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基质和光照对金线莲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2019-05-20王睿郑伟陈侯鑫王如孙衍汤余雪标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泥炭土椰糠银线

王睿,郑伟,陈侯鑫,王如,孙衍汤,余雪标

(1.海南大学 热带农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2.海南省枫木实验林场,海南 屯昌 571627)

金线莲,又名金线兰(Anoectochilusroxburghii)为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民间的珍稀药材,全草可入药,素有“药王”“金草”“鸟人参”等美称,产于我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东南部(墨脱)等地[1-2]。金线莲味甘、性平,具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强心、利尿、固肾平肝、降血压等功效,可治疗肺结核、咯血、糖尿病等病症[3]。金线莲种子不具胚乳,需与真菌共生才能实现种子萌发生长[4],因此,野生金线莲繁殖率低。近年来,因其较高的药用价值导致金线莲野生资源采挖现象严重,野生金线莲濒临灭绝。因此,人工栽培金线莲成为解决金线莲市场供不应求的有效途径[5]。海南省发现野生金线莲共计3种,分别为金线莲、海南开唇兰(A.hainanensis)、保亭金线莲(A.baotingensis)[6],野生资源丰富,但依然供不应求。福建、广西等地金线莲移栽相关文献很多,但海南省金线莲移栽的相关文献极少,笔者走访海南多处地区,山里采药的药农们普遍反映金线莲较难种活,挖回来就死。所以要在海南省移栽金线莲,首先就要解决成活问题。邵玲等[7]进行了金线莲最佳栽培基质筛选试验,其用移栽30 d的金线莲成活率作为指标,未对30 d之后的金线莲成活率进行分析。但在预实验中笔者发现,金线莲在移栽30 d后才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故本文分别记录了不同栽培基质、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品种金线莲移栽后15、30、60、90、120 d的成活率,旨在从以上3个角度探讨金线莲短期和长期成活率的问题,为今后的深入试验做铺垫。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海南省屯昌县枫木镇枫木实验林场场区内,地处海南岛中部,地理坐标19°12′N、109°57′E,试验地海拔为170 m。该区域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不大,长夏无冬,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年日照1 900~2 100 h;雨水充分,年降水量1 960~2 400 mm;年平均气温23.1~23.6 ℃,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7~29 ℃),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16~18 ℃)。一年四季光照充足,热量丰富,自然灾害少,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份,常年雨水充足,处于山地。

1.2 试验材料

供试样品经鉴定为4个金线莲品种和台湾银线兰A.formosanus,小苗均为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3个月组培苗。金线莲的4个品种分别为红霞金线莲(红霞)、圆叶金线莲(圆叶)、尖叶金线莲(尖叶)、小圆叶金线莲(小圆叶)。选取长势良好、无感染,株高、根系和鲜质量基本一致的植株进行试验。

1.3 处理设计

所有试验均于2017年12月进行,栽培时间4个月。

1.3.1 金线莲组培苗的栽培

试验在穴盘中进行,穴盘规格为54 cm×27 cm×6 cm,每盘按3 cm×10 cm等间隔(约为5 cm×5 cm)移栽金线莲30株。移栽前需要先消毒基质与幼苗,基质采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表面喷洒,再晾晒7 d后使用,金线莲幼苗洗干净后采用五硝·多菌灵500倍液浸泡根部10 min。定植后浇定根水, 移栽期间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待植株生长30 d后,喷施沼液配方肥(N、P2O5、K2O比为6∶6∶10)500倍稀释液,后每月喷施1次。全程仅投放鼠药防鼠害,不施用农药。

1.3.2 基质筛选试验

以红霞金线莲为材料,开展不同基质配比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成活率研究,各处理均使用2层遮光网(透光率6.25%,正午光照强度6.3 klx)。共设置13种基质配比:1,椰糠、苔藓风干质量比1∶1;2,红壤土、椰糠风干质量比1∶1;3,腐殖土、椰糠风干质量比1∶1;4,泥炭土、椰糠风干质量比1∶1;5,泥炭土、椰糠、松树皮风干质量比1∶1∶1;6,红壤土、椰糠、松树皮风干质量比1∶1∶1;7,腐殖土、椰糠、松树皮风干质量比1∶1∶1;8,腐殖土、松树皮风干质量比1∶1;9,红壤土、松树皮风干质量比1∶1;10,泥炭土、松树皮风干质量比1∶1;11,腐殖土;12,泥炭土;13,红壤土。每种基质类型移栽3盘。泥炭土、腐殖土与红壤土均于本地采集。

1.3.3 光照强度处理

设置3个梯度的光照强度:1层遮光网(透光率25%,正午光照强度25 klx)、2层遮光网(透光率6.25%,正午光照强度6.3 klx)、3层遮光网(透光率1.56%,正午光照强度1.6 klx),遮光网均匀覆盖在铁丝搭建的小拱棚内。每个遮光条件下分别移栽5个品种的金线莲,每个品种3盘(其中2盘为重复实验组),以腐殖土、树皮、椰糠风干质量比1∶1∶1为基质。

1.4 调查方法

定植后15 d和每整月统计成活率,连续统计4个月。判定死亡标准为4点:1,整株死亡;2,茎部或根部腐烂且不能直立;3,叶片全部被啃食;4,其他严重病害。统计时先对死亡植株挖除再进行统计。

1.5 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采用WPS Excel和SPSS 2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下的金线莲成活率

由表1可知,移栽15 d,处理3、4、5、9的成活率最高,达100%,处理12的成活率最低,为90%,除处理8以外,处理12与其他组成活率差异显著。移栽30 d,共10个处理组成活率超90%,处理2、12的成活率显著低于与其他组,处理13与处理1、3、4成活率差异显著。移栽60 d,大多数处理组成活率介于70%~90%,而处理2、12、13成活率显著低于与其他组。移栽90 d,处理4、5成活率显著高于处理2、6、7、8、9、11、12、13。移栽120 d,处理4的成活率最高,达64.4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处理3、5除外),成活率低于20%的组有处理2、9、10、11、12、13共6组。总体来看,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金线莲成活率逐渐降低,移栽60 ~90 d成活率降幅较小,90~120 d降幅较大。除处理2、12外,各处理组在30 d内成活率较好(>85%);移栽30~120 d,各处理成活率变化较大,处理3、4、5组成活率较高。

2.2 不同光照和品种的金线莲成活率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金线莲的形态特征,也间接影响着金线莲的成活率。从图1可以看出:1层遮光网下金线莲叶片颜色偏黄,多匍匐生长,长势不佳,病害较轻;2层遮光网下金线莲叶片颜色与组培苗颜色相近,较深,多匍匐生长,长势一般,病害较重;3层遮光网下金线莲叶片颜色较绿,全部直立生长,长势很好,无明显病害。

从表2可知,1层遮光网下:移栽15 d圆叶成活率最高,显著高于银线兰;移栽30 d,各品种之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均在90%左右;移栽60 d,各品种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均介于80%~90%;移栽90 d,小圆叶与圆叶成活率最高,显著高于银线兰;移栽120 d,圆叶成活率最高,为75.56%,显著高于银线兰、尖叶、红霞,红霞成活率最低,仅为33.33%。

表1 不同基质配方不同时间的成活率 %

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表2~4同。

图1 不同层数遮光网下金线莲移栽苗的成活情况(60 d)

由表3可知,2层遮光网下:移栽15 d,尖叶成活率最高,为100%,银线兰成活率最低,仅为77.78%,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移栽30 d,银线兰成活率依然最低,为64.44%,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移栽60 d,尖叶和圆叶成活率显著高于银线兰、红霞;移栽90 d,圆叶成活率最高,移栽15~90 d,圆叶成活率基本稳定,显著高于银线兰、红霞;移栽120 d,圆叶成活率最高,显著高于银线兰、尖叶、红霞,但相比移栽90 d降低了17%。

由表4可知,3层遮光网下:移栽15 d,圆叶成活率最高,为100%,银线兰成活率最低,为88.89%;移栽30 d,银线兰成活率依然最低,显著低于福建小圆叶、福建圆叶、福建尖叶;移栽60 d,圆叶成活率最高,显著高于银线兰;移栽90 d,圆叶、红霞成活率较高,显著高于银线兰;移栽120 d,福建小圆叶、福建圆叶、福建尖叶、福建红霞4个品种成活率均较高,显著高于银线兰。

从表2、3、4可知,在1层、2层遮光网条件下,随移栽时间延长,金线莲成活率逐渐降低,而3层遮光网条件下,圆叶与红霞成活率随移栽时间增加趋于稳定。与基质筛选试验相似,1层、2层遮光网下多数实验组在90~120 d成活率降幅明显。移栽120 d时,3层遮光网条件下5个品种金线莲平均成活率最高,达到了88.67%,显著高于1层、2层遮光网下的金线莲成活率,1层、2两层遮光网下金线莲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5.33%、52.89%,差异不显著。

表2 一层遮光网下各品种成活率 %

表3 两层遮光网下各品种成活率 %

表4 三层遮光网下各品种成活率 %

3 小结与讨论

栽培基质不仅影响金线莲移栽的短期成活率,也影响后期的成活率。金线莲的栽培基质要求疏松、透气、无菌、排水和保水性能良好,可用苔藓、椰糠、泥炭土、化稻壳、炭腐殖土、河沙等,也可几种基质按一定比例混合以改善基质的通气透水性能[2]。本实验发现,以泥炭土、椰糠风干质量比1∶1为基质移栽金线莲成活率最高,而泥炭土、红壤土为基质成活率最低。朱小鹏[8]研究发现,进行优选配比后的主基质与辅基质能显著提高金线莲移栽苗的成活率,高于单独使用主基质或辅基质。甘金佳等[9]研究表明,在广西桂林市移栽金线莲组培苗8个月时,腐殖土做栽培基质金线莲成活率为88.67%,泥炭土做栽培基质成活率为51.33%。张玲艳等[10]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进行金线莲移栽实验,30 d后统计发现,以泥炭土为基质的移栽成活率最高,为90.33%,而以园土为基质移栽成活率最低,为62.33%。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存在差异,采集的土壤成分也存在一定差异,金线莲组培苗在相同基质下成活率差异也会很大。海南岛作为椰岛,可就地取材,根据本实验结果,采用本地泥炭土与椰糠混合作为金线莲移栽基质可提高其成活率。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金线莲的形态特征,也间接影响着金线莲的成活率。魏翠华等[11]研究表明,仅从成活率角度考虑,比较适合金线莲植株生长的光照强度为0~5 klx,移栽6个月时500 lx以下处理组成活率最高,而10 klx以上处理组成活率最低,仅为43%。邵清松等[12]研究发现,移栽10 d后,70%遮阴与95%遮阴条件下金线莲成活率较高,分别为87.9%与86.1%,而不遮阴与50%遮阴条件下成活率分别为0与68.1%。光照强度对金线莲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照对金线莲生长量和干物质产量的影响[11-16],金线莲生长最适宜光照强度为2 k~5 klx,光补偿点400 lx,光饱和点5 klx。因此,海南省移栽金线莲的光照强度可参考其光饱和点与补偿点,再适当降低一些以保证成活率。

不同种或种源的金线莲品质和生长差异的文章较多见,如何淑敏等[17]描述了13个种质资源的金线莲,分别对其有效成分和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但罕有文章记载不同种或品种金线莲的人工移栽成活率。魏翠华等[18]对比大棚移栽200 d后的福建金线莲尖叶、圆叶、红霞3个品种组培苗成活率发现,圆叶金线莲成活率显著高于红霞金线莲与尖叶金线莲。本文比较了5个种或品种的金线莲,从成活率角度来看,圆叶金线莲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实验过程中病害最轻且生长健壮,更适应海南的自然气候条件,可优先考虑移栽。

海南省屯昌县属热带地区,试验自12月开始,至翌年4月初共120 d,3月至4月气温逐渐回升,温度计显示,有连续数日正午超过30 ℃,金线莲的病害和虫害较为严重。金线莲适宜生长温度为25 ℃[19],人工栽培要求温度控制在20~30 ℃,本实验90 d~120 d成活率下降明显可能与温度过高有关。3层遮光网因能阻挡绝大部分太阳辐射,太阳直射时网下温度与金线莲表面温度低于2层和1层遮光网处理组,所以受高温影响较小。笔者初步认为,海南省人工栽培金线莲需选择适宜的时间或增加海拔,以保证金线莲生长适宜的温度,建议在11月至翌年3月或高海拔地进行栽培,避开高温天气,或采用喷雾等降温措施[20]。

猜你喜欢

泥炭土椰糠银线
超高含水率泥炭土的固化机理及强度特性
超高含水率泥炭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基于变异性分析的滇池泥炭土的小范围空间分布规律及物理力学性质
商品岩棉条和椰糠条对黄瓜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隧道洞口泥炭土地基固化研究现状
起风了
问缘
竹丝/椰糠有机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比较及调节
竹zhú 笋sǔn
椰糠基质用于番茄无土育苗的需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