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用活文本
2019-05-20宋爱彬
宋爱彬
摘 要 《纪念白求恩》原来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原教材是按照文体来编排的,本文是一篇结构清楚、论证明了的议论文。但现在的统编教材把这篇文章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从不同方面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教材编写的老师意图很明显,要淡化本文的议论文文体,彰显人物的美好品质。
关键词 活文本 白求恩 人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1案例背景
本文中叙述性的语言较少,如果只学习文中作者简单的叙述性文字,就想达到让文中的人物走进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那怎样才能做到呢?我想既然文中的事例不够详实具体,那就补充一些,使人物丰满起来。于是搜集了很多白求恩的感人事迹,又进行筛选整理,上了这节课。
2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谁知道白求恩?
生: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
生:他是医生。
师:好,这是他的身份和职业。现在同学们默读第一段,画出用记叙这种表达方式写的内容。(指名读)
师:在这部分内容中同学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他五十多岁了。
生:他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生:他是1938年春来到中国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下的小注释里有。
师:很好,会运用课下的小注释了。
生:他最后不幸以身殉职。
师:同学们再读一至三段,说说在作者毛泽东心中白求恩具有哪些精神?请同学们画出关键词句。
生:在毛泽东心中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
生:在毛泽东心中白求恩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生:在毛泽东心中白求恩具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师:非常好,大家都能准确的找到关键句。白求恩具有这三种精神必然表现在他的行为中,大家怎么理解他的行为(文中找依据)?
生:他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生: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师:白求恩是一个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信仰是让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白求恩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坚守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奋斗,他所具备的精神就叫共产主义精神。(多媒体展示白求恩曾说过的两句话:(1)去年我共行军3165英里,其中有400英里是徒步穿行于山西、陕西和河北三省。我共做了762个手术,检查了1200名伤员。我还重组了部队的卫生系统,写作和翻译了三本教科书,建立了一所医疗培训学校。(2)我决心要和中国同志并肩战斗,直到抗战最后的胜利。日本法西斯一天不赶走,我们一天不离开。)
师:从这两句话里我们读到了什么?
生:白求恩到中国是来工作的。
生: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战争中。
生: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对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
师:作者不仅写了白求恩,还写了另一类“不少的人”,读二、三段标出作者评价“不少的人”的词,并填写课后思考练习的表格。
生: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生:喜欢自吹。
生: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生: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別人打算。
师:这是什么行为?
生:先己后人。
师:还有吗?
生:还有一班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师:从感情色彩上来看这些词都属于贬义词,毛泽东为什么用贬义词来评价这些人?
生:运用对比来赞扬白求恩。
师:作者评价白求恩的词都是褒义词,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评析一下。
生:“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句话中的两个“极端”表达了作者赞扬白求恩的感情很强烈。
生:“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很高明”体现了他医术高明的程度。
生:两个“极端”还表现了他对工作负责、对人民热忱的态度达到了极致的程度。
师:这些褒义词表现了毛泽东心中对白求恩的敬仰之情。
师:白求恩为什么能做到这些?大家看这段文字。(多媒体展示白求恩日记中的一段话:作为一名称职的医生,应具备像鹰一样的眼睛,对病看得准;有一个狮子般的胆,对工作大胆创新;有一双绣女的手,做手术灵活轻巧;有一颗慈母般的心,无微不至,体贴和关心伤病员。)白求恩在日记中这样写,这样说,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毛泽东欣赏赞扬白求恩的原因。现在我们再来读读白求恩临终前写给聂荣臻的信(多媒体展示),你们读出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读、思考)
生:从他临终前,把自己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生:临终前还在为病人着想,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医生。
……
师:就是这样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人离我们而去,我们不仅要传承他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的精神。
3案例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效果还算好。白求恩这个人物与学生们所处的时代毕竟相隔较远,本文又是一篇议论文,文中对白求恩的事迹叙述的较简单,如果只单纯的学习课文学生很难走进人物。但由于借助了课外的一些资料,适时地进行了拓展性阅读,使学生真正全面地、恰当地理解了人物。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意思是说教材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它不是教学的“惟一”,而应让教材“为我所用”,深刻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让学生有更大收获。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让我明白了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据具体课文寻找阅读的突破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文本。还应借助文本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内化情感,领悟人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