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
2019-05-18CHENGZan贺家宝HEJiabaoLIFan
■ 程 赞 CHENG Zan 贺家宝 HE Jiabao 李 帆 LI Fan
0 引言
2012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个地方将传统村落保护作为村镇工作的重点。截至2018年11月,三部门已先后公布四批次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名单,共计4 157个。
此外,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在财政及政策方面都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社会各界也纷纷参与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行动中。但是由于现行保护和发展策略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工作进展困难,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1]。
目前,国内对于传统村落的分类还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相关的研究也较少,且都是围绕各自的研究主题而进行的分类,所得出的结论往往针对性较强,不具有普适性。王留青(2014)在研究苏州传统村落时,根据村落的核心价值将传统村落分为传统农耕型、历史文化型、田园人居型、综合型[2];胡娟、龚胜生(2018)等人根据社会记忆符号,基于中国古代社会分工的基本类型,从社会生产生活的视角将山西古村镇分为农耕型、商贸型、军事型、工矿型[3];林莉(2015)根据村落所处地形特征,将浙江传统村落分为滨海渔村类、盆地块状类、平原傍水类、丘陵不规则类、山谷带状类、山坳阶梯类、山坡阶梯类[4]。
1 桂林市国家级传统村落概况
1.1 分布状况
桂林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其传统村落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广西传统村落最为集中、类型最为完整、数量最多的区域。目前,全市列入中国名录的85个传统村落,占全区的52.8%,分布于灵川、兴安、灌阳、龙胜、阳朔、荔浦、平乐、恭城、永福、临桂、雁山等11个县区。桂林市聚居着瑶、侗、壮、回、苗等28个少数民族,其中瑶族在此发源并广布世界各地。桂林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并拥有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格局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复合的地域空间结构。
1.2 保护与发展现状
桂林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境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大多均依靠自身价值联动周围景点共同开发,如旧县村依托遇龙河风景区联动开发(图1)。另外,全市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传统村落64个,得到补助资金1.92亿元;获得自治区补助资金的传统村落62个,得到补助资金1.24亿元。这些村落均较好地保护了村庄的历史特色且利用村落自身的价值健康地发展。但是,并非所有传统村落周围都有机会联动开发,有些暂时也没有得到政府层面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村民保护意识不强,现已面临空心化严重、古建筑垮塌、风貌破坏等现象(图2)。
2 桂林市国家级传统村落分类
2.1 影响传统村落类型特征因素
2.1.1 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各种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上开展,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样,传统村落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具体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对村落空间和形态格局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如平原地区的传统村落因地域开阔,发展空间不受影响,多采用中规中矩的方形形态布局,且院落空间较大,而山地地区的传统村落因受到自然山水环境的制约,往往将村落布局与自然山川有机结合,形成有特色的空间格局。在自然环境因素诸要素中,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影响最直接的主要是地形地貌、气候、阳光和水环境因素[5]。
2.1.2 社会文化因素
当人类生产能力较低时,村落的选址、形成及空间形态受自然环境影响较深,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宗族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社会环境成为影响人类观念的主要因素,成为推动村落发展的主要动力。
2.1.3 经济产业因素
经济产业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工矿业,旅游业等,它是影响村落空间结构的另一大因素。古时以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乡村农业实体经济对村落空间影响最大。而近现代社会以来,旅游业发展对村落空间的影响更为重要。
2.2 桂林市国家级传统村落分类类型
根据传统村落的历史演变、建筑特色、功能属性、地形地貌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特征,采用综合特色价值分类法,甄选出村落的核心特色,将桂林市传统村落分为耕读名人型、商贸交通型、民族宗教型、革命纪念型等四大类别(图3)。
图1 旧县村
图2 熊村
3 传统村落分类保护与发展策略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保护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大多数传统村落至今保留着大量的古建筑、古构筑物、古街巷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文化艺术、民风民俗、传统手工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乡村文明的根基所在,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发展是保护的重要手段,传统村落这些艺术珍宝的合理利用,既是村落资源永续保存的最佳方式,也是让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的重要手段。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均是其健康可持续生存的方法。桂林市国家级传统村落虽已获得大量专项保护资金,但没有对各类型村落进行分类保护,基本是采取相同的保护策略,缺乏合理性。
3.1 耕读名人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
3.1.1 村落核心特色价值
耕读名人型传统村落,以农耕为基本功能属性,崇尚礼制,重视教育,培养科举人才,顺应“天人合一”思想,并在此思想基础上孕育出许多相关名人及事物。其核心遗产应包括:①核心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农耕关系及名人相关并具有一定价值的事物,具体包括民宅、名人府邸、宗祠庙宇、书院私塾、旗杆石、农作构筑物(凉亭,渔码头)、农作工具等。②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生产方式、耕作制度、祭祀礼仪、崇拜思想、宗族规约、科举文化、饮食习俗等。③自然环境遗产。包括与耕作相关的村落周围田地、菜地、灌溉沟渠、风水林等。
3.1.2 核心特色价值保护方法
图3 桂林市国家级传统村落分类分布图
(1)完整保护。这是一个全面严格保护传统农耕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自然遗产的方法,适用于农耕资源丰富、生产工艺传承良好的传统村落。桂林市漓江流域自然风光优美,是世界风景名胜区漓江的核心地段。这里孕育了众多耕读名人型传统村落,选择此处重点保护传统村落,利用美丽的风景名胜吸引外人前来参观,成为村民主要收入。但是,由于完整保护也保留了低效率的传统农耕生产方式,因此,此类保护不应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应该给予财政支持。完整保护是全面保留中华农耕文明的最有效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2)部分保护。由于受现代高效率生活发展影响,村落在没有政府主导的人为干预下,几乎不可能得到完整保护。例如,村落中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已改变为收割机批量耕作,传统手工业也由于效率过低已受到村民摒弃;甚至就连昔日的雄伟宅院,也由于“过时”而任由其自生自灭。仅选择保护耕读名人型村落的核心特色价值,则同样能大限度保护该类型村落。
3.1.3 村落发展方向
(1)农事体验乐园。乡音、方言、农家菜,说书、唱戏、赶庙会,祈福祭祖传家风,拜师学艺敬乡贤,是耕读名人型传统村落的灵魂、血液和根脉,是村民乐享生活的常态。成立农事体验乐园(图4),也应是该类型村落开发利用、“旅游留人”的法宝。
(2)农耕文化博物馆。如前文所述,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国发展的基础。农耕文化博物馆(图5)就是为了保存这些文明的种子,为科普教育广大现代城市人民做出贡献。
3.2 商贸交通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
3.2.1 村落核心特色价值
商贸交通型传统村落,以商业贸易和交通为基本特色属性,历史上以手工业、商业贸易等非农产业为主业,或处于交通发达位置。其核心遗产应包括:①核心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商业街巷、商铺、客栈、驿署、作坊、钱庄、民宅、祠庙、戏台、会馆、妓院、驿道、盐道、运输工具、产品或商品、货场、仓库、码头等。②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特色传统节日、传统商贸流程、传统生产工艺流程,盐文化,源于商贸集市并广为流传的诗词、传说、歌赋、戏曲,商会管理制度、镖局运输管理制度,镖局运输所流传的船歌、打油诗等。③自然环境遗产。包括历史上商业交通通道、盐道所经过的河流水系、陆地通道,风水林等。
3.2.2 核心特色价值保护方法
(1)功能振兴。由于其良好的交通环境和悠久的商业氛围,历史上的商贸交通型村落往往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是以商贸交通属性为主导功能。利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契机振兴原有功能,对于国家规定的文物积极修缮并保存,对于其他传统建筑,在修缮并满足当代人功能使用的情况下,倡导积极利用,并作为该村落的新名片。
(2)功能置换。由于现代交通的改变,部分村庄古时的商业交通功能,在今天却已经黯然失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桂林市大圩镇熊村,古时商业贸易极其发达,当时繁荣程度盛过临近的大圩古镇,如今由于交通地位转移到漓江,商业地位已经低落。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将原有功能进行功能置换,换取更适合当代人生活需求的功能,如商业建筑可置换成特色民宿,码头可置换成休闲垂钓设施等。
图4 农事体验乐园示意图
3.2.3 村落发展方向
(1)特色商贸交通中心。对于现今发展较好且仍旧具有商贸交通属性的商贸交通型传统村落,可以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属性,将传统建筑加以修缮,改造其内部空间结构以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政府可引导其发展成为具有浓郁特色的商贸交通中心(图6)。
(2)仿古穿越体验基地。“仿古穿越体验基地”一词,为笔者自创,所谓“穿越”,意为现代人能够全面、真实地模拟体验古代生活的整个过程。此基地(图7)与目前国内大多数仿古街区的区别在于,它能提供模拟真实的古代生活体验和感受:游客进入基地需穿着古代衣裳,遵守体验基地规则,模拟古代人生活。游客进入街区内能看到热闹的古代街市生活,能听到传统商业吆喝声,能看到诸如打铁练剑的传统手艺,能闻到传统食品的香味。游客可以在基地内买卖、吃饭、骑马、坐轿等等。总之,在体验基地所感受到的一切均为高度模仿古代生活的场景,让游客能有强烈的亲身体验感受。
(3)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将商贸交通型传统村落的核心特色资源进行整合,并与现代创意元素进行融合,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图8),并能更改其功能属性,从而能更加灵活地满足现代人的发展需求。这既能较好地保存该类型村落内的核心特色,又能充分利用其价值,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是一个比较高效的发展形式。
3.3 民族宗教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
3.3.1 村落核心特色价值
民族宗教型传统村落,以少数民族特色和宗教特色为基本特色属性,民族特色浓郁,崇拜自然神灵,或者有浓郁的宗教信仰。其核心特色遗产应包括:①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少数民族民宅、少数民族特色公共建筑、宗祠、寺庙、塔(林)等。②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少数民族民俗、民歌、特色节日活动、服饰文化、民族宗教信仰、宗教制度等。③自然环境遗产。包括村庄周围的山地水系、风水林等。
3.3.2 核心特色价值保护方法
(1)特色产业奠定。一般来说,民族宗教型传统村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另外,由于各种民族历史的原因,该类型村庄往往地处深山,交通极为不便。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正好可以培植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等产业,并且通过政府层面努力宣传,将特色产业口号向外宣传,形成“一地一物绝”的品牌效应。通过特色产业的带动来吸引村民回守家园,提升村庄活力,从侧面保护好少数民族的耕作方式和宗族制度等核心价值。
(2)旅游引入。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手段,它也能在此类型村落中发挥,少数民族很多传说、传统手艺、宗族信仰等,在国人面前都具有一定神秘感。这些神秘感成为了旅游开发的特色,通过开发这些特色,修缮村落的基础设施,保护好少数民族和宗教文化的特色非物质文化,从而成为特色价值保护的重要途径。
3.3.3 村落发展方向。
(1)生态产品产业基地。该类型村落所处生态环境和气候一般都具有培育特色蔬果产品的条件,逐步发展成为生态产品产业基地(图9),能够创造生态经济价值。目前,建立基地是能较为妥善地解决好传统资源保护和利用两大难题的好办法。
(2)特色民族村寨旅游基地。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和宗教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一环,具有极具特色的旅游价值。建立特色民族村寨旅游基地(图10),既能带动村落经济的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反过来又能推动传统核心价值的积极保护和利用。
3.4 革命纪念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
3.4.1 村落核心特色价值
革命纪念型传统村落,以知名革命事件,具有纪念意义为基本功能属性。以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革命事件而知名,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的革命战争所发生的事件。其核心遗产应包括:①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括会议旧址、指挥部旧址、革命名人旧居、八路军办事处、战事物资转运处、伤员医院、重要战事战场旧址、烈士陵墓、纪念馆、纪念塔、纪念碑、纪念广场等。②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革命红歌、革命事迹等。③自然环境遗产。战场旧址、革命名人栽种树木、重要战事交通通道、关隘等。
图5 农耕文化博物馆示意图
图6 特色商贸交通中心示意图
图7 仿古穿越体验基地示意图
图8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示意图
3.4.2 核心特色价值保护方法
(1)建立档案,等待政策开发。当地政府积极收集当地知名革命地点和事件,归纳整理后统一建立档案库,并及时上报上级政府相关部门。我国正在大力投入资金以积极保存革命历史事件,并进行红色资源记录和旅游开发,做好立档这个基本问题,从政府层面和下级村民层面,都有利于增强红色资源的保护意识。
图9 生态产品产业基地示意图
图10 特色民族村寨旅游基地示意图
图11 革命历史展览馆示意图
(2)培养红色教育意识。保护红色资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红色教育意识。首先为桂林各级政府部门,应培养新进工作人员,警示教育他们当今的美好生活都是往日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换取;其次要教育党员,积极薪传党内光荣革命历史,瞻仰革命烈士;再次为红色资源所在地当地村民,警示教育他们红色资源是国家保护资源,应当珍惜利用。
3.4.3 村落发展方向
(1)革命历史展览馆。革命展览馆(图11)能蕴藏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有较高的地位和巨大的社会影响。为充分发挥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薪传革命精神,在革命纪念型传统村落建立革命历史展览馆。灵川县定江镇路西村曾是八路军军需物资转运处,是革命抗战时期的重要基地。目前,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路莫村物资转运站旧址由救亡室、电台室、周恩来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内容旧址(龙王庙旧址)、胡志明旧居、李克农旧居、军需物资仓库和招待所等组成,其中救亡室、电台室已经布置改造为展览馆。
(2)红色影视文化旅游基地。红色影视文化旅游基地(图12)是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兼具红色旅游、红色写生、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区。它既符合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的需要,也是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文化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
4 结语
桂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蕴育了类型不一的传统村落。本文通过研究桂林市传统村落规模大小、建村年代、地形地貌特征、历史文化传统、民族信仰等,主要得出以下两点结论:①根据综合特色价值分类法,将桂林传统村落分为耕读名人型、商贸交通型、民族宗教型、革命纪念四大类型;②通过分析提取桂林各类型村落的核心特色价值,并根据其价值提出各类型传统村落的保护方法与发展方向。
图12 红色影视文化旅游基地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