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2019-05-16李秀伟
李秀伟
摘 要: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要想增加自身的利润空间、长久地生存下去,成本控制必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继而才能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为此,本文就当前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出成本控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该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成本控制;现状分析;改进建议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跟随世界到引领世界。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企业也经历了几次变革。但无论是市场环境的变化还是企业内部的改革,追求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变遵旨。既然利润就是出售价减去成本价之后的差额,而出售价往往会受到同行业间的相互限制,所以产品的成本价就成为企业的可控范畴。当同质的产品在企业内部可以减少成本时,企业就能在行业间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1 成本控制的内涵和意义
1.1 成本控制的内涵
成本控制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阶段。产品开始生产之前,也即事前控制,就应当根据所掌握的历史数据结合产品的生产工艺,对所涉及到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各项支出设定标准指标,以作为后期衡量企业成本超支还是节约的参考依据。而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即事中控制,根据车间实际生产情况,实时管控预算执行情况。对出现超额现象要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保证预算成本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为今后的预测标准做出参考。最后当产品生产销售完成之后,也即事后控制,相关部门应当查清成本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情况之间差异的原因。这不仅是业绩考核的标准,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成本控制在上述三个阶段是环环相扣、密切联系的,从而保证产品成本降低目标的实现。
1.2 成本控制的意义
第一,成本控制能促进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成本控制不仅涉及到企业生产的各个阶段,而且往往更是会涉及到企业的众多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当企业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后,同时需要多部门的配合,才能将既定计划顺利实现,在此过程中,无形地连接了这些部门的沟通、联络、协调。避免了各个部门的独立工作、信息不流通的现象。
第二,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礎。当产品售价受到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时,降低成本自然也就成为企业追求利润的直接途径。同时,当产品成本在同行业中占有优势时,也可以通过折扣优惠等方式进行促销,从而增加销量,获得更多的利润。此时,企业不仅能更加专注提升产品质量,而且还能利用剩余资金投入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中。
2 成本控制主体的历史变迁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经济背景的不断变革,成本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迁。对于刚投入运营的企业而言,生产完成或者销售完成之后,对成本的核算可能是企业更喜欢的分析方式。这种事后成本核算模式,也就是早期的成本控制主体。但随着时代变革,这个模式已无法占据上风,因此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管理方式、以变动成本为基本方法的核算应运而生。企业的成本控制不再是一种短时行为,而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应当与企业的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最终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决策提供需要的相关成本信息。
3 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纵观现阶段我国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一些实际操作,总结出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3.1 观念滞后
受传统成本控制思想的影响,一些企业认为成本控制工作或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或是生产车间的任务,产品人、材、物的消耗才是企业成本的重中之重。实则不然,产品从生产车间转出,并不意味着成本累计的结束,不合理的库存管理导致不必要的损耗、销售过程中的各种支出以及采购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投入生产之前的研发费用等,都应当计入产品成本。但是,传统成本管理的思想将企业不同部门割裂开来,势必会造成信息不能实时共享、各扫门前雪的现象,这种观念无法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3.2 缺乏严格的执行监督机制
不少企业中不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尽管企业会在上一会计年度结束前制定下一年度的计划,在成本控制方面也会制定相应各项损耗的标准成本,但是,在后期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还是通过财务部门的数据为参考依据来核算成本,而未能与先前制定的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对超额支出进行研究,以避免之后同种现象的出现。所以,尽管计划制定得再完美,当实际执行的操作与计划脱节,没有与之配套的监督机制,势必会造成预算的形同虚设。
3.3 人力成本未引起足够重视
企业在特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因使用劳动者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都是人力成本的范畴。人力成本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工资,同时也不等于工资的总和。然而一些企业在核算人力成本时,仅仅单纯地对所支付的工资、福利等加合,却忽略了一些人力方面的隐形成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所发生的招募人员直接业务支出、劳务支出等直接费用,以及一些行政管理费等间接费用。不仅如此,员工的培训费用、安置成本、离职费用都是人力成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这些往往是企业管理层所容易忽视的地方。
3.4 原材料成本监控不严
产品主要是由原材料构成,因此对原材料的把控自然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所面对的原材料种类多、数量庞大,同时质量也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在原材料把控方面只是对数量进行监管,而其他方面往往监控不严格。对于外购的原材料,价格固然是重要控制的,但是其他方面也不能忽视。如采购人员的采购费用、原材料质量等。原材料入库之后的库存管理,不仅涉及到占用场地的费用、库管人员的工资等,对于原材料不合理的消耗也会增加原材料的成本。另外,对于存在保质期的原材料不能及时盘点、发出,而造成的浪费更是一笔不必要的支出。
4 成本控制建议
4.1 改变管理理念
信息化时代也必然要求企业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为此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首先要树立成本经营的理念,依靠成本竞争的战略思想,把成本控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在秉承传统成本控制的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管理理念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基于此企业可以引入ERP系统,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期初制定的成本控制目标。ERP系统不仅可以对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财务人员的数量,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同时,该系统在企业进行采购过程中,亦可以对供应商信息、采购信息进行管理,当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出现质量瑕疵时,该系统也可以建立信用体系,以便之后的工作参考。不仅是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ERP系统都可以做到实时、有效的监控,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
4.2 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完美的结果离不开过程的重要性,成本控制也是如此。目标制定得再完美但是执行过程中监管不严,也是一场空,这就需要企业制定一套严格的、配套的成本控制体系,并将其行之有效地执行下去,才能体现制定目标的意义。在此过程中,企业不能简单地把管理工作指定为管理层的任务,而应当将每一位参与生产经营的员工都纳入管理企业的范畴,做到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出谋献策,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制定明确的奖惩机制,对于管理过程中积极、有效达标的部门和员工,给予一定奖励,不仅要有物质上的奖励,更需要精神上的奖励。对于散漫、懈怠的员工,可处于一定的处罚,起到警示作用。
4.3 重视“人”的作用
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不管是预算的制定、执行的监督都离不开人,有些企业认为现在車间、财务等都在不断地智能化升级,甚至一些流水线生产车间更是全天候机器设备的运转,人员三班、四班倒,机器的高速运转带来产品的不断产出,却忽略了人员对机器的重要性。智能化的升级会带来生产人员减少的现象,但无论是机器的控制、维修等都离不开人员的操作,车间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不仅是生产车间,财务部门同样也是如此,智能化软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可以减少数据计算的错误,但是再智能的软件,原始数据也是要人工输入的,财务人员的细心程度、责任感都将会影响工作的效率。此外,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同样有此类问题的存在。因此,应对企业各部门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道德素养,减少不必要的失误,进而实现总体目标。
4.4 加强对材料的监管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原材料从购买到产成品的输出,涉及采购部门、库存管理、生产车间等多个部门间的协调运作,环环相扣、不可分割。利用ERP系统综合分析供应商的各方面信息,选择更适合自己企业的供应商。在库管方面,结合生产领料所需,制定合理的盘点规划,准确、真实地掌握库存数据资料,对于不合理现象要及时处理。同时,对于有保质期限的材料,严格统计每批材料的截止期限,杜绝库存积压造成的原材料浪费。对于辅助生产材料,转变观念,不能认为其在产成品的占比较小,或者认为其成本较低,而不加以监管。
5 结束语
企业想要在竞争趋势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赢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并打算长久地发展下去,高效的成本控制必然不容忽视。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发展所需,纵观企业发展不同时期的做法,分析利弊,发扬可取之处,摒弃不当做法。从观念入手,学习、吸取适应当代经济背景的管理理念;制定、完善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制度,并将其行之有效地贯彻到底;高度重视企业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只有人人参与管理,树立主人翁的精神,才能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最后,严格把控生产所需各种材料的投入,不仅抓大,细微之处也不能置之不理。多方面共同管理,以实现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艺.影响企业成本管理主要因素分析及控制[J].财税研究,2018,(11):178-179.
[2]佟成生.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8,(1):93-94.
[3]吴园.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探析[J].现代工业经济与信息化,2018, (16):100-101.
[4]刘菲.浅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