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跑腿”会有美好未来吗?

2019-05-17流沙

风流一代·青春 2019年5期
关键词:跑腿电瓶车骑手

流沙

苏浙一带的企业大都面临着招不到工人的窘境,这些工厂大都月薪在四五千元,又远在城市的郊区,很不受年轻人的待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里各类商业综合体内大都是年轻人的天下,熙熙攘攘的,很多店员稚气未脱,月薪也就三四千元,却干得乐此不疲。再看看大街上,满街飞驰的送外卖的电瓶车和摩托车,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为什么年轻人宁愿跑在路上也不愿意进工厂?表层现象是“薪水”这双市场调节之手,但背后却是经济“脱实就虚”倾向的一种征状。

“虚拟经济”“互联网经济”等商业模式的概念已被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挣快钱”成了创业的一种集体症候群。华为、中兴、格力、海尔这样的企业虽然还被不停歌颂着,但“拼多多”“美团”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似乎更受待见。道理也简单,因为华为、格力这样的实业模式没法学,而“拼多多”这样赚快钱的方式让很多人看到了一夜暴富的机会,一下子觉得自己也可以。

满大街的电瓶车和摩托车就是“互联网经济”商业模式的副产品,它们的最大作用就是打通互联网平台和用户链接的“最后一公里”。互聯网经济盛则骑手盛,互联网经济衰则骑手衰,这些年轻的骑手,就是充当着平台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他们不需要创业投入,也不需要技术和知识积累,只需要一辆电瓶车或是摩托车加上一点时间就可以了。

如果有人说“互联网经济”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那就错了。恰恰相反,它的劳动密集程度非常之高。据“美团”发布的数据,去年有270万骑手在为“美团”送外卖,而“饿了么”有300万人奔走在路上送餐。全球范围内,还有哪家企业职工数能达到这个数量级?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百万级的年轻人创造价值了吗?的确,他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创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有的工资超过了在工厂里的打工收入。但事实上,我们发现这些互联网企业大部分的收入花在了运营费用上,其中骑手的工资就占了很大的比例,除了少数几家,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入不敷出,处于亏损状态,但他们都在努力炒一些概念,死死撑着待价而沽。而有些没有等到,就已露出了原形,从去年开始的那些一个接着一个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如果从经济投入和产出这个角度出发,假设一下,这些年轻人如果能够进入工厂,用在大街上争分夺秒的热情和拼劲去学一门技术的话,那么中国的实体经济将被注入强大的力量,这些有一技之长的骑手难道还会没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跑腿”这种行业在宋代的 《清明上河图》中就存在了,它不是什么经济新模式,也不是什么“伟大的发明”。

我们必须要认清:人力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它会越来越宝贵,像现在这样来使用人力资源,那就是浪费。市场规律是不允许这样一直使用的,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代客剥虾”“跑腿”这种行业必然会被机器所取代。

这不过是时间问题。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

猜你喜欢

跑腿电瓶车骑手
小小骑手,快快冲
绿色出行须有章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外卖骑手的本分与情分
挡风玻璃
丢车丢脸
女骑手
接地气的“UU跑腿”
高校“跑腿经济”,如何越跑越远?
嘴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