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飞行试验的供给侧改革

2019-05-16屈红斌蔡磊

科技经济市场 2019年3期

屈红斌 蔡磊

摘 要:飞行试验作为国防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适应国家政策导向、审视行业及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进一步提升科研试飞预研能力,尽早开展相关技术的演示验证,关注市场和客户需求,提升飞行试验的高质量供给。

关键词:供给改革;飞行试验;演示验证

供给侧改革是针对供需不匹配,产品或服务不能有效满足客户需求,从供给角度,改变供给理念,加强精准识别,减少无效和低质供给,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能更好的与市场需求切合。

1 飞行试验供给改革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我国航空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航空产品和型号研制工作日新月异,军用和民用、国际和国内市场对航空产品需求旺盛,同时对航空产品及性能品质要求提出更高要求。作为航空产品研制的重要一环,飞行试验工作亟须转变科研试飞研制理念,主动适应需求,围绕市场对航空产品性能的需求开展科研试飞研制工作。

新时期、新需求对科研试飞研制提出新要求,飞行试验产品、服务和技术研制应主动根据市场需求,为航空技术发展打造新引擎、提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注入新活力。作为一项基础性、风险性、权威性的技术、产品研制演示验证工作,飞行试验应鼓励和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迅速投入武器装备应用做好验证准备和技术储备,提高飞行试验对武器装备研制速度和产品性能的贡献率。强化飞行试验面向未来武器装备研制和技术需求预研的战略导向,将飞行试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验证技术开发研究结合。加快试飞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和试飞技术、方法、理念的更新,加强科研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创新管理。高度重视试飞技术与航空产品相结合,鼓励面向应用开展创新研究,大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技术转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提升试飞技术对武器装备研制需求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为军用型号的定型鉴定、民用型号的适航审定提供优质高效的验证和鉴定服务,有效满足国防武器装备发展、航空工业发展和国家安全工作的需求,在促进飞行试验服务升级、巩固和提升飞行试验在航空产品研制中的地位、攻克武器装备研制核心技术等难关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2 飞行试验的供给不足与需求脱节

面对快速发展且日益复杂的武器装备发展需求,飞行试验在探索研究满足新型号新材料对试飞技术需求上应对不足,试飞技术的供给不足现象在一定范围存在。在与航空强国的飞行试验能力对比方面,我国当前的试飞技术和试飞理念基本还处于模仿和学习阶段,适航标准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试飞研发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高质量、高效率的试飞技术供给体系的建设仍有待完善,完整试飞技术供给链和价值增值实现仍有待加强。

究其原因,首先,飞行试验的基本任务是验证产品的基本性能是否达到设计之初理论目标,探索求证科研型号的包线和周界,而部分科研人员更多关注任务本身,注重任务的推进与协调,关注经济效益与试飞价值较少;时常沿用传统研制的工作方法和思路,重问题的解决,对于提升试飞质量、试飞效益和试飞技术研发、试飞工作沉淀累积投入时间精力较少,对不同类型航空产品的试飞方法和试飞要求研究较少,存在对试飞鉴定和试飞需求认知不充分、不深入的问题,对于试飞产品没有从客户需求和应用角度出发去思考去认识。

其次,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主要是在型号设计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型号整体制造后才开始介入研制工作,此时才开展试飞设计,这对于型号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用户注重的性能指标认识不足、理解不够,试飞过程基本都是按照“固定动作”和常规要求,着重关键科目、风险要素进行过程跟踪和质量安全控制,导致研制、鉴定过程都是按照固有的方法和思路开展,从而忽视试飞研制过程中型号差别和市场需求及客户个性化订制的供给作用。

同时,由于航空产品的研制周期长、投入经费和精力多,试飞验证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往往涉及到型号的命运前途,因此对于航空产品飞行试验始终将飞行安全作为禁区红线和不可逾越的底线对待;但面临产品型号多、任务重、时间紧、难度高、风险大等现状,而飞行试验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预研技术积累少,设计理念、制造工艺落后及发动机性能不稳定,导致了试验产品故障频发,增加了试飞风险、拖延了试飞效率,造成试飞周期延长、安全风险增大。

另外,基于对飞行试验认识的局限性和抢占市场、尽早投入应用的需求,客户往往是要求尽快完成试飞科目早日型号定型或取得适航证,这样在型号产品的试飞研制过程中常常造成沟通不畅、认知偏差,阻碍了试飞研制进程;同時,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激励机制方面,型号任务常常以科研报告结题,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技术的的开发应用及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关注较少,同时注重专利的申报,却对专利技术向应用成果转化投入使用、实用阶段投入太少,缺乏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

此类现象在飞行试验工作中广泛存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对当前飞行试验的研发工作与市场接轨、满足客户需求、加强基础技术研发等环节造成不利影响,阻碍了武器装备研制的质量和进程,影响了飞行试验技术的高效率高质量供给。

3 强化飞行试验供给侧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飞行试验作为武器装备航空产品研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持续从科研试飞角度深化对客户需求的有效满足,追踪军机、民机市场发展方向,需在定型鉴定和适航审定理念、试飞能力、服务意识、试飞产业链等方面不断改进,切实把提升飞行试验的效能和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导向。

首先,在飞行试验技术和项目流程管理上要紧跟世界航空市场发展需求,提升飞行试验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夯实科目预研基础,增加飞行试验技术创新的源头供给;从梳理现有的试飞设计、试飞大纲、标准规范、制度流程、试飞理念、技术研究、人员培训、设备设施管理等工作出发,建立飞行试验点/状态点数据库、加强试飞现场管理,深化试验总方案研究;深入开展各项关键技术的论证工作,从型号产品立项开始介入准备,围绕重点工程及其衍生项目同步开展,提早开展相关基础概念理论研究和预研验证项目,为未来的型号飞行试验打好坚实基础。

其次,加强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队伍建设,完善培养体系,为试飞设计人员与试飞员、试飞工程师及机务改装人员创造顺畅的交流平台,为不断改进和优化飞机状态、提升试飞效率打好基础;同时,基于开展的性能试验,建立试飞数据快速共享机制,修訂细化飞行试验专业技术类别,对标先进的飞行试验技术理念,明确技术发展体系架构;此外,飞行试验应同其他军工单位加强合作,推动飞行试验阶段的研发演示验证能力,注重验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拓展飞行试验技术的应用空间,提升飞行试验的话语空间和供给能力,同时打造基于智慧院所的数字化试飞平台,不断拓展飞行试验的频谱图。

再次,加强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奖励基金建设,开展重点难点突破和资金技术支持。围绕重点实验室和试飞测试、改装的核心能力,不断横向拓展、纵向深挖,在关键技术储备和预先试飞能力提升上做文章,把独具优势的核心能力不断深化,提升飞行试验的验证效能;在激励机制上进行改革,大力鼓励创新、鼓励科研试飞人员聚焦科研技术开发和产业应用,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细化落实有关奖励制度和承诺,充分调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基础理论研究和预研验证能力。

最后,认真开展试飞质量安全反思工作,在试验鉴定定型体系转变、适航试飞使用试飞导向、安全风险识别预防控制、安全保障技能措施应用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推进试验试飞从指标体系验证向能力验证转变;结合武器装备试验鉴定工作要求,加强与客户群体的沟通,充分理解和吃透客户的关注点,同时使客户对现有的试飞体系有深入的了解,在考核工作中进一步聚焦市场需求、聚焦客户体验、聚焦实战应用,试飞设计上要从实战应用的角度考察审视鉴定试验的方法流程和目的,逐步推进指标体系向能力体系验证的

转变。

飞行试验的供给侧改革,需在总体规划和基础研究上的下功夫,发挥科研试飞对航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挥飞行试验的研制、鉴定定型、适航审定及初始使用的效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有效需求、提升客户市场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将在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形成市场需求和有效供给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龚刚.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2]刘伟,苏剑.供给管理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调控[J];经济研究;2007,(02).

[3]梁运吉,赵子慧,张湫悦,胡旭.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的创新[J].中国农业会计. 2017,(07).

[4]李尔博王.加快能源供给侧改革 推进能源革命[N].农村金融时报.2018,(B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