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血是否会伤身?

2019-05-17薄三郎

现代家庭 2019年4期
关键词:血细胞血浆血液

薄三郎

对我这名天天在手术室工作的麻醉医生而言,血液是保障手术进行的重要“战略物资”。如果没有血液,许多术中可能大量失血的手术没法进行。那些因为车祸等外伤导致大量出血的病人,可能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若想给病人输血,血液从哪里来呢?答案是献血。这一爱心公益的举动背后,也令不少人疑惑。献血到底会不会伤害身体呢?在献血过后,是否需要“大补”某些食物或营养呢?

血液被誉为“生命之源”。初中的生物学教材就告诉人们,它昼夜不息,在血管里奔流,为细胞和组织送去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运走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在献血时,人们都献出了什么呢?这就要从血液的成分说起。血液主要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如果将采集的血液放在静置的试管里便会出现自然的分层。在上方占比为55%的是血浆,这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不过,这种液体里90%以上是水,其他则是可溶的蛋白质、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组成凝血因子等物质。

沉积在试管底部的则是血细胞,作为血液中的“干货”,它们数量大,功能多。比如,让血液呈红色的,正是红细胞。作为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它没有细胞核,专职运送氧气给细胞。另一类数目少但个头大的则是白细胞。此外,血液中的血小板还能帮助止血。

献血是医学上一种可控的失血过程。对正常成人来说,一次献血的体积一般为200至400毫升。汩汩的血液从血管被采集到储血袋,的确会令人“心惊胆战”。好在,献出这些血液仅是全身血容量的5%到10%,并不影響身体的正常功能。正因为献血时安全的,在城市各大广场或街头的采血车,才能“汇聚”献血志愿者的爱心血液。

12年前,《中国输血杂志》曾刊发一项研究,题目是《献血400ml后献血者的血液学指标观察》。研究者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一次献血400毫升后,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研究者选择了123名自愿无偿献血者,每人在献血前及献血后24小时、1个月和3个月时,采集血液来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献血后24小时,的确可观察到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清铁水平的下降,但在献血后3个月内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则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认为,只要献血人员(无论男女)只要符合我国现行规定的年龄与健康标准,间隔三个月献一次血(400毫升)是安全的。目前,随不少地方采取成分献血等方式,采血量一般为200毫升,献血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值得注意的是,在献血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长途驾车等活动。采集血液的手臂,也建议在献血后24小时内不负重,以免出现皮下出血等。

献出这些血液后,是否需要补点什么呢?答案是,没必要。对正常成人而言,身体可通过自我调节来补充丢失的血细胞。储备在肝脏和脾脏的血液,会被调动起来,随后进入血液循环,从而逐渐使循环血量保持平衡。此外,人体的造血系统也会迅速启动。简言之,身体自有一套精巧的平衡策略。

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些饮食建议,可以遵循下面的策略。按照这美国红十字会的建议,献血人员应当健康饮食。在日常饮食中,注意摄入丰富的含铁食品,以补充献血损失的铁元素,如动物肝脏、蛋黄、海带、紫菜、木耳、芝麻等。

猜你喜欢

血细胞血浆血液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多彩血液大揭秘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神奇血液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