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谈高校教学相长学风的培养和强化

2019-05-16刘舒

现代交际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师

刘舒

摘要: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本,唯有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才能切实达成教学目标。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教师是先决条件,教的质量决定学的质量,必须在加强教师素质建设的基础上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和带动学生。高校教师要在师德为范、师爱有加、师教有方三方面刻意修为和不断提高,努力求取在学生中“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师魅力,不断提升学生乐学、好学、善学的学习效果,在积极培树和增强高校教学相长学风的基础上,把高校办成莘莘学子成长成才的摇篮。

关键词:教学相长学风 教师 师德为范 师爱有加 师教有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148-02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教学管理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项贯穿于高校发展全过程中不能懈怠的工作。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必然追求教学相长学风的形成,但是,以教学相长的学风来衡量目前我国的高校,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既表现在教者的施教能量不足,也表现在学者的学习积极性不够,教学双方还没有形成教学共馨的合力。依据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每一个事物的这个矛盾的统一体中总要分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那么对于高校教学相长的学风这个事物来说,教和学是矛盾的统一体,而教师的因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即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教师是先决条件,教的质量决定学的质量,必须在加强教师素质建设的基础上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和带动学生。高校教师要在师德为范、师爱有加、师教有方三方面刻意修为和不断提高,努力求取在学生中“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师魅力,不断提升学生乐学、好学、善学的学习效果。

一、师德为范,要求高校教师不断地提升为人师表的师品

教师的师德修养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这一标准由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所规定。联系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实际,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涵义是很丰富和很深邃的,需要高校教师在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来消化理解,但用以最浓缩的要义来解析,当是学识要渊博,言行要典范,堪为“立德树人”的师表。但联系高校教师师德为范的现状,确实有很多师德失范问题的存在,如懒于对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和进一步深造,学识在不思进取中退坡;过于向钱看、向安逸看,追求既得利益,精力不能完全集中于履行好教师的职责;疏于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以至于一些不符合高校教师身份的污浊成分影响了教师的声誉。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但尊师重教的前提条件是讲求师风,正如《北齐书·元文遥传》所论:“行恭少颇骄恣,文遥令与范阳卢思道交游。文遥尝谓思道曰:‘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然白掷剧饮,甚得师风。”如孔子所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孔子身为人师所做到的和他的学生子贡所评价的:”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在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下,发展高教事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尤其重视加强师德建设,特别强调和强化师德为范的加强学风建设,那么,对于高校教师说来,理应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国家和学校有关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要求,充分认识高校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光荣,充分认识高校教师履职尽责必须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从思想上明确起来、严肃起来、紧迫起来,才能认真查找和克服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提升个人的师品。而且,教师师德为范的师品亦需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和积极培养,高校对教师师德的培养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停留在口头上和纸面上,一定要有规范、有规划、有方法、有步骤、有目标,要让高校教师对师德为范心存敬畏之心,行有严格自律。要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学校对师德培养的重视和力度,明显地感受到师德为范的正效应作用。

二、师爱有加,要求高校教师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关心和爱护

投入产出观念是人们对经济系统中投入与产出关系原理的思想意识。投入产出是一种经济理论和方法论。[1]投入产出理论同样可引入对教学关系的分析,可将任何教学活动都视为是从教师对传授知识的投入,到学生对知识的启蒙、接受、应用、创造的产出。同样的投入辅之以不同的条件,会有不同质量的产出,同样的教学活动,教师施与学生不同的爱心品质,学生就会有不同质量的正比例学习效果产出。而且,教学活动的投入与产出和经济关系的投入产出有所不同,这是情感的投入和产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心存感激才能相互亲近,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师爱不足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是师道尊严的道貌岸然和颐指气使,让学生不乐于与之亲近的敬而远之,这类教师的教学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缘很差,一些学生不以为然他们的教化,还有学生不愿意上这些拿腔作调、一副冷面孔教师的课,觉得受拘束、无新意、死板。二是教师师爱的偏颇,对学生的师爱不平等,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表现。教师师爱的不平等导致学生中似乎分出了三六九等,被冷落了的学生自然而然地生疏和冷落了与自己的教师的关系,不愿意上这样的教师的课,不愿意听取这些教师的说教,我行我素。三是教师师爱情绪化,会因自己情绪的好坏而忽冷忽热,让学生琢磨不透和心有余悸。无论哪种师爱不足的问题都会降低学生对教师信任尊敬的情感,也都会影响到学生对这位教师所任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仍处于思想言行的可塑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面对教师的冷遇态度一定会形成心理上的条件反射,害怕被教师所讥讽和批评,长此下去,学习问题挤压成堆,难以解决。高校必须强调高校教师的师爱,必须加强培养,要以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师爱不足的教师。师爱不足的教师更需要从主观上提高对师爱重要性的认识,能够努力改正,要积极地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使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朋友,愿意上自己的课,愿意和自己进行学问和生活问题的沟通和交流。

三、师教有方,要求高校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高校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一门专业课几乎要贯穿整个教师的职业生涯,虽然专业知识会与时俱进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但保持相对稳定性是客观规律,这种特点致使一些教师养成了专业课授课的惯性方式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在高校一轮又一轮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丰富的客观条件下,虽然也有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推陈出新,但更新力度不够,理论上分析研究多,实践中尝试应用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

高校教学相长学风的形成与教师能否做到施教有方存在必然的联系。教学相长意即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相”字揭示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互联、互动关系,而“长”字又解释了师生双方互联、互动的方向。“相”是前提和过程,“长”是目的和结果,没有“相”,便无法实现“长”;“相”是双方的,而“长”也是共同的。“教学相长”之目的,就是要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要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作为教师而言,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要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2]高校教师要积极学习借鉴和实践新鲜的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和生动高效起来,学校要积极在教法上培养教师的职业能力,加强教学督导和考核,加强教师间对教法的切磋和交流,注意征求学生对任课教师教法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组织教师观摩他校教师的教学,还应加强对教师教法的科研。

参考文献:

[1]黃汉江.投资大词典[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

[2]梅献中.“教学相长”新论[J].煤炭高等教育,2013(3).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教师
教师作品选登
教师作品选登
《教师节快乐》
在课堂生成中凸显教师引导作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点评教师:祁斌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