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妇女宗教信仰研究的综述
2019-05-16申芳
申芳
摘 要:文章对于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信仰生活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综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留守妇女群体信仰生活的相关内容,包括信教原因和动机、信教的功能以及影响,笔者认为目前关于留守妇女宗教信仰生活的研究仍然比较匮乏,但与此同时,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宗教信仰群体以女性为主的当下,针对此的研究对于了解整个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状况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留守妇女;信仰动机;信教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由此产生了庞大的留守群体,这一群体中,留守妇女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和精神压力,承担了农村生活的重要角色,但却获得了并不相匹配的关注。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农村经济也随之发生改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渐提高,大家不只是满足于朝耕晚息的生活,而是追求更大程度的精神世界的充盈,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有限使得农村地区不仅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设施缺乏,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也比较缺乏,使得农民群体的文娱活动不足,面临着很大的精神文化空白。同时期,农村民间传统信仰逐渐恢复,诸如基督教等的宗教信仰的本土化发展却给农民群体带来了很大的精神文化空间。
1、留守妇女宗教信仰研究的现实性
宗教自古以来就与女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早在1999年,范若兰就在关于宗教妇女观的述评中指出,“研究妇女与宗教的关系对于深入研究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宗教地位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女性宗教的研究在目前却很有限,关于留守妇女的研究就更为稀少了。留守妇女作为新时期下历史发展的产物,通常情况下,其“宗教信仰与一般妇女信教群体有着共性,同时,在诉求和内容等方面又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据《中国宗教》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宗教信徒计一亿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留守妇女”(任军利,赵建超,2015)。对于精神生活压力很大的留守妇女,只能通过其他的可以寻求的方式来排解内心的苦难。目前,留守妇女宗教信仰研究的主要代表学者有吴惠芳、花传国、梁玉影等。
2、信教原因与动机
关于留守妇女信教原因的研究,近年来较为一致,基本从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来进行解析。吴惠芳、叶敬忠、刘鹏(2010)以河南省农村宗教信仰现象为背景探讨了留守妇女与宗教信仰,指出个体原因包括因病信教、缓解心理压力、解释生活事件和增加安全感。劳动强度大、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这“三座大山”对留守妇女群体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对于很多留守妇女来说,在面对因这些压力产生的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时,一方面她们会因为医疗费用而选择忽略这些“小病小痛”,另一方面,也因为受教育水平的有限和农村娱乐设施的缺乏,她们更多地通过信仰宗教来缓解自己内心的苦闷,在魏国英看来,具有依附性而又无助的妇女是最容易接受宗教的,而留守妇女群体普遍存在的安全感较低成为了这一群体妇女选择信仰宗教的直接原因,“既然丈夫不能在自己身边解决问题,留守妇女就只好通过借助神灵的力量为自己壮胆”。梁玉影(2011)在分析留守妇女信教的原因时认为一些留守妇女信徒会“因为生活上的挫折,生意、婚姻等的失败,对生活和社会失去了信心”转而信仰宗教,他认为在留守妇女因痛苦否定这个世界时,宗教以其教义来给予这部分人群回应,使其感受到温暖从而开始信仰基督教。
3、信教功能与影响
对于农村妇女宗教信仰的功能和影响,较早的研究更多的指出妇女信教的负面影响,例如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影响家庭团结、农村社会稳定等(周全德,2001),逐渐的,研究开始注意到妇女信教的正面影响,例如自我发展功能、自我教育功能等,王晓春(1991)认为,“妇女在教会中受到的教育和引导是爱国、爱教、荣神、益人,行为准则是宽容、忍耐、仁爱、行善,这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相同之处的”,因此,信教对于大部分妇女来讲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通过信教而产生的社会效应也相应的积极正面。赵静(2006)在研究白族妇女信教的社会功能时还提到了凝聚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养老辅助功能。而对于精神心理压力巨大的留守妇女来说,信教带来的积极的影响首要的便是心理调适,吴惠芳等指出,信教为留守妇女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途径,使其能从祷告、忏悔等宗教行为中获得身心的放松,当然,除此之外,信教还为其带来物质帮助和行为约束的正面影响,教会组织和信友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留守妇女在遇到生活困难时可以获得一定的帮助,同时,宗教教义所倡导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评价体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留守妇女的行为,从而有利于其与周围人的和谐相处。赵银侠(2000)认为宗教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农村弱势妇女归属感,宗教组织中教友间的亲密关系和互助关心对于孤独感较强的留守妇女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也能满足她们被爱的需要和归属感”。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农村留守妇女的关注停留在其生活精神状况,对其宗教信仰方面的关注较少,但相应的,农村宗教诸如基督教等的发展却在政策开放后有了更大的拓展,对于农民群体来说,为其提供了精神文化娱乐的新的方式和场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留守群体的心理压力等。当然,在关注信教的积极影响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其所带来得负面影响。赵银侠在对陕西关中妇女信教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时同时指出了农村残余的迷信思想尤其是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曲解教义和反科学的现象,对一部分信教妇女身心造成了不良影响,例如对社会政治生活漠不关心、心灵封锁、思想封闭等,而母亲信教若是走入歧途,尤其会对孩子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这都是妇女信教产生的实实在在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必须在看到宗教生活对于解决留守妇女精神压力的同时注意到信教对于这一群体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于不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必须客观承认信教对于农村留守婦女来说,既给予了她们一定意义上心理的重生,组织化的宗教生活给了她们重建社会网络的新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她们获得了心灵的解脱,缓解了因各种现实问题带来的心理精神重担。
[参考文献]
[1]范若兰近年我国关于宗教妇女观与妇女地位研究述评.[J].世界历史,1999(03).
[2]任军利,赵建超.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宗教信仰:回顾与前瞻[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05).
[3]吴惠芳,叶敬忠,刘鹏.农村留守妇女与宗教信仰[J].农村经济,2010(01).
[4]魏国英.理论探讨 现实反思 理念建构—“中国文化与妇女”学术研讨会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2(04).
[5]梁玉影,李折若,陈魏.农村留守妇女信仰的成因、影响及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1(22).
[6]周全德.对农村留守妇女信教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1(02).
[7]王晓春.对妇女信教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妇女学苑,1991(03).
[8]赵静.白族妇女宗教信仰的社会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
[9]赵银侠.陕西关中农村妇女信教现象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0(05).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