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段数学文本阅读的有效指导
2019-05-18刘琼
摘 要:在小学时期,多数儿童对数学文本方面的阅读都没有加以重视,认为只有语文科目才会涉及阅读,而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期间,只要学會计算以及解题即可。而且,与语文阅读相比,数学文本缺少故事性以及趣味性,其中包含数据、符号、文字以及图表这些形式,这都需要儿童经过阅读将其准确转化成相应的数学信息,并且将其内化成自身的数学语言,因此需要儿童具备较强的数学能力。本文旨在对小学高年级中的数学文本方面阅读的指导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本阅读;读记结合
一、 前言
事实上,不仅在语文教学期间需要组织儿童进行阅读,在数学教学期间同样需要组织儿童进行文本阅读,如果儿童并未对文本进行透彻理解,那么其就难以获得清晰的数学思维。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对儿童阅读进行有效指导乃是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值得教师进行深入探究。
二、 细读文字,增强对概念的具体认识
实际上,步入高年级之后,儿童需要掌握更多数学名词、公式以及定理,而这些都被叫作数学概念。实施概念教学期间,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儿童大声朗读以及背诵,同时还需对文字进行细细品读,以此来增强儿童对概念的具体认识。
第一,紧抓文本当中的关键词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一般来说,数学概念当中的语法都比较规范严谨,因此读起来较为拗口,致使儿童一时很难理解,还有一些儿童只对概念进行表面理解。所以,紧抓关键词乃是增强儿童理解的有效方法。比如,对“比例意义”进行讲授期间,课本当中借助三面大小不同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将“比例”定义引出来,比例的定义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教学期间,教师可引导儿童读这个概念,并且让儿童找出该定义当中的关键词,如相等、两个比以及式子等,并且让儿童再重读这些词,以此来加深理解。
第二,对“通常”进行探究,以此来拓宽儿童对数学概念的整体认识。其实很多数学概念当中包含“通常”二字,这给概念教学创造很大空间。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儿童深度阅读概念,对教材以外的内容进行挖掘,进而拓宽儿童对数学概念的具体认识。比如,讲授“分数乘法”有关内容时,针对带分数的乘法进行描述:分数乘法当中包含带分数,通常将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之后再乘。在这之中,为何是“通常”,而非“必须”或者“一定”。此时教师可借助这个词来引发儿童思考,让儿童明白,将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并非唯一运算方法。
三、 读记结合,提高解题能力
现阶段,在数学文本方面阅读之中,解决问题的阅读量非常大,这让不少儿童对解题感到畏惧。据有关调查显示,儿童最怕两类问题,其一是文本非常短的问题,儿童获取信息较少,通常感觉无从下手。其二就是文本非常长,儿童难以从中获得有效信息。所以,数学教师应当增强儿童这方面的阅读,逐渐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其解题能力。
第一,把阅读和圈、划进行结合。如今,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当中,分数有关应用题属于一个教学难点,多数儿童都在解答分数有关应用题期间遇到困难。对于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期间,应当对“读划合一”这种方法进行运用,让儿童在阅读期间把关键句以及关键词划出来,并且圈出“单位1”,之后再对合适算法进行选择。借助此种方法,可提高儿童的解题准确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指导儿童找出应用题中的关联词,之后重点分析关联词连接的语句,这样也能提高儿童的解题效率。
第二,将阅读和草稿进行结合。在语文教学期间,教师经常让儿童一边阅读一边记笔记,但数学教师很少让儿童记笔记。实际上,将阅读和草稿进行结合属于提升分数有关应用题答题的准确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针对文本较短的问题,如50千克比( )千克少14,比50千克少14是( )千克。此题看似是一道填空题,然而其属于与分数有关的应用题。这类问题因为字数较少,儿童出错率会很高。而要对此类问题进行解决,光靠读题远远不够,数学教师可进行追问:到底谁为单位1?谁与谁比?之后让儿童在草稿纸上做笔记。这样一来,儿童可以在草稿纸上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找出问题当中的单位1,进而对问题进行有效求解。在平时学习活动当中,如果儿童习惯在文本阅读期间在草稿纸上进行分析,这对提高儿童数学成绩有很大帮助。
四、 结论
综上可知,在数学教学当中对儿童文本阅读加以有效指导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应当指导儿童细读文字,紧抓文本当中的关键词,以此来增强其对概念的具体认识。同时还要做到读记结合,在阅读期间和圈、划进行结合,将阅读和草稿进行结合,以此来提高儿童的解题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孙天禄.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79-80.
[2]李震琴.采取有效策略 提高阅读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8(9):42-43.
[3]陈艳珠.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10):24.
作者简介:刘琼,江西省萍乡市,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芦溪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