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05-18姚虹燕
摘 要: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自我不断完善。尤其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又再次强调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每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发掘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潜能的启发式教育,开发其学习潜能,发展个性。
关键词:初中学生;语文;个性潜能;启发式教学
素质教育的鼓舞之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以及应对考试的能力,同时更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生存与学习的技巧,发挥出自身的个性潜能。在新课改的大纲之中明确地规定出“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所谓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深度发掘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潜能。因而初中语文教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导,制定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案,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
一、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和优势
目前,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启发式教学主要就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动作或者是一些外在的事物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启发式教学是目前教师较为推崇的教学方法,其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此外,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学生会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文知识的丰富与精彩,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索语文知识,从而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的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同时也能够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为学生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充分的準备。因此,鉴于启发式教学的诸多优势,教师应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启发式的片面性
当前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片面性。
某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从“启发式教学”这五个字的字面意思出发,片面地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不断提问问题进行引导,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始至终贯穿了不断的问题,课堂中单一无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了教学的效果,不能够起到很好地引导作用。
无论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还是现代理念下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向学生问几个“为什么”,但是,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向学生提的“为什么”究竟是以解决什么为中心的呢?它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提的“为什么”有本质区别吗?答案是肯定的。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中,无论教师在什么情况下向学生提出“为什么”问题,它的中心目的是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是什么”问题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最终还是会绕回“注入式”的路子上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教师提出的“为什么”问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它的中心是在解决“是什么”的基础上突出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要求师生要善于批判地、创造性地继承和处理教材及其外来信息,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对教材及教师的讲解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提出它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因此,课堂教学中,解决它的关键在于“求精”与“求异”。“求精”即对重要的知识要以“高标准”要求,对结论或方法反复巩固强化。
“求异”即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并对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甚至看法是相反的。即“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教师恰恰认识不足或在具体的操作中重视不够,因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难以摆脱“注入式”的困扰,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 正确有效率地利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一) 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问题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创造力的触发器,是一种创造动机。浓厚的兴趣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能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空间,给学生创造思维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培养创造宽松的环境。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朱自清《背影》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之前首先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明确其对于文章的熟悉程度和了解程度,提问时面向大多数的学生。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父亲在送儿子去车站时都做了哪些事情,在学生找出父亲所做的具体事情如买橘子、跨越站台等后再要求学生思考儿子对于这些事情的反应所传达出的信息,是否感激父亲,在儿子流下泪水后泪水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进而使学生能够逐步地明白父亲对于儿子的深沉的爱。这样通过具有启发式的提问,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文章的主旨,教师也就达到了启发式教学实践应用的目的。
(二) 创设情景,培植学生的创造欲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培养好奇心,要像一个正在挥毫泼墨的画家,一个灵感突来的诗人,用诗一般的语言、自由奔放的思想对待课堂和学生。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胡适《我的母亲》一文的教学时,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定,明确对于此类较长篇幅的文章其需要学生掌握和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这篇文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胡适对于其母亲的描写和特点概括,掌握其母亲的艰辛不易然而却意志坚强的特点,并了解胡适对于母亲的尊敬爱戴之情。因而教师的教学目标则应该与此对应,重点培养学生概括内容和情感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对文章有深刻的了解并且掌握一定的能力,达到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目标。
引导式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策略,教师要建立一个师生平等,课堂气氛和谐,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良好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齐舟航.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个问题[J].宁夏教育,2004(5):55.
[2]赵慧.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张扬学生的个性[J].考试周刊,2011(74):48-49.
[3]张永华.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J].语文学刊(教育版),2005(4):66-67.
作者简介:姚虹燕,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禾驮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