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
2019-05-20林芸
林芸
[摘要]绘本阅读让幼儿轻松地与作品对话,让幼儿的心与生活对话,柔软其心灵,滋养其灵魂,陶冶其身心。教学中教师借助绘本,首先通过精选绘本,来挖掘社会性要素;接着利用角色扮演,进行社会性体验;然后进行讨论互动,引导获得经验的迁移和拓展;随之鼓励创意想象,得到情感的升华;最后联合家长,开展社会教育延伸活动。通过以上多种策略与途径使他们形成良好、积极的情感,学会关怀、分享、坚强和勇敢等社会品质,从而让绘本成为孩子社会性成长的好伙伴。
[关键词]绘本;幼儿;社会性教育;策略与途径
绘本作为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图文配合,包含图片和文字,留有让人遐想的空间,这些属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成长经验,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类书籍。利用绘本故事对儿童进行社会性教育,是建立在他们对图画书的熟悉程度和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基础上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与儿童合作,一起挖掘绘本中的社会性因素,共同商讨开展各种游戏,在各种实践体验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一、精选绘本,挖掘社会性要素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模块:自我意识、自主交往、社会环境规范以及社会文化四大块。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选择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并且具有以上四大社会性教育主题的绘本。如《我要是别人就好了》《我喜欢自己》《胆小鬼威力》《达芬奇想飞》等这类绘本能正确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剖析和情绪调节,以此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和自信心。又如《鸭子骑车记》《一封奇怪的信》《敌人派》等这类绘本可以正面引导孩子关心和帮助他人,学会正确处理各类人际关系。另外还有《再见小树林》《大卫不可以》《11只猫做苦工》等这类绘本,能很好地启发和引导孩子自觉遵守规则,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以《11只猫做苦工》为例,这个绘本讲述的是一个富有童真和童趣的故事。作者用滑稽幽默、诙谐有趣并富有悬念的笔触描述了“11只小猫们去旅行”的整个过程。绘本前半部分11只小猫一连串违反规则的行为,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学习热情,使孩子理解和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大家都要遵守秩序和规则。被禁止的事情是不能做的,一旦做了违规的事情,是会受到一定惩罚的,以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准则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角色扮演,进行社会性体验
角色扮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小舞台这类表演区作为绘本故事的展示场所之一。在表演中,借助故事中各类情境引导幼儿进行角色间的对话与演绎,通过尝试模仿表演绘本故事中主人公积极正面的行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习得其中相关的社会性情感和知识点,在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中纠正幼儿的不当行为。如大班幼儿进行完绘本阅读《想要学魔法的爱探险》后,根据绘本,孩子们在表演区开始了角色扮演。他们边开着火车边表演:“呜呜呜,我是拉货物的小火车——爱探险,每天都喜欢跑来跑去地拉货物。我有一个小梦想,就是变成一列有魔法的小火车。”为了演好这个绘本故事,孩子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先自主商量用纸盒做车厢,在老师的帮助下将纸盒拼成一列长长的火车,接着制作故事中的人物头饰、小动物头饰以及各种道具和辅助材料。就在这种沉浸式表演体验活动中,孩子明白了:原来神奇的魔法就是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继续用自己的努力为身边更多的人带来快乐。孩子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社会性的体验,教师可以自然地渗透社会性领域的内容,运用游戏体验的方法进行经验迁移,引导孩子站在绘本主人公的角度,尝试体验其隐含的社会情感。
三、讨论互动,获得经验的迁移和拓展
绘本阅读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儿童理解故事内容,在讨论和互动中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与推理,完成阅读感受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和变化,最终实现经验的迁移和扩展。因此,当孩子正在阅读绘本内容时,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先猜测,鼓励他们仔细观察故事内容画面,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在和孩子的互动和讨论中,要着重引导幼儿关注和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想法和做法,了解和感知经过一系列的行为后产生的结果。
以绘本《11只猫做苦工》为例,教师在讲述的过程可重点引导幼儿想象:11只小猫看到警示牌后会怎么做?它们最后结果如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通过这一系列层层递进式的问题让幼儿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些明令禁止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去做的。接着引导幼儿互动讨论,围绕绘本故事中与幼儿遇到过的相似经历展开:“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猫,看到这些禁止标记你会怎么做呢?你有没有像这11只小猫一样做过禁止做的事情?你见过别的小朋友做过禁止的事吗?他们做了之后后果如何?”最后教师提问:“在生活中,如果你看到一些禁止的标志,你会怎么做?如果你看到别人在做这些被禁止的事情,你会制止吗?”提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将绘本中蕴含的知识、方法和他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幼儿产生认知、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
四、创意想象,得到情感的升华
绘本内容的创意想象,可以在绘本的高潮地方或细节处加以处理,从而启发幼儿在社会性方面的思考。众所周知,每一本绘本都是独一无二的,从故事的开头到结尾都隐藏着神秘的故事主线。无论是从封面开始,到扉页,再到环衬部分,都为孩子们献上了精美的视觉和感官“盛宴”。每个孩子都是阅读绘本的高手,他们对其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发现。他们能发掘书中隐藏的“秘密和玄机”,能读懂成人意料之外的意思,教师应因材施教,尊重和理解幼儿的不同感受,积极鼓励他们边猜想、边探索、边发现、边表达、边感受,鼓励他们全身心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在具有想象空间的环节可以先让幼儿大胆想象猜测,最后再完整阅读故事,以便为后续幼儿的情感升华做好铺垫。以绘本《亲爱的小鱼》为例,它的扉页是一只猫紧紧盯着魚缸里的一条小鱼的场景,仅仅这一个画面就足以引起幼儿不同的猜测和想象。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想法也随着绘本故事的深入逐渐发生着改变。在故事的最后,大家确定猫不会吃掉小鱼时,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故事中的猫是一只善良且有爱心的猫,故事中的小鱼是一条懂得感恩的鱼,这两个主人公是亲密的好朋友。
五、联合家长,开展社会教育延伸活动
众所周知,幼儿社会性教育不能局限于集体活动中,应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还应延伸到幼儿的家庭生活之中,与家长一起在生活中不断强化幼儿积极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在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在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家长精选一些具有社会性教育价值的绘本,与幼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在绘本阅读的延伸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用绘画、录音等方式来记录、表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听、所想和所感,提醒家长利用空余时间对孩子记录的内容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引导孩子懂得并学会在生活中遵守规则、融入集体、提升同伴间的合作意识,联合家长形式的延伸活动,能全方位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绘本,能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进入自身的内心世界,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能寄托其情感的“精神小屋”。借助绘本,幼儿可以释放自身的情感,满足自己的心理发展需求,绘本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的成长伴侣,是心灵的雨露和精神的家园。利用绘本,通过多种策略和方式,在帮助促进儿童与绘本进行积极有效互动的同时,能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生活,在其人生中发挥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伟鹏,雷雁兰等.社会主题绘本教学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报,2014,(12).
[2]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