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志愿——最艰难的选择,最深刻的成人礼

2019-05-20本刊编辑部

高中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科志愿大学

本刊编辑部

告别少年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有哪些可以视作成人礼?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高考结束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毕业典礼上校长把毕业证交到我手上的那一刻”、“口干手抖心跳查到高考成绩时”、“填报志愿时”、“毕业旅行时”、“收到录取通知书一切尘埃落定时”……

每一个答案都有各自的道理,它们都是长大成熟的某个标志性时刻或事件。比如毕业典礼,有的同学说:“毕业典礼时,校长把毕业证交到我手上的那一刻,感觉12年的学习画上了句号而且终于有了结果,很有成就感;毕业典礼代表离开高中,即将走进大学,也是一种走向成熟的标志。”

对于成人礼,“高考填报志愿”最有代表性,因为它是同学们第一次独立决定自己的人生大事——选择大学的专业、学校。人生的大事很多,都会陆续经历,比如选择专业、职业,决定工作的单位、生活的城市,购房、买车,当然还有结婚生子等。第一次完成一件人生大事,可不就是成人了吗?

18岁的你是“独立”完成志愿填报的吗?很多同学的答案是肯定的。他们表示在报志愿时,自己的意见占了70%左右,父母等他人的意见占30%左右。事实上,并不是100%由自己决定才是“独立”,以自己为主,但不固执己见,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不排斥也不盲从,这恰恰是成熟独立的表现。独立填报志愿,这是最深刻的成人礼!

与互联网一起长大的00后,自带“搜商”,填报志愿时,靠自己就能获得充足的外部信息,想报考哪所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尽情搜索,可以看论坛,可以看评价,可以提出疑问,可以充分比较。

正是看到00后报志愿时准备充分、思考理性(能结合社会需求和自己特长等)以及态度坚定,父母便放心放手了,“现在大事都听孩子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也是所有人对走向大学的年轻一代的寄语和期望。

青春选择四部曲

刚刚经历的高考,仿佛是为青春岁月中的高中篇写下的休止符,又似乎翻到了青春岁月中大学篇的篇首。在每个人的青春记录本上,高考都会是非常醒目的一笔。

大学之选

填报志愿无小事。

城市、学校、专业,合起来组成我人生中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次选择。无论作出怎样的选择,似乎都会有不完美。经过深思熟虑,我最终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

北师大作为我国师范院校中的老大,有着近120年的历史和良好的校风校训,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方面的鲜明特色,符合我对理想大学的期待。在这里成长,伴随我的将是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无处不在的浓厚人文气息和严谨的学习氛围。

专业之选

同所有考生一样,选报专业时我也充满纠结。

喜欢的专业太多,了解的专业又太少,一些专业虽然喜欢但竞争又太激烈,无论如何,最终都必须作出选择,决定取舍。

我首先根据自己的分数,找到适合自己、能坚持学下去的专业。至于自己最喜欢而不一定能上的,当然要冲一下,即使最终不成功也没什么。入学后,我还可以选择辅修专业继续学习,也可以选择将来考研。总之,机会还有很多,这次的选择不是终身不变的,选择本身也不能决定将来是否成功。

在选专业的过程中,我自己的意见大概占到65%,家人朋友老师的意见占35%左右。妈妈和我意见不太一致,但在我提出自己对某专业更有兴趣时,她也表示支持,同意我将其作为首选的专业。我要感谢家人亲友充分尊重了我的意愿、倾听我的意见,让我能够学习自己喜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

在志愿填報的过程中,父母既担心达不到所报学校的调档线,又希望根据我的高考分数能考上最好的学校、最理想的专业。那几天,他们一下班就为填报志愿的事忙碌起来,不是根据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进行分析、测算,就是跟别的考生家长沟通信息、分析各种情况,哪怕是到了深夜,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我的志愿申请表是直到最后时刻才提交的,我长这么大,还没见他们这么小心翼翼、犹犹豫豫过。我心里明白,他们是怕我阅历不深、感情用事,是希望最终的结果能对得起我十二年的不懈努力和辛苦付出。

我们在城市、学校和专业之间反复比较,在兴趣、就业和分数之间多次权衡,这样的专业选择过程也启发我考虑问题要更加理性、周到。整个志愿填报过程使我了解到选择的各种可能性,也品尝了选择的痛苦。

虽然父母的一些建议没有说服我改变自己的想法,但这些饱含“心血”的建议让我的选择更踏实、更有底气,我从心底里感激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更感谢父母让我学会自己做决定,而不是代替我做决定。

爱好之选

大学生活和现在的高中生活会大不一样,学习全凭自觉。也就是说,我将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去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希望自己可以实现“转型升级”:学习和娱乐要兼顾,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到极致;要多读书,做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而不是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都用自己高中背过的书本知识来搪塞;弹钢琴、唱歌、健身等这些曾经的爱好,在高三这一年我放弃了不少,希望可以重新拾起,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一直坚持下去;我还希望自己学会积极争取机会,学会参与竞争和坦然接受竞争的结果,学会增强自信心;同时要学会与不同类型的同学交流、合作,敢于和老师请教、沟通,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未来之选

回顾高三这一年,我觉得自己最困难的时期是一模后的那几周。一模我考得很不理想,隔三差五的排名,每次都像是一记暴击。可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成功和失败有时只差一小步,感谢曾经的自己从未放弃。也许大学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我相信自己可以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不给人生留遗憾。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会选择出国深造,亲身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民俗风情。

(崔元媛)

确认过眼神  要读建筑学

对于我这样刚刚完成高考的学生来说,大学的生活就像鲜嫩欲滴的水果一样充满了新鲜感和诱惑力。

大学是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专业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就业的方向,因此如何选择一个既适合自己又适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专业变得尤为重要。实话说,就我而言,我对于大学中那么多的专业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对于我感兴趣的人工智能与建筑学也只是粗略了解。我高中阶段选修了理科的物理、化学,对于偏向文科的专业因不喜欢而止步,所以,我知道自己与偏文科的专业无缘。

初中时我非常喜欢打游戏,但是高中为了能考入理想大学主动牺牲了这一爱好,我觉得大学里学习计算机专业也不错,主修专业的余暇还能打打游戏,重拾少年时的爱好,将来读研再向人工智能靠近,搞些发明创造,设计一款有着同我一样思维的机器人,将来代替我在这个世界永生……是不是很酷啊?高中阶段我参加了机器人全国比赛,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最初的了解和模糊的认识,但是我的这一想法最后被无情地打消了。经了解,人工智能的学习难度是很大的,时间是漫长的,大学四年只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常识,读研才稍微有方向性选择,读博才能明确人工智能的系统学习,这样粗略算下来至少要学习6-8年,而且天天和各种代码打交道,很枯燥。身边有些长辈关切地告诫我,计算机工作就是吃青春饭的,更新淘汰的速度太快,一辈子都要不断学习,不学习就会落后……我觉得自己坚持不下来,于是放弃了学习人工智能的想法。

我自认为还算聪明,喜欢动脑,不喜欢死记硬背,将来从事的职业也要能够彰显个性、愉悦身心。我思维跳跃喜欢异想天开,爱好思考一些体现我个人思想和个性化的各种创意、设计,时常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遐想无限。我的动手能力强,一些小摆件在我手中很快便活灵活现起来,于是我莫名地喜欢上了“设计”这个与艺术有些搭界的专业,但这个设计专业必须是工科类的,因而在万千专业中,我与建筑学确认了眼神接上了缘分。它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可以让我在绞尽脑汁的同时表露出内心的情怀,而且我可以游历四方寻找设计灵感,可以和众多志向爱好相同的学友进行思想碰撞,在设计大爆炸中完成自己的作品。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类很强的学科,横跨多重领域,学习涉猎广泛,就业方向光明,择业路径宽广,即使转行也较容易。做得好,你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拥抱自己的“诗和远方”!对,就是你了——建筑学,我看到你在大学里向我招手!

咦,我是不是太理想化了?其实,专业确定后更实际的是选学校,最大的决定因素就是分数,分数越高能够选择的学校就越好,能够选择的方向就更多。最理想状态是兼顾学校、地区和专业。一家人围着几本志愿填报的指导书焦头烂额,爸爸考虑冲击一下名校,认为学校尤为重要,在好的环境中才会有好的发展。我本人坚决反对,无论读哪所名校,專业兴趣才是将来工作的基石,我要读喜欢的建筑学。妈妈比较动摇,一会儿认为爸爸说得对,一会儿又认为我说得有理,犹豫着不知帮谁好。

一家人焦急地翻找资料,气急败坏地争论……最终我们选定了一所适合我也让父母满意的皆大欢喜的高校。当然最终还是老爸支持我选择了保专业,我以牺牲冲击名校为代价,换取了自己喜欢的建筑学专业和厦门地区。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地斗争,我找齐了我的八所志愿高校,我将心仪的华侨大学放在首位,以保住我想学的建筑学专业。随后我报了三所北京的高校,都是211名校,但即使运气好能上也不会是自己喜欢的建筑学专业,为了万全,我在专业上又选了环境工程、园林设计、计算机类……最后,我终于如愿收到了华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将在泉州本部开启大学生活。

(郭敬楷)

择业有“法”

“长大后想干什么?”这是父母经常会问到孩子的一个经典问题。“什么工作最挣钱呢?”我的反问令他们瞠目结舌,瞬间严肃起来,两人的眼神在电火石光之间迅速交汇。虽然当时我还小,但已然觉察到骨肉至亲之间那十几秒沉默中的尴尬与凝重。妈妈率先打破沉默——“律师吧”。

聊天知律师

“律师是干什么的?”

“律师要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当事人,也就是你的雇主,你要为他争取最大的利益,而他也会向你支付相应的费用。”

“好,那我以后就当律师了!”

“那你可得好好学习,说不定我儿子以后能给世界首富打官司,到时候爸爸妈妈可就指着你了!”

“妈妈,你骗人!你不是说律师最挣钱吗?那世界首富也该是律师,我给人家打什么官司!”

妈妈受到我的“拷问”,一时答不上来。一旁的爸爸反倒笑了起来:“别看你小子岁数不大,逻辑倒还算清楚!还真是个干律师的好材料!”

就这样,小时候看似不经意的这一切,却将一颗法学梦的种子适时埋在了我的心里。

自学悟法理

真正引发我对法律深刻思考的是与之相关的历史。打开历史课本,尤其是政治史部分,它的核心无非就是一个“法”字。秦国之所以能从一个偏远小国成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且奠定其后两千年的基本政治格局,就是因为采用了法家重视法制的思想。

放眼世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可以说,历史发展与法的进步是一致的:古巴比伦出现了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完成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改革,实现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巨大变革……越读历史越是让我认识到法律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可以说法制史便是人类文明进步史的缩影。

除了历史书籍,有几部电影也启发了我的思考。《我不是药神》中公安局长的一句“法大于情的事你见的还少么?”法大于情固然没错,但法律代表人民意志,必须受到人民真心的拥护和遵守!《辩护人》中以镇宇为代表的进步青年因为参与被控为左翼社团的读书会,被一部以维护暴政为目的《国安法》定为罪犯,身心都惨遭折磨虐待,谁又去补偿他们精神损失呢?《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安迪遭人陷害,却被陪审团认定有罪,入狱后受到了一系列非人的待遇,历尽千辛万苦后最终越狱成功。他的“逍遥法外”不可不谓大快人心。三部影片分别对应了立法、执法和司法的三个环节。

我非常认同《十二公民》中五号陪审员的观点:审判结果在旁观者这儿是“万一”,到被审判者那儿可就是“一万”了!

冷静选法学

这些历史书和与法律相关的电影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要学法律,我要为人类社会的法制建设做点什么!

虽然从小到大的这些经历都奠定了我法学志向,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依然对外因和内因做了一番系统分析。

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步飞速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也在提高。国家倡导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期,人工智能时代,一个人的工作如何才能不被机器所取代?他所从事的事业必须是人所专属的,要有创造性,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制订、执行法律恰恰是只有人才能完成的。

此外,我是一个典型的文科生,历史、政治、文学以及社会学等知识的掌握对于法律的学习可以起到辅助作用。我平时比较擅长与人沟通和组织活动,对于法学所要求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比较擅长。我还在课余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辩论赛、演讲比赛及写作征文等活动,这些能力和素质可以促进我对法学的学习。因此,学法绝对是不二之选了。

(文殿元)

情系社科大

我心中其实很早就种下了对社科大的爱,因为我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我与她有着天然的默契。

初探

我从小就喜欢思考,可以一个人玩得很好,也非常享受自我思考的愉悦过程。因此,我想长大以后能找一份想问题的工作。虽然听起来有点幼稚,但事实上这为我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儿时的我们总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长大以后想上什么大学?北大还是清华?”当然,作为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能叫出几个学校名就已经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对哪所大学有什么了解。不过有一点我确定,我不喜欢“扎”进人堆里,不喜欢人云亦云,更不喜欢做大家都做的事。不过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的这一个特点又把我和社科大拉近了一些。

相知

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将我与社科大联系在一起的还是我的成长环境与爱好。我的父亲算得上一位传统文化爱好者,从小他就喜欢引导我读一些经典,从《三字经》到《论语》再到老庄,这些阅读积累使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这时,我理想大学的雏形其实就已经出现在我的心中了。未来的大学应该是一所略显低调的学校,一所人不那么多的学校,一所长于科研的学校。

我记得上初中时,一天晚上,父亲聊起他中科院的朋友,正巧,电视新闻联播里正在采访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某研究员。有了这个由头,父亲便开始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中科院与中国社科院,讲到其中的大师,讲到了他们都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从这以后,进入社科院的梦想就在我心里萌了芽。

上高中后,我的研究热情開始从传统文化向四面八方扩展。在我接触了哲学之后,我梦想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的信念就更加坚定了,我想在里面做我最喜欢的研究。即使那时的我对社科院的了解还不够多,但我依旧对她满怀热情。

我相信每一位高考考生都知道中国科学院大学响亮的名头。社科大的成立则相对较晚,2017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基础上,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教育资源,社科大就此创办而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了大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鼓舞!

我与她并非“一见钟情”,我其实很早就开始一点点勾勒着我理想的大学,与她相遇前,我就已经认识她了,只是在等待她的出现。因此社科大诞生后,我开始密切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父亲非常理解我,自然也很希望我能考进这所学校,他也会不时和我分享学校的新闻,举办了哪些活动,引进了哪些人才,具备了哪些教育资源,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当然还有招生计划和报考细则等。

注定

了解这所学校,互联网当然是主要渠道,我浏览了她的官网,仔细阅读了她的招生简章,也通过相关论坛搜集海量信息。我发现,这真的是一所精致的“小学校”,校园小、学生少,我当然爱极了这点。虽然社科大不是211,也非985,但我有信心她有一天会成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那样响当当的学校。

我决定把社科大填在第一志愿。社科大共招八个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法语、法学、社会学及新闻学等,而在这些专业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法语是我首选的三个专业。报专业时,我主要考虑到三个因素:我是否真正喜欢、专业本身是否有趣及就业前景等因素。

志愿填报完毕之后,我经历了漫长的等待……

现实总是不完美的,我与心仪的社科大因为两分之差擦肩而过。然而,对社科大的追求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曾经给了我奋斗和坚持的勇气,她让我知道了信念的强大力量。我觉得我们还会再相见。

(王蔚风)

坚守“热爱”

对我来说,人生规划是一件很早就开始的事情,但中间出现了不少的变数。小学时父母希望我做一名设计师,于是送我去学习绘画;后来母亲希望我像她一样成为一名英语教师,便安排我去学习英语;等到高中文理分班时,我出乎家人意料地选择了理科。

小时候父母为我们做出的规划只是在帮我们探路、储备技能,真正确定未来要在哪条路上披荆斩棘的,还是我们自己。

其实在上高中之前,我一直按照父母为我铺设好的道路一丝不苟地走着,认为自己可能会做一个英语教师。但是上高中之后,我和物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或许是经常看电影和美剧的原因,我接触到了《生活大爆炸》和《星际穿越》。天才科学家和宇航员的故事令我着迷,而贯穿其中的物理学知识,让我产生了对这个学科的第一印象:很酷、很高深。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知乎举办了一个名为《<星际穿越>中的科学》的直播,一名在国家天文台工作的研究员为我们讲解了黑洞的结构、高维空间以及影片中出现的引力异常现象等天体物理学知识。此外,参观位于高能所的高能粒子对撞机让我对高能物理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专业人士的面对面交流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物理学的大致分支,但这些并没有激发我心中那份名为“热爱”的情感。

直至高二下学期,物理课程由几何光学过渡到物理光学,学习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时候,笼罩在物理学大厦上的两朵小乌云让我真正对物理学产生了想要深入研究的兴趣。在这样的动力驱使下,我阅读了《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其中将能量只能以某种最小单位进行量子性变化比作生活中的钱币只能以“分”这个最小单位发生变化,这个例子让我觉得十分有趣,同时也有助于我的理解。作者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将我这个量子物理的门外汉深深吸引,使我开始入门量子物理学。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我对物理学的感情发展到了“热爱”的程度,决定在将来在大学学习物理专业。

当然这件事情也遭到了不少亲戚朋友的阻拦,理由无非是以下这几条:女孩子不适合学物理,为什么不学些语言类呢?搞物理不如学经济金融类吃香,如此云云……

但上面的诸多理由都被两个字打败了:热爱。没有什么是比热爱更能支撑着一个人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了。在初次涉猎的时候,是热爱让我们有勇气去求知;在彷徨失措的时候,是热爱支持我们继续摸索;在陷入低谷的时候,是热爱支撑着我们继续前进。于是我和父母勇敢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令人开心的是父母也支持、尊重我的决定,剩下的就需要我自己去奋斗去争取了。

有很多同龄人都在填报志愿时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究竟是选择一个好学校还是选择一个好专业?

对我来说,选择一个好专业远远比选择一个好学校要重要。在上文提到过,我未来想要从事与物理有关的行业,因此在志愿填报时,我先将大学按照物理学专业进行了排名。当选中了在物理学方面相对靠前的、自己有希望被录取的学校后,我又对这个学校的其他专业进行了考察,将这个大学所有与物理相关的专业进行排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同时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并按照自己的感兴趣程度的顺序排列下来。

虽然有时事情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我们同样可以选择相关的专业进行填报。例如我本人的专业选择主要是物理,但当这所学校没有物理系或排名较低时,我会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例如光电工程、人工智能之类的专业。相信自己的所学都不会白费,它们在冥冥之中影响着我,也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

(李若曦)

缱绻的期冀

我看见青山娇羞慵懒地躺在蓝天白云的臂弯中,柔美宠溺;我听见半夏的风小心温柔地送来花儿的心事,细腻绵长;在我等待大学通知书的特殊时日,我感到整个世界在眼前朦朦胧胧又浓墨重彩地铺展开来。这时的我,有着许多美妙的心事,缱绻的期冀。

在报考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侧重之处。我则更青睐于专业和地域的选择,而对学校的要求不多。只要能在自己喜欢的城市去学习热爱的专業,我便心满意足。

语言之美吸引我

我热爱文学,热爱语言。对语言一次次的推敲、思索、探寻,让我不禁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深沉的敬意。不管是那抑扬顿挫、黄钟大吕的音调,抑或变化莫测却又蕴藏规律的语法,都像磁石般将我的心深深地吸引。

尤其让我震撼的是,语言在表情达意时,是起着那么精妙那么独到的作用。譬如情话,会在不同的国度通过不同的语言生出绚烂多姿、摄人心魂的美丽。就像英文情诗“I like you but just like you”,翻译成中文是“纵使万劫不复,纵使相思入骨,我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每每读到这句翻译,都感到春风荡漾,春水涟漪。我想,语言非常精彩之处,就在于一种语言当中的某个词、某句话,被翻译的人独特地发掘、把握,仔细地推敲、玩味,再用另一种语言特有的诗意形式去转化表达,直击人们心灵深处最最柔软的地方。

大学之美呼唤我

生活在内陆城市的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美好的向往:我渴望自己能从山峦走向海洋,从北方去往南方,触目更多不一样的风景风情。综合衡量了自己对专业和地域的需求后,我最终选择了杭州师范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

我相信,大学中,一定会有几位老师,用他们渊博的知识和独特迥异的人格魅力带给我灵魂意义上的震颤与冲击。我希望会有那样的一棵树、一朵云、一个灵魂,摇动我、推行我、唤醒我,我希望一切美好在这里相遇,让惊喜如约而至。

我相信自己在大学中也一定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我们会惺惺相惜,一起做想做的事,一起走很远的路。我们会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与忧伤。还有我的室友,我对她们同样抱有美妙的幻想与期盼。我们大概会性格迥异,有许多的不同;我们该是会历经一段时期,才会忘却曾经有过的小小矛盾,磨去彼此锋利的棱棱角角,最终融合成一个美满的圆圈,一起成长,一起热血,一起青春。

未来之美激励我

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关于男朋友的样子。我喜欢身上带有艺术气息的男生,会唱歌或者会画画。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都要爱着彼此。哪怕未来可能会分开,我们也要活在当下,彼此陪伴,相互守候。我们会在最美好的年华相遇,学会爱与被爱。

我还有很多事情想要做,在我最珍贵的大学年华。

我要偶尔做一些不一样的,超越自身性格局限的事情,比如在舞台上唱一首美妙的歌,或是跳一支优雅的舞;我要去参加喜欢歌手的演唱会,就算是偶尔逃课也没有关系;我要和好友一起游历新疆、西藏……我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而且,我不会将自己的学习生涯局限到专业知识中,我会去涉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领略海阔天空的博大!

大学,即大人之学。我觉得大学的真正意义,就是把我们淬炼、升华成一个个真正的大人。

我尚涉世未深,思想更无深刻之处,但我有着一颗鲜活且敏感的心。此时此刻,我正站在人生最美好的大门前,会走很长很远的路,遇见更多更美的风景。而我有爱,有梦想,有敢尝试和探索的心。

我要把这世间最美好的事物都经历一遍,体味这人生的妙不可言。

(李玖娴)

我所期待的大学生活

学习

辛奇:我脑海中的大学是清爽怡神的学习圣堂,没有高考分数压力的紧逼,可以更舒适并主动接受知识,更放松,更轻快;是谈笑风生的交往之地,每天会遇到不一样性格的人,有着不一样的出身,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梦想,彼此之间相互沟通借鉴创造,梦想的道路即使坎坷也终会柳暗花明。

狄敬:大学应该是我人生最为繁茂之时刻吧。想来令我兴奋无比的是,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贪婪地在图书馆一本接一本地读“闲书”了,不必再像高中时期那般作贼心虚,此时爱好不再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东西。

詹玥:我期待大学老师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品行,幽默的谈吐。在讲授知识的时候能更有幽默感,多一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我们有充分、自由表达的机会。

诗曼:我喜欢认真严谨的教学风格,我期盼着我的老师能用他们的知识带领我们开启人生新的篇章。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期望我的老师可以在所教授的课程上“术业有专攻”,透彻却不拘泥,带领我们有所展,有所外延,让我们在学好自己专业的同时多接触不一样的知识领域。

好友

詹玥:我现在交往的朋友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他们总是传递出正能量和阳光向上的情感,幽默感十足;他们能摈弃杂念一心学习也可以尽情玩耍享受空闲时间;更多吸引我的是他们的自觉与自律。我不能忍受言过于行、不切实际、情商过低的人,因此我也想大学能交到踏实、真诚、有自律性的朋友。我很期待能有更多接触有趣的灵魂的机会,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学习与娱乐两不误。

褚乾:我现在的好朋友,他们理性、勇敢、真诚、有抱负。我喜欢跟他们一起为各自的目标奋斗,我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在不当的快乐中荒废青春还以此向别人宣扬“努力无用”的人。大学里也希望认识勤于学业,宽以待人,能一起分享快乐的朋友。

郝雨:我希望在大学交到的朋友能跟我在性格上互补。我比较外向有些大大咧咧,希望能遇到性子比较沉稳一点,不急不躁的朋友,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我也希望可以多结识一些不同类型的朋友,不管是乐观积极还是理智冷静,我都想见一见,这样的人生经历也会比较有意义。

社团

詹玥:高中社团数量很少,我仅仅加入了校新闻部做些采访工作。进入大学,我很想加入一些运动类的社团,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瑜伽等,这些都是我擅长和喜欢的。除此之外,我也希望尝试点新鲜的东西,想加入辩论队锻炼口才,也想进入滑板社体验一些酷酷的运动。

来显:大学生活在我看来是一个“等待探索”的乌托邦,我希望可以发掘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希望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比如足球社、吉他社等。想參加足球社是因为虽然高中也有足球场和足球社,但是学业压力太重,从来没有参与过活动,想在大学里发展一下自己的这个爱好。吉他社是因为自己在初中时学过一段时间吉他,一直都想把这个乐器“捡起来”,在吉他社里和朋友们一起练吉他也比较容易坚持下去。

诗曼:在憧憬大学生活时,参加社团貌似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做的,高中时我不曾参加过任何社团。所以到了大学我期望自己多发展在书法和乐器领域的兴趣。说实话,我并不擅长书法和乐器,但在大学应该发展真正的兴趣,学习书法和乐器更有传承古典文化,珍藏历史精粹的意味。

猜你喜欢

社科志愿大学
The Price of Beauty
透析2019年中文社科排名靠前期刊里的大学和学者
余杭区首个“社科之家”揭牌启用
至善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
人文社科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