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嫦娥四号”月球车的“科技女神”
2019-05-17木子
木子
从“不太靠谱”到刮目相看
张艳丽1981年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听多了《嫦娥奔月》等神话,对神秘的宇宙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父母都是天文爱好者,她经常向他们询问有关月球的问题。在父母的熏陶下,张艳丽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她还经常和父母一起去各地观星。
后来张艳丽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学的是电机专业,离登月梦虽然很遥远,但总算沾了点边。因为无论卫星、飞船,或载人航天器、空间站,都离不开最核心的电机。从专科到研究生,张艳丽的成绩一直非常优异,获得过很多荣誉和奖学金。
2006年,作为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张艳丽顺利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1研究所,从事航天电机研发工作。
上班第一天,当她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一套摩登时装去单位报到时,马上就成了21所的“新闻人物”。有人当场开玩笑说:“这女神不像搞科研的,倒像个时装模特。”一位师姐赶忙把张艳丽拉到一边悄悄说:“我的大小姐,你怎么能把自己打扮成这样?你应该穿休闲装或运动服之类,以后绝对不能再穿高跟鞋了,最好穿跑鞋!不然怎么搬电机呢?”
张艳丽迷惑不解,在她看来,自己是搞研究做设计的,怎么能干搬电机那种粗累活呢!后来才知道,原来做航天电机的研发工作,从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检测到售后服务、技术支持,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是设计工程师的事情。因此,他们在办公室待的时间很少,经常“泡”在车间工作。
也许是给领导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不太靠谱”,很长一段时间张艳丽竟没接到什么研究课题,这让向来心高气傲的她非常郁闷。但她并没因此灰心丧气,而是泡在车间里,跟着师傅认真研究每一道工艺和工序。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张艳丽终于接到了一个大任务,设计用于弹道导弹的特种电机。当她苦战4个月打破技术瓶颈,最终漂亮完成项目后,同事们不由对她刮目相看。从此,她接的活也越来越多了。
为月球车设计电机
由于专业技能拔尖,2009年,张艳丽竟接到了为月球车设计电机的任务,28岁的她做梦都没想到,领导会放心地交给她如此重任。这是每一个从事这份事业的人都梦寐以求的科研项目!
对于月球车来说,电机堪称“核心中的核心”。 张艳丽介绍说,“它首先是用于导航相机和全景相机的天线系统,相当于月球车的眼睛;其次用于它的四轮驱动系统,负责月球车的车轮转向;再次,月球车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因此它有一套太阳翼帆板,就像向日葵,要始终面向着太阳。所以在月球车行驶过程中,太阳翼帆板需要調整角度,这也需要电机来完成。”
正因如此,所里当时的计划是设计3款不同的电机。在研究方案阶段,张艳丽大胆提出异议,认为通过设计和工艺改进,完全可以把3款不同的电机合成一款。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通过充分的分析论证,她的方案最终被采纳应用,此举可以节省近70%的研制费用。
但张艳丽需要克服的困难也非常大。因为月球表面的环境非常复杂,要经受高低温差300多摄氏度的考验。还有,月球车的原材料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释放一些污染物,因此需要基于很多的实验建立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如何减少它的放射性。
凡是航天产品,设计时都讲究轻巧二字,这是因为每重一克,发射上天的燃料就要多用一分。在此之前,我国这个规格的电机从来没有经受过高低温如此悬殊的恶劣环境,这意味设计师需要从无到有,设计一个能够经受超大幅度温度变化的微小电机。
就在这节骨眼上,张艳丽却突发状况:经常呕吐。原来她怀孕了!在一次做实验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大出血!得知情况,老公吓坏了,建议她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住院治疗。性格大大咧咧的张艳丽还不以为然,觉得吃点药就没事了,没想到医生也向她发出警告:“必须休息静养,不然就有流产的危险。”
张艳丽这才害怕了,孩子是夫妻俩爱情的结晶,万一发生意外,对双方父母都没法交代。可张艳丽也纠结,月球车项目毕竟凝聚了自己很多心血,就像是她的另一个孩子。经过一天一夜的思考,张艳丽一咬牙,决定都不放弃!
就这样,她一直坚持到宝宝出生的前一周,都在岗位上。由于长期加班加点,工作疲劳过度,加上营养不良,后来孩子早产了,又瘦又小。值得庆幸的是,小家伙很健康。
2013年12月15日那一天,“玉兔号”月球车完美实现了在月球上软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月球车着陆的那一刻,张艳丽激动极了,眼泪止不住地夺眶而出。
幕后功臣
此后,张艳丽和团队一起,又开始了被命名为“玉兔二号”的“嫦娥四号”月球车的打造工作。其中的难度,要比上次大得多。因为月球正面有较为宽阔的平原,着陆相对容易一些。而月球背面的地形更为复杂,陨石坑更多,地势更陡峭,为了不撞到峭壁,将采取近乎垂直的着陆方式。针对更为严酷的月球背面环境,“玉兔二号”也在其前任“玉兔号”基础上经过“魔鬼式升级”,性能上有极大提升。
在质量管理上,比航天标准更严格的是“张艳丽标准”。有一次,有个电机虽然已经通过全部仪器设备审核,各项指标完全符合要求,但她却当众宣布电机报废,必须拆掉重做!原来,线圈没有按规定缠绕,偷懒了!按照设计,这个电机的每一根铜线都应该由底部的小孔缠绕到定子上,但工人却先在转子上缠绕几圈,再从底部穿过,这样缠绕一个电机能比完全合规操作省力不少,仪器设备也检测不出来。但张艳丽知道,这批电机用在探测器上,要在月球上经历昼夜300℃温差,“一丝”在地球上检测不出来的误差,很可能在太空极端环境下被放大而造成设备停摆,所以,这份工作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张艳丽对自己的要求同样非常严格。一个拇指般大小的电机,光数据档案袋就有六七只,每只大约有30厘米厚,小到用了什么牌子的胶水,大到每一个零部件的参数都记录在案。有时候正写着数据报告,手边的电话又响起来了:“张艳丽,车间有情况,来一趟!”她就会放下数据档案,匆忙跑到生产车间。在项目攻坚阶段,一天跑几次车间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随即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开始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
3月的一天,张艳丽的儿子宸宸从幼儿园回来在家里看电视,突然荧幕上出现了一个月球车的画面。张艳丽马上兴奋地对他说:“儿子,你快看,那就是月球车。上面有14台电机是妈妈设计的,现在在月球上呢!”小家伙静静地看了张艳丽几秒钟,然后伸出大拇指,像个小大人一样说:“妈妈,你真棒!”
其实儿子还不知道,张艳丽设计的特种电机除了被应用于月球车,还应用在中国的火星探测器、空间站、载人航天工程、“高分”和“北斗”系列卫星等60余个高大上的项目上。其中有5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曾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她是标准的“科技女神”!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