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进校园的影响力及远景探析
2019-05-16张学军
张学军
摘 要:网球运动是一项讲究礼仪和智力、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且颇具影响力和艺术吸引力的体育运动项目。本文通过对我国几个城市网球进校园的尝试并分析网球给学生们带来的好处,尤其是网球礼仪对德行的潜移默化,会使她们终身受益;最重要的是希望带动我国更多的城市和乡村,从中小学抓起,把它作为现代人生存能力培养和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为中国网球再创辉煌做坚实的金字塔底座。
关键词:网球;校园;影响力;发展
1.前言
权威资料表明,网球运动是一项讲究礼仪和智力、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且颇具影响力和艺术吸引力的体育运动项目;文明、高雅的网球运动与高尔夫球、保龄球、桌球并称为四大绅士运动。由于多种原因,网球运动在传入我国的一个世纪内,并未得到普及性发展,曾一度被人们称作“贵族运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科技、文化、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网球硬件和软件的逐步改善,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一运动项目的魅力;网球运动的礼仪很多,在孩子练习时,无形中就培养了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德行;同时,网球运动还是一个对孩子进行挫折和智慧教育最直接的手段。
2.研究方法及目的
2.1本论文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分析举例等方法。
2.2 本论文研究目的是希望我国有更多的城市和乡村将网球这项国际化运动早一点纳入到学校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中,把它作为现代人生存能力培养和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同时为中国网球再铸辉煌打坚实的基础。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以下访谈和分析举例,足以证明网球对我国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是其他体育项目难以比拟的。
3.1 校本课程开设网球
当李娜、郑洁、晏紫、彭帅等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球选手开始在大满贯赛事中亮相并战胜顶尖高手时,更多的中国孩子也逐渐迷上了这项运動;网球普及推广校本课教师培训班每年在北京开设,课程针对中小学体育老师设置,目的是让每一位孩子在普通的体育课上,也能受到专业的网球培训;网球运动本身是全面的运动,通过系统化、个性化、规范化的网球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灵活应变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们自信、自强、自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对于正在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的成长有积极作用。学校将网球纳入校本课充分体现了学校重视体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通过学习网球礼仪,自然而然融入德育教育,这样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环境对孩子个人发展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对于学校体育教育而言,要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和增进身体健康为核心,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与教育结合,同样也能发现中国网球的后备人才。
例如:自2005年开始,在成都市网球协会主席张锋的带领下,一个将网球运动带入成都校园的庞大计划开始筹措并实施。2006年12月21日,第一所试点学校选在成都市金牛区金琴路小学,经历了不断的磨合尝试,校园网球试点计划终于在2008年迎来发展高潮。如今,成都已有32所中小学,约8万名中小学生接受了体育课上的网球教学培训。
对于开展三年之久的网球进校园试点,张锋主席介绍说,其目的主要基于三点,“首先是希望通过网球试点,增强学生们的体质;其次是利用这一覆盖广袤的推广计划,进一步扩大成都的网球市场;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希望能够开拓出一条全新的教育路子,这是网球进入校园的核心目标,提高中小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功利于民。”
3.2 网球进校园的好处
第一在我国走在前面的城市,如成都,已经有32所中小学,约8万名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中接触了网球培训,另有4万名大学生也参与到了本项试点活动中。“中小学将网球列入正式的体育课,大学将网球纳入体育选修课并记学分课程。未来,通过网球试点也可以带动其他体育项目的发展。”这样大规模的普及在全国范围内可谓别无先例,有别于课外兴趣班的零星网球火花,成都的经验值得借鉴。
第二覆盖面广、一条龙试点。网球进入大、中、小学,循序渐进,一连贯的举措可以保证该项目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从学生的角度说,他们可以从一入学就不间断地接触到各个学习阶段的网球熏陶,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提高、加强。一条龙试点的好处还在于,孩子们不会因为练网球而丢掉文化课,这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举国体制下专业网球培训机制的某些弊端。
第三网球的独特性。在所有试点学校的网球课上,孩子们并不仅仅练习打球,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用在了网球与文化、网球与礼仪的结合上。从教学目的上说,我们希望做到将网球与育人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和优良品质。另一个独特性表现在组织形式的大胆尝试,政府、学校、民间相结合,多方力量支撑该项目的深入推广。
3.3 网球运动的特殊魅力
网球是一项逐渐兴起的时尚的健身运动。网球其实是一种有氧户外运动,由于学生大多数的时间在室内中度过,需要到室外进行一些户外运动,网球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独特的网球文化使得网球运动成为现代社会崇尚的生活方式之一。网球文化具有终身受益的作用,网球运动是一项能在3到90岁男女之间进行的活动,是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年轻人可以显示他们优良的身体素质、强劲的力量和快速的奔跑;少年儿童在愉悦中打网球;中年人及古稀老人,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心理、生理条件,进行适宜的运动强度。由于网球运动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可调控性和趣味性,可快可慢、可张可驰,使得参与者以饱满的热情和适合自己的强度在不知不觉中运动完相当于跑完几里路程的运动时间。达到了增进健康、增进体质、强壮身心的目的。网球运动隔网对垒,不属于肢体碰撞运动,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所以网球也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中运动寿命最长的项目之一。
网球特殊的信任制规则可培养人的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在许多国际网球比赛中采用无裁判的信任制比赛,运动员一定要做到诚实,把好球说成出界或把出界说成好球都是不诚实的表现;诚信品质的体现贯穿在整个网球活动的全过程,而网球比赛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人诚信品质的体育活动之一。网球可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网球比赛是非常讲究团结协作精神的运动项目;教练与球员之间,团体赛与队友之间,双打搭档之间都要有默契的配合;而这种默契就来自每个球员所具有的团队协作精神;特别是在双打比赛中,想在比赛做到配合默契,就要始终尊重和鼓励伙伴,特别在失误丢分后,一定要勇于承担责任;这种协作精神将大大加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它的功效在学生进入社会后自然会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如郑洁和晏紫获得澳网女双冠军,除了技战术好外,与她们相处16年的团结和睦相处,配合默契是分不开的。
网球运动具有文明、礼貌、高雅的文化礼仪。这种文化来源于100多年来传统的习俗、管理者的管理和网球人群的意愿;球员与球员、教练、观众之间始终以礼相待;观众观赏网球比赛中途不能走动和发出声音;现代网球文化既保留了这种古代网球的文化、礼貌和高雅性,又增强了现代网球运动文化的大众性。网球运动中,一个举止文明有礼节有涵养的运动员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是受到大家的欢迎。网球运动可以充分施展个性,身心放松的运动项目之一。上班族有工作上的压力,学生有课业上的压力,青年男女有恋爱问题,中年人婚姻上的烦恼,老年人则有慢性病的压力,如何缓解压力,成了困扰现代人的一个主要问题。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可以增进体能并增强免疫系统强化的作用。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配以充足的休息,是疏解压力、调节免疫的最佳手段。在网球运动中,需全神贯注排除一切杂念,快速的奔跑击球、大力扣杀等活动可以把一天的疲劳、困扰等挥洒得干干净净,使身心完全地放松,特别是在击出了一个好球,击出了一个不该失误的球时,你可以充分的咆吼、跳跃、丢拍子等,释放你的个性气质。
网球运动場已不再是纯粹的竞技场。它同时也是一个社交场所。人们到网球运动场不仅可以打网球,还可以通过打网球促进友谊,交流感情。网球运动是公众关系的最好媒介。不管你是要谋职谈生意或只想交个朋友,只要你懂得打网球就可以通过共同兴趣先谈些网球经或来一场友谊赛,由浅入深,慢慢谈到你所要谈的话题。
在美国有一句名言:“现在,假如你只懂得打网球,你就已经具备了生存的条件!”根据美国一家电视公司的统计数字全美国目前有3400万人打网球,相当于其全国人口的15%;这一事实足以证明中国孩子学好网球对今后不管在世界任何角落生存都非常重要。
4.结论与建议
4.1 在网球仍谈不上普及的中国,仅靠专业队培养出像李娜和郑洁、晏紫、彭帅、李婷、孙甜甜等这样的世界级名将,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中国网球想要长期在世界网坛的顶端占有一席之地,没有普及是万万不能的;抓普及,特别是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才是中国网球发展之根本。
4.2 希望中国有更多城市加入网球进校园计划,并把它作为培养现代人的基本生存能力的手段,而不遗余力、坚持不懈长久做下去。
4.3 使学生努力获得双赢或多赢,通过网球小学、中学、大学不同阶段的学习,这样大部分孩子在不同阶段既学到了网球技术锻炼了身体,又理解了网球礼仪培养了德行;还可发现优秀网球职业运动员苗子,重点培养,继续为中国网球走向世界,特别是为中国男子网球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
4.4 更多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通过爱上网球这项国际化运动后也可以走向世界,去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学习、生活、成长。
4.5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不管男生女生,你会发现,网球运动中的你最美。
4.6 2018年3月28日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再次发文,全国学校将大力推进校园篮球、校园网球、冰雪运动进校园等工作;推进校园篮球、校园网球等运动项目的改革试点和竞赛培训工作。国家政策支持使得网球运动进校园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校园网球春天已来临!
[参考文献]
[1]曹洁、曹斌、王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基础训练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12(1):15-16.
[2]董取胜,李可可;我国青少年网球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2(1):1-7.
[3]宋开有;上海市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
[4]王夏,重庆市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1,25(2):22-24.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晋中 0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