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羊小反刍兽疫和羊痘疫苗混合注射免疫效果评价
2019-05-20徐雅萍邱寒峰张柳燕沈跃顺俞乾挺翟汉平朱坤兴
徐雅萍,邱寒峰,吴 婷,张柳燕,严 羽,沈跃顺,俞乾挺,翟汉平,朱坤兴
(1.浙江省桐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桐乡314500 ; 2.浙江省桐乡市畜牧兽医局,浙江桐乡314500)
小反刍兽疫和羊痘都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是当前危害湖羊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目前,疫苗免疫仍是防控小反刍兽疫和羊痘最有效的方法[1-3]。根据周边地区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浙江省桐乡市要求对湖羊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和羊痘3种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并取得了不错的防疫效果。近年来,桐乡市湖羊存栏18万头左右,以中小规模养殖为主,过多的强制免疫项目,增加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量,浪费人力、物力,还会增加动物应激,直接影响动物防疫水平。据研究报道,关于2种疫苗同时注射运用在猪病防控上的成功案例已有不少,如猪瘟疫苗和猪伪狂犬病疫苗[4],猪瘟疫苗和猪圆环病毒疫苗[5]。为了探索和创新动物免疫新方法,进一步提升防疫工作效率,特开展本次湖羊小反刍兽疫和羊痘疫苗分点同时注射和混合一针注射的免疫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浙江省桐乡市某规模湖羊场选择120日龄以上未进行过疫苗免疫注射的健康湖羊32头,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16头,对照组16头。
1.2 疫苗及主要试剂 小反刍兽疫活疫苗(批号:2016001-2),购自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羊痘活疫苗(批号:201601),购自辽宁益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小反刍兽疫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羊痘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兰州兽医研究所。
1.3 免疫及抗体监测方案 试验组小反刍、羊痘疫苗采用一针注射完成,将500头份小反刍兽疫疫苗和500头份羊痘疫苗一起溶于生理盐水中,定容到500 mL,尾根内侧皮内注射1 mL/头;对照组则采用分点同时注射法,小反刍兽疫疫苗颈部皮下注射,羊痘疫苗尾根内侧皮内注射,注射剂量相同。分别于免疫后7、14、28、70、210 d经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及分析抗体水平和免疫合格率。
1.4 临床不良反应观察 所有试验羊在免疫注射后连续观察7 d,主要观察羊只的精神状况、采食、饮水、体温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检测数据按接种疫苗的种类进行分类统计,小反刍兽疫和羊痘均以抗体阳性率表示,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和P>0.05 表示为差异显著和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观察 试验羊在免疫注射后连续观察7 d,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2.2 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分析 免疫后7、14、28、70、210 d分别采血进行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免疫后7 d抗体合格率分别达到93.75%和100%,之后抗体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8 d后有缓慢下降趋势,直至免疫后7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抗体合格率都仍在85%以上,同为87.5% (表1),2组之间小反刍兽疫抗体合格率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PPR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2.3 羊痘抗体检测分析 免疫后7、14、28、70、210 d分别采血进行羊痘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免疫后7 d抗体合格率分别达到87.5%和100%,之后试验组有一个上升趋势,28 d时抗体合格率达到100%,而对照组抗体合格率一直维持100%,28 d后2组都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直至免疫后7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5%和81.25% (表2),2组之间羊痘抗体合格率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Qrf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3 讨论
本试验的试验动物是120日龄以上未进行过疫苗免疫注射的健康湖羊,避免了免疫抗体的影响,同时也排除了母源抗体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小反刍兽疫疫苗和羊痘疫苗混合尾根内侧皮内注射组与单苗分点注射组相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差异不显著。从免疫后7 d到免疫后7个月,小反刍兽疫和羊痘抗体合格率都在75%以上,达到了群体合格率 70%以上的合格标准,与对照组相比抗体的产生时间和抗体合格率都没有显著差异,同时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减少湖羊免疫应激。通过综合分析,“小反刍兽疫和羊痘疫苗混合一针注射”的免疫操作程序可在实际工作中推广运用。
考虑到尾根内侧皮内注射存在一定难度,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有研究表明,山羊痘疫苗尾根内侧皮下注射的免疫效果并不比皮内注射差[6],因此,还可以进一步开展小反刍兽疫疫苗和羊痘疫苗混合尾根内侧皮下注射的试验研究,寻找更优的免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