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宁煤抒华章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纪实
2019-05-19叶树森
文/叶树森
巍巍贺兰岿然耸立,滔滔黄河奔流不息。60年光阴似箭,60年披荆斩棘,60年开拓创新……60年来,宁煤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胆识在贺兰山深处建起石嘴山、石炭井两大矿区;在大漠戈壁筑起亿吨级现代化矿井群、全球最大的煤制油化工基地,挺起宁夏工业经济半壁江山,助推宁夏经济一次又一次跨越式发展!
艰苦创业 奠定宁夏煤炭工业根基
五十年代初,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一批重工业、轻工业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国家“一五”规划做出在西北、西南规划建设一大批钢铁、电力、水泥、机械加工制造等重工业企业的重大战略部署,促进西部落后地区发展。
为满足西北地区工业企业用煤需求,国家派出大批资源勘探队深入贺兰山深处进行资源勘探。不久后,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飞进中南海,宁夏贺兰山深处发现丰富的煤炭资源,并且这里的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工业生产急需的焦煤、肥煤、廋煤、贫煤、无烟煤样样都有,最让人激动的是这里所发现的无烟煤不仅低磷、低灰、低硫,而且发热量高,被誉为煤中之王,是炼钢、锻造、发电的优质燃料。煤田紧邻黄河,煤水相依,发电条件十分优越。党中央、国务院随即决定在石嘴山地区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并且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指挥贺兰山煤田开发建设。
1956年1月,西北煤炭管理局在西安成立石嘴山煤矿筹建处。为尽快建成宁夏首座机械化矿井,建设者们面对没有铁路、电力,不通公路,没有通讯网络和任何水文资料、气象资料等困难,将4箱重达18吨的发电设备、600立方米木材、16.56吨钢材、121吨机械设备装在羊皮筏子上,通过黄河从兰州一路顺水漂流到石嘴山。货物卸船后,建设者们又将一台台设备、物资分解拆散,通过人抬、肩扛、骆驼载运等方式,从码头一个个运到300多米高的山上。没有办公住宿用房,建设者们就搭帐篷、打地窝,睡地铺。
1959年石嘴山一矿投产,宁夏第一座机械化矿井诞生。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建成通车,石嘴山矿区二号井、三号井、四号井,石炭井矿区一矿、二矿、三矿相继开工建设。沉睡亿万年的贺兰山被从睡梦中唤醒,百里煤海,连绵起伏,索道凌空,彩旗飞扬,机器马达日夜轰鸣,一座座肩负国家兴衰重任的工矿企业拔地而起,从地层深处运出一车车乌金,通过包兰铁路运向全国各地,支援国家建设。
在宁夏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1958年,宁夏自治区成立后,国务院先后从甘肃、陕西、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苏、河北等10多个省区成建制抽调2万多名干部职工(不包括随迁家属),来到石嘴山煤炭基地,支援宁夏煤炭工业发展建设。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优质无烟煤命名为“太西煤”。到1978年,宁夏相继建成石嘴山、石炭井、汝箕沟、呼鲁斯太等矿区,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为包头钢厂、酒泉钢厂、包兰铁路源源不断输送优质燃料,支援了宁夏乃至西北工业化发展建设。
随着一座座机械化矿井相继投产,宁夏工业一个个第一陆续诞生:第一度电、第一炉钢铁、第一吨水泥、第一台机床……填补了宁夏工业一个个空白,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到“八五”计划末,宁夏煤炭工业已形成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电力、煤炭深加工、机械制造、基本建设、勘探设计等多元产业并举,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格局,成为宁夏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重组整合 托举起宁夏煤炭强省梦想
21世纪的世纪之交对于宁夏煤炭工业来说,注定是一场影响前途命运的大震荡、大变革、大洗牌的大转折。
在这次裂变中,宁夏煤炭企业同全国煤炭企业一起经历了因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经营困难、发展受挫的阵痛。由于小煤矿低水平重复建设,煤炭工业结构不合理,全国煤炭市场总量严重过剩,加上煤炭下游企业不景气,宁夏煤炭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是亘元、太西、小宁煤、灵州四家煤炭企业拖欠货款高达18亿元;另一方面是宁东350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蕴藏着近1400亿吨的优质煤炭资源亟待开发。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不久,自治区党委、政府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做出对亘元、太西、灵州三个煤炭集团和原宁夏煤业集团实施战略重组,组建新的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宁夏煤业集团)的重大战略布局。2003年初,自治区经过反复科学论证,通过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与建设纲要》,并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确立为举全区之力建设的“一号工程”,将其建设成为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实验区。深度重组的宁夏煤业集团,彻底打破了宁夏煤炭资源开发主体多、市场恶性竞争、产业结构单一和行业整体利益受损的局面,破解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难题。体制、机制的创新使宁煤集团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大踏步走上深加工、高效益、可持续的能源开发之路,成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发展建设大舞台上的主力军。
根据宁夏煤炭开发形势需求,宁煤集团明确提出“北部挖潜,南部开发”的发展战略。对银北金能、乌兰、焦煤等7座老矿井实施技术扩能改造,提升其抗灾害、抗风险能力;加快对宁东矿区枣泉、梅花井、清水营、石槽村、红柳、金凤、麦垛山等千万吨级现代化特大型矿井建设步伐。与此同时,宁夏首座年产25万吨煤基甲醇项目开工建设。煤炭强省的梦想随着重组整合成功重新被点燃,5万多名宁煤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与活力。
2006年,为加快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自治区党委、政府又通过增资扩股形式引进世界最大煤炭企业神华集团,重组成立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神华集团的加入,使神华宁煤集团总资产陡增一倍,神华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优势和强大的市场控制力,为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的飞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依托资源优势,集人、财、物、技术于一体,围绕国家建设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特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三大开发战略布局,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为目标,扎实推进煤炭生产、煤制油化工、循环经济三大核心产业建设。
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煤制油化工产品是前无古人的新型事业。在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技术、管理经验、人才支撑情况下,神华宁煤集团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营”的指导原则,按照“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科技交流合作,实施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战略,打造科技创新团队,连续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广大干部员工发扬煤炭行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和石油化工行业“三志四严,四个一样”的作风,用“工匠”精神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汇集众智、全员创新,攻克了气化炉频繁结渣、二套气化炉下降管变形、丙烯压缩机启动困难、发电机负荷低、空分装置水冷塔出口温度高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实施了聚甲醛装置提质增效技改项目,装置运行水平稳步提升,产能逐步释放,甲醇、聚甲醛产量连年攀升。
宽敞明亮的大巷
截至2015年年底,融入神华集团短短10年,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共完成投资1000多亿元。25万吨/年煤基甲醇、60万吨/年煤基甲醇、50万吨/年煤基烯烃、6万吨/年聚甲醛、5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相继建成。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3个副产物增值利用项目,年产200万吨煤基烯烃二期、2个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加紧建设。银北老矿区7对矿井技术扩能改造全部完成,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了22%,焦原煤年产量提高了31%,焦精煤产量提高了40%,无烟煤年产量提高了41%。羊场湾、枣泉、清水营、梅花井等年产1000万吨原煤的现代化特大型、高产高效矿井陆续建成投产,全年原煤产量突破8700万吨,一个亿吨级现代化矿井群基本形成。
煤制油全景
2017年11月3日煤制油油品首列列车外运装车
现代化综采工作面
中外专家联合对煤化工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
“人生一甲子,宁煤60年”。60年激情似火,60年翻天覆地。与1956年开发初期的年产1吨原煤的小煤窑相比,神华宁煤集团原煤生产规模、产量翻了8000多万倍,与融入神华集团前年产2000万吨原煤产量对比攀升了4倍多,年均增长16.2%。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利润额由2002年的1461万元增到2014年的100多亿元,增加了1000多倍,占全区规模企业利润近一半;安全管理实现质的提升,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则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2年的0.635下降到2013年的0.026,居全国先进水平。
两次成功重组整合,让神华宁煤集团成为宁夏工业发展龙头企业,托举起宁夏煤炭强省梦想!
牢记嘱托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2014年的全国煤炭市场形势对大踏步推进转型跨越的神华宁煤集团来说,无疑是一次风云跌宕的考验。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全国煤炭市场出现煤炭、煤化工产品市场持续下行,库存增加,价格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受此影响神华宁煤集团陷入经营亏损的困难境地。
重压之下,神宁人迸发出强大的创新力与拼搏力。公司紧扣市场变化,明确提出眼睛向内挖潜力,改革机制增活力,创新技术提实力,攻坚克难,助推企业安全稳定发展的脱困方略,上下一心全力推进企业脱困发展。
就在神华宁煤集团全力攻坚脱困、助推发展的关键时期,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制油项目考察。当习总书记了解到宁煤人主动为国分忧、为国履责,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通过自力更生,技术创新,不仅掌握煤制油化工项目37项核心技术,打破了这一领域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仅用3年多时间实现从开工到建成世界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石油化工项目的壮举时,动情地说:在西北地区建设一个世界最大规模的煤制油项目具有战略意义。习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正是靠着工人阶级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拼搏精神,我们才能实现一个又一个伟大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展望未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神华宁夏煤业集团400万吨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发来贺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精益求精,保证项目安全、稳定、清洁运行,不断扩大我国在煤炭加工转化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年来,神宁人牢记嘱托,秉承“忘我干、争气干、创新干、精益干”的“干”字精神,把煤制油项目建设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事关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结合装置运行经验,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开展消缺改造、系统优化和技术攻关,创造了同类装置从建设到试车的世界最好水平。2017年12月17日实现全装置满负荷运行。目前,保持85%平均负荷运行,累计生产油品近500万吨,多个指标达到先进值;污水实现近零排放,烟气实现超低排放,实现了“安全、稳定、清洁”运行。同时,神宁人自我加压、自主创新,围绕提高项目的经济性,瞄准产业中高端,重点发挥煤制油工艺和产品特性,开发出粗白油、液体蜡等7类新产品,并在已有40多个牌号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了由单一油品向丁二烯等多元化产品的转变,在火箭发动机燃料等多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以科技引领、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进一步提升了煤制油项目整体营运能力。
三年来,神宁人牢记嘱托,以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为己任,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低效产能500万吨,解决了3个小矿权整合难题。主动对接客户,面向市场实施销售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销售。全面推行内部市场化,实施物资采购管办分离,稳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企业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立煤化工研究院,搭建产学联盟。组建国务院首批中央企业员工持股试点的神耀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干煤粉气化技术“神宁炉”获得国家专利金奖。自主研发的煤制聚丙烯牌号产品超过15个,获得工信部第二批全国单项冠军产品。完成科技攻关190余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5项;获得授权专利367项。
三年来,神宁人牢记嘱托,以建设清洁、高效、绿色、环保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为己任,总投资16.9亿元,建成世界最大煤制油化工治污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宁东矿区矿井水及煤化工废水处理利用项目,顺利实现满负荷运行。该项目处理规模为3000立方米/小时,废水排放量2400万吨/年,回收产品水2376万吨/年,副产一级品氯化钠3.71万吨/年,无水硫酸钠3.93万吨/年。完成羊场湾、双马等8个矿水处理提标改造项目,出水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截至2017年底,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要求,实现宁东煤化工废水和矿井水不排入黄河目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投资9.76亿元,以枣泉矿为样板,9个矿井13座矸石场治理工程高质量推进。完成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2公里范围内,34480万立方米渣石,741.1公顷排渣场的生态修复与绿化治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局面。
空分装置
九万里风鹏正举,三百里煤海扬帆。60年宁煤以建宁东、强宁夏,打造国际一流能源化工企业为己任,为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助推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一路劈波斩浪,改革奋进,创新有为,向党中央递交了一张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