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史箴图》:魏晋时期的绘本

2019-05-19王欢欢

小演奏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顾恺之绘本绘画

王欢欢

近年來,随着《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清宫剧的热播,我国的一门传统工艺——点翠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唐代词人牛峤曾在词作中提到点翠:“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月如眉,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满头珠翠、遍体绫罗是古代女子的奢华装饰,粉黛间的点翠装饰更是衡量女子之美的一种标志,这一将器物之美与动物之灵完美结合的工艺也因此成为无价可求的时代绝唱。

无价之宝有渊源

西晋时有位皇后名叫贾南风,据《晋书》记载,她容貌丑陋,性格霸道,倚势挟权,不过这位心狠手辣的皇后对大臣们倒挺客气。当时,朝堂上有位老先生叫张华,张老先生堪称“行走的百科全书”,搬家时仅藏书就拉了三十车,他还编撰了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书中包罗万象,记录了山川河海、人情风貌、故事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原型就出自这部书,因此深得贾皇后敬重。

张老先生想劝贾皇后别太好勇斗狠,于是将历代贤女的故事编成一篇讽谏文章,名为《女史箴》,“女史箴”是宫中女官教导后宫生活规范的意思。可惜贾皇后并未听劝,结局不得善终,张华也遭牵连,倒是他用心写就的教化文《女史箴》成了传世名篇。

约百年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将《女史箴》画成了插图版手卷《女史箴图》,穿越千年流传至今,称得上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中国最早的职业画家作品,被誉为“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画作”,可谓无价之宝。

画中有戏细细看

《女史箴图》手卷共有十二段,与原文的十二段文字一一对应。虽然张华的原文写得庄重严肃,但顾恺之画的《女史箴图》毫不刻板,别具生趣,其中的人物表情丰富、姿态多样,仿佛每个人都有一段内心故事,用顾恺之自己的话说,这就叫“传神”,所以这幅画的名气可比原文大多了。

《女史箴图》中描绘了几位前朝贤妃的故事,比如“玄熊攀槛,冯媛趋进”一段,说的是公元前三十八年,汉元帝带妃子观看猛兽表演,一头黑熊突然跳出围栏准备袭击汉元帝,妃子冯媛立刻挺身挡熊,护住了汉元帝。画中的黑熊张着大嘴、身体前扑,汉元帝大惊失色,几位妃子吓得缩成一团,只有身材娇小的冯媛面色平静,与宫廷卫士一起挡在黑熊前,俨然一位女侠。

另一段“班婕有辞,割欢同辇”讲的是汉成帝邀爱妃一起坐车,班婕妤不愿上车,说:“只有昏庸的皇帝才和妃子同乘一辆车,请陛下三思!”画中的班婕妤衣带飘飘地走在车后,汉成帝则在车上回望,身旁的另一位妃子心虚不已,反衬得班婕妤更加高风亮节。

在这些故事画中,不光主角们“演技在线”,配角们也十分抢镜,挡熊的卫士龇牙咧嘴,赏画者仿佛能听到他们正对着黑熊大呼小叫,而那些拉车的大汉弓腰抬脚,就像正发出粗重的喘息声。

除了历史人物,《女史箴图》还画了很多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在“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的文字旁,顾恺之描绘了三位正在梳妆的贵族女性。字面意思为人们都知道修饰自己的容貌,却不知修炼心性。只见画中一人正对着铜镜画眉,还有一位年轻姑娘在为一位庄重的妇人梳理长发,三人周围摆放着精致的镜子和妆盒,画纸间隐隐透出脂粉香和闺房中优雅的细语声。顾恺之似乎不像张华那样一心想着教育别人,反而更在意人物优美的姿态和独立的内心。

飘飘欲仙笔法赞

秦汉时期,绘画的目的并非供人欣赏,而是便于有权力和有学问的人向普通百姓“讲”道理,自然,画中的人物也成了传播内容的一部分,往往神态木讷,画技粗糙。

到了魏晋时期时局动荡,生活在兵荒马乱中的人们反而在思想上特别自由,绘画的题材也更丰富,有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仕女画、名士肖像画等。《女史箴图》虽然内容还是讲古人贤德的事迹,画面却展现出当时活泼怡然的生活状态,更加追求审美功能。

魏晋时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讲究风雅优美,那时所谓的外形美不光是指五官和身材,更是指气质风度,他们崇尚瘦长轻盈的身姿,走起路来衣带翻飞、飘飘欲仙。 《女史箴图》里的人物形象就是如此,顾恺之擅于使用绵密连贯的笔法来描绘衣服,“春蚕吐丝”这个词就被用来形容顾恺之的笔触,“春蚕吐丝描”(又称“高古游丝描”)也被作为中国古代人物衣服的重要画法流传至今。

当然,光靠衣袂飘飘还不足以表现一个人的风度神韵,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顾恺之曾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话中的“阿堵”指眼睛,这句话是说人物画得好坏在于其眼睛是否传神。传说顾恺之画人经常不画眼睛,怕的是一画眼睛画中人就活了,这便是成语“点睛之笔”的由来。

人比山大为哪般

顾恺之在《女史箴图》中不仅画人物,还画山水。《女史箴》原文写道:“日中则昃,月满则微。崇犹尘积,替若骇机。”意思是说太阳到正午就会偏西,月亮盈满便要亏缺,名和利仿佛高山,其实不过是一堆尘土,失去它们和射箭一样快。顾恺之在这里画了连绵错落的高山,山顶悬着藏有乌鸦的太阳和住着玉兔的月亮,日月由彩云环绕,山下是一个单膝跪地正在射箭的人。画中的人物画得比山还要大,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早期的绘画以人物为主。有时候为了讲故事,会在人物周围画上环境,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起点,因此,很多人将顾恺之视作中国山水画的鼻祖。

相比强大的秦汉和繁盛的唐朝,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动乱幽暗却又秀美飘逸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前承秦汉绘画的古朴浑厚,后启唐朝绘画的丰腴繁盛。正因生于动荡,当时的人反而更珍惜美的可贵,更懂得情趣与个性的价值。

就像顾恺之,如今说起他,我们会说他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著有画论的理论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有画作传世的画家,是第一位具有现实主义绘画精神的职业画家,是第一位把文学与书法、绘画结合的文人画家……但对魏晋时期的人们来说,顾恺之首先是一个有趣的人。

顾恺之有多有趣呢?有个成语叫“一叶障目”,传说有朋友拿一片树叶给顾恺之,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挡身体的叶子,只要用它遮在眼前就能使自己隐形。顾恺之明知是玩笑,还是把叶子挡在眼前玩耍起来,别人笑他傻,却不知这缘于他通达的个性。另一个成语叫“渐入佳境”,则是说顾恺之吃甘蔗从尾部开始嚼,因为这样会越嚼越甜。

一个和这么多成语典故有关的人,自然是个有故事的人,有故事的人才能画出故事一样的图画,所以死板的劝诫书《女史箴》被他画成了有趣的绘本《女史箴图》。欣赏《女史箴图》,自然要看到它穿越千年的历史价值、浓郁的朱砂设色和流畅的笔法以及它所体现的绘画理论和承前启后的独特意义,但假如我们还能从中品味到画家特有的生活趣味,同样算是发现了艺术珍贵的另一面。

如今,绘本已经作为一种图书形式逐渐融入我们的阅读生活中,它蕴藏着宏大的画面、微观的细节、安宁的意境和饱满的情感。可如果说我国魏晋时期的绘画便已潜藏着绘本的萌芽,你相信吗?

由晋朝开始出现的书画手卷就是将文字和图画在一条窄长的画纸或薄绢上呈现,平时可将其卷起来随身携带,看的时候从右向左一点点展开,展开一段读一段,每段图文都是独立的,就像今天的绘本。《女史箴图》便是顾恺之为当时的贵族女性所画的绘本,可惜的是《女史箴图》原作已经遗失。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朝摹本为绢本设色(画在薄绢上的彩色画),被认为比较接近顾恺之的原作,它原有十二段, 因保存不当现仅存九段。另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朝摹本为纸本墨色(画在纸上的水墨画),艺术价值较唐摹本略低,但内容多出樊姬、卫女两段。

猜你喜欢

顾恺之绘本绘画
绘本
绘本
绘本
《洛神赋图》之三
顾恺之募捐
顾恺之的“痴绝”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顾恺之的“假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