形成,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并出现了一些农民创业兴业典型,带动周边农民采用先进技术,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了河北现代农业发展。

(农民日报)

山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定扛起农业大省的责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力争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全力夺取夏粮首战告捷。针对2019年小麦旺苗面积大、遭受旱冻灾害风险高等问题,山东省农业农村部门提早动手,制定全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加强麦田分类管理,强化技术指导服务,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夏粮丰收赢得主动。同时,认真做好春耕备播各项工作,备足备好农资农机,千方百计扩大春播作物面积,确保春播工作顺利开展。

全力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层层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在73个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县整建制推进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强筋小麦、高蛋白大豆、高油酸花生、特色杂粮杂豆和优质饲草料,力争全省粮食总产继续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优质强筋小麦面积比2018年增加50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面积增加50万亩,优质饲草料面积扩大到260万亩。出台菜、果、茶、食用菌、中药材、桑蚕、蜂业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比较优势明显的“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同时,深入挖掘品牌价值,整体打造“齐鲁灵秀地 品牌农产品”金字招牌,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切实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全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构建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相适应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力争到2020年制定完成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2600多项,确保主要农作物生产有标可依。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结合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整建制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推动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全面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版”。一是抓好主体培育。二是搭建平台载体。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大力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田园综合体,加大对平台载体建设的集中投入,努力将其打造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区,农业创新创业、“双招双引”的加速器。三是积极拓展产业功能。

(新华网)

研究发现拟南芥表皮毛时序性发育的分子机理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The EMBO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佳伟研究组题为A spatiotemporally regulated transcriptional complex underlies heteroblastic development of leaf hair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的研究论文。

动植物都由单细胞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而来。这一特性决定了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具有时序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和代谢特征。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幼年期与成年期植物在发育模式、次生代谢物合成和环境响应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miR156是调控这些性状时序性变化的关键因子。miR156在幼苗中高表达,维持植物的幼年期特征。随着植物年龄的增长,miR156含量逐渐降低,其靶标SPL类转录因子表达逐渐上升,诱发植物成年态性状的产生。

研究发现,叶片下表皮毛的发生是拟南芥进入成年期的一个标志。miR156-SPL年龄信号模块通过激活miR172的表达诱导下表皮毛的起始。miR172的靶基因蛋白AP2类转录因子(例如TOE1)与叶片极性调控因子KAN1互作。由于KAN1仅在叶片下表皮表达,TOE1仅在植物幼年期表达,因此该复合只存在于幼年期叶片的下表皮中。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复合体可以结合在表皮毛关键转录因子GL1的3’端调控序列(称为REAT)上。有趣的是,GL1座位下游的增强子可以与5’端启动子形成染色质环,启动GL1的表达。因此,在植物幼年期叶片的下表皮中,TOE1-KAN1复合体可以借助染色体环靠近GL1启动子,抑制其表达,导致叶片下表皮毛不能发生。当植物进入成年期后,由于miR156-SPL信号模块的增强,miR172表达升高,导致TOE1蛋白含量降低,此时TOE1-KAN1复合体逐渐解离,从而释放它对GL1的抑制作用,诱发下表皮毛的产生。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博士王龙和周川苗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佳伟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Sanofi-SIBS青年人才奖学金等资助。

(中国科学院网)

中科院植物所发现乙烯调控种子休眠形成新机制

日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秀带领的团队同德国马普植物育种所、弗莱堡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乙烯调控种子休眠形成的新机制,对开展优化育种、减少作物种子穗发芽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细胞》上。

以往研究表明,种子休眠受多种植物激素调节,除广泛报道的脱落酸和赤霉素外,乙烯也在种子休眠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其分子机制知之较少。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图位克隆技术证实,拟南芥的一个种子休眠突变体rdo3是由乙烯受体ETR1突变功能缺失引起的。在该突变体中,乙烯响应因子ERF12表达上调,其表达的蛋白ERF12可以结合种子休眠关键因子的启动子,并通过招募抑制因子抑制其表达,进而负调控种子休眠。

穗发芽是指农作物种子在收获前由于潮湿天气诱发的在母体植株上发芽的现象,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及加工食品品质,是一种世界性的灾害。防止穗发芽发生的有效途径是使种子成熟后保持适度的休眠,使其既不会发生穗发芽现象,又不至于因休眠过深影响田间出芽率。

(科学网)

华中农业大学运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玉米雌雄减数分裂重组交换的不同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ingle Gametophyte Sequencing Reveals that Crossover Events Differbetween Sexes in Maize的论文。该研究开发了玉米单个雌配子体的分离方法,并扩增测序了其基因组。结合之前同一个遗传材料已发表的单个小孢子基因组数据,利用Beam Film模型深度剖析了CO形成在性别间的差异,并检测到了CO成熟不完全(CO Maturation Inefficiency - CMI)的现象。研究发现在同一遗传背景下,雄配子(每个小孢子19.3次)相对于雌配子(每个胚囊12.4次)会发生更多的重组交换。

该研究极大地改变了对减数分裂重组交换发生的认识,并对作物的杂交育种产生重要影响,意味着同一个杂交组合,正反交后代产生的重组事件的频率是不同的。

猜你喜欢

种质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