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医务人员、患者及健康人群医患关系认知调查
2019-05-20吴晓倩王丽珍郭晓鹤郭宇辉冯秀莉郭鹏
吴晓倩 王丽珍 郭晓鹤 郭宇辉 冯秀莉 郭鹏
河北省胸科医院, 石家庄, 050041
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在从事医疗服务中与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医患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1]。当前,医疗纠纷事件频发,医患关系较为紧张,改善医疗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势在必行[2]。目前针对某区域性的医患关系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医务人员、患者及健康人群对当前医患关系的认知进行调查,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石家庄市医疗单位及街道、社区进行编号,随机抽取8家医院(三甲医院2家,三级医院2家,二甲医院2家,民营医院1家,社区卫生中心1家),于2017年8月-2018年5月,在门诊、急诊等不同科室对医护人员及就诊患者进行调查;另抽取4个街道共8个社区,对健康人群进行调查。共发放医务人员调查问卷242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97.11%,发放患者调查问卷286份,回收有效问卷269份,有效回收率94.06%;发放健康人群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42份,有效回收率95.00%。
1.2 研究方法
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3],自编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收入水平等)和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对医患关系的感受、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及改善的看法、和谐医患关系类型等)。医务人员、患者、健康人群的问卷在部分项目上有所调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单项选择题的百分比,多项选择题的频数和构成比,组间进行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应采取的类型认知
医务人员、患者、健康人群对医患关系类型认知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χ2=44.567,P=0.000),但三方均较多认为医患关系应采用为指导合作型,信任互助型很少(见表1)。
表1 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类型的认知 n(%)
2.2 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的感受
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的感受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类人群均认为医患关系,“有点紧张”占比最高,分别为39.15%、36.43%、23.98%;医护人员认为当前医患关系有点紧张或很紧张比例高达67.24%,显著高于患者的56.50%(Z=2.59,P=0.01)及健康人群的47.66%(Z=3.11,P=0.002)。
表2 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的感受 n(%)
2.3 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的认知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类人群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56.619,P<0.001);医护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原因排前三的依次是“媒体失实或负面报道”、“患者期望值过高”、“医疗体制、保障不健全”(占18.86%、18.03%、17.20%);患者排前三的依次是“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体制、保障不健全”、“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占15.83%、13.74%、13.29%);健康人群排前三的依次是“医疗体制、保障不健全”、“医患沟通不畅”、“媒体失实或负面报道”(占15.06%、12.35%、11.89%)。
表3 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n(%)
2.4 对改善医患关系策略的认知
在自认为对改善医患关系最有效的措施中,医护人员排前三的依次是“加强医学科普知识宣教”、“加强医疗正面报道”、“完善医疗保障体制”(占22.98%、21.84%、20.99%);患者排前三的依次是“完善医疗保障体制”、“改善医疗服务态度”、“增强医疗技术水平”(占21.19%、19.33%、18.34%);健康人群排前三的依次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加强医疗正面报道”(占17.74%、15.98%、14.42%)。
表4 对改善医患关系策略的认知 n(%)
3 讨论
3.1 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类型和现状的认知存在显者性差异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传统观念认为医护方具有绝对的权威,患方应绝对服从,而一旦患方未达到治疗期望,则容易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医方,不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4]。随着社会发展、医疗理念变化,“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开始被人们接受,这一类型医患关系将医方看作是患者健康促进的指导者,而患者是医疗活动中配合者,将患者从被动服从转变成主动合作,有利于减少医患矛盾[5]。本研究结果显示,3类人群对医患关系类型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均认为应以指导合作型为宜,这与高翔等调查结果相似[6]。调查的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类型应为指导合作型比例最高,其次为患者,最低为健康人群。分析其原因,医务人员对当前医患关系类型认知较清楚,患者对当前医患关系类型有较深的感受,而健康人群的认知可能来源于媒体、以往的经历或其他人群,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差。但仍有部分医务人员、患者及健康人群认为医患关系类型是权威-服从型、供需契约型和信任互助型。正确引导人们对医患关系类型的认知,将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7]。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的感受也不完全一致,尽管3类人群均多认为当前医患关系“有点紧张”,但医护人员认为当前医患关系有点紧张或很紧张比例高达67.24%,显著高于患者的56.50%及健康人群的47.66%,与姚娓等调查结果类似[8]。说明医务人员对当前医患关系现状更为悲观,对医患矛盾的感受更强烈;而患者、健康人群医疗活动接触相对较少,对医患关系感受不及医护人员深刻[9]。
3.2 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认知存在差异
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最重要原因依次是“媒体失实或负面报道”、“患者医疗期望值过高”、“医疗体制、保障不健全”,患者则认为是“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体制、保障不健全”、“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而健康人群则认为是“医疗体制、保障不健全”、“医患沟通不畅”、“媒体失实或负面报道”。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看法不尽相同,与其立场、认知水平及实际感受不同有关。这与张兆金等调查研究结果相似[10]。医学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而媒体多从患者角度考虑医患矛盾,往往用一些骇人听闻的标题吸引眼球,或者以医疗结果“论对错”,极易引导缺乏医学知识人群对医患问题产生错误认知,引发医患纠纷[11]。患方则多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容易使患者带着很强的负面情绪就医,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或因言语、态度不当而发生冲突。同时,“看病难看病贵”也让患者更重视医疗结果,把医疗行为当成简单的商品交换,如未取得满意的医疗效果时,很容易归责于医方,引发医疗纠纷。甚至有的患者将“看病难看病贵”归咎于医方,引发不满,进一步加重医患矛盾[12]。健康人群医疗活动接触较少,选择角度相对客观,则多认为“医疗体制、保障不健全”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3.3 不同人群对改善医患关系策略认识存在差异
医务人员认为,改善医患关系主要应从“加强医学科普知识宣教”、“加强医疗正面报道”、“完善医疗保障体制”着手,患者认为应主要应“完善医疗保障体制”、“改善医疗服务态度”、“增强医疗技术水平”,健康人群则认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加强医疗正面报道”是重点。医方之所以认为“加强医学科普知识宣教”重要,可能是因为在医疗活动中,常常看到患者因缺乏医学的知识,遵医性差、医疗期望过高等各种问题,将责任归咎于医方,引起医患矛盾。加强医学知识科普,既可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减少疾病、提高遵医行为,也能更好配合医疗活动,降低不恰当的治疗期望,从而减少医疗纠纷事件[13]。患者认为完善医疗保障体制,可有效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而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健康人群则认为“医疗制度、保障不健全”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因此,完善医疗保障体制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