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下公益电影放映之路的探索
2019-05-16张琳慧
张琳慧
摘 要:为了满足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对老电影的观影需求,河西区文化馆从2009年就开启数字电影下社区活动,每年7月到9月,几乎每天在河西区的社区和河西区文化中心免费播放公益电影。
关键词:文化共享 公益电影 能效 宣传
中图分类号:J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5-0-02
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对人口集中的大城市,例如天津而言,更是提高天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公益电影以其公益性、教育性、普及性的特点为广大市民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粮,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文化事业高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的今天,公益电影作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重要的一项,如何提供优质的服务,更好地发挥公益电影放映的作用,便成为广大文化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
以河西区为例,近年来河西区文化馆每年精选40余部电影在全区13个街道三十多个社区巡回放映,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定期播映公益电影,保障全年共播放公益惠民电影百余场。尤其河西区文化馆新馆建成以来,更新并引进了大批专业的播放设备,完善了数字影音厅的环境和设施,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文化物质基础,将厅室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常态化,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场地,极大地发挥了我馆的能效作用。在电影数字化进程中,“数字电影进社区”进一步使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基层,既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使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有效地推动了基层文化建设。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广大群文工作者要解放思想、落实调研,在了解市民真实需求的情况下,进一步做好公益电影的放映工作,对此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放映标准要提高
在公益电影放映常态化发展的今天,随着市民对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对服务质量标准要求的提高,公益电影在放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及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片源陈旧,设施设备更新速度缓慢,放映环境需改善
据调查,一是目前大多数地方公益电影放映的影片是下线多年的老片,片源不但少而且內容陈旧,很多人不愿意看。二是公益电影放映的场所大多是露天广场、社区空地、公园等,放映受季节、气候的影响非常大,如赶上刮风下雨、外界干扰等因素,很多人觉得还不如回家在电脑、手机上观看得舒服。
2.放映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专业性培训需完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露天电影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放映形式繁荣了50多年,在当时,流动放映员也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放映形式的改变,去接触露天电影放映这一块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导致了现在的情况一是流动放映员的流失和断层,二是放映技术不熟练。
3.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反馈信息收集不及时
以往的经验来看,由于电影放映前期宣传不到位导致观影人数少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要知道,每放一部影片,尤其是露天电影都需要准备大量的工作,片源的购买,设备的调试安装、人员的配备以及资金的来源。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前提下,为实现我区乃至我市范围内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我们务必要加强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收集观影群众的反馈信息,实现受众最大化,保障每一场电影放映发挥最高的能效作用。
4.存在虚报现象,监管、保障机制需完善
在全国大力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同时,为确保放映工作落实到位,要着重加强对全区各放映点的检查力度并进行绩效评估。
二、“改”字当头,重视“能效”
为解决好公益电影在放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落实好这项惠民工程,我们要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不断完善放映工作开展的细节,优化服务,加强培训,努力做到让广大群众满意。
作为文化惠民项目之一的公益电影放映,其服务质量备受关注,无论是播放人员的专业性、播放器材音响效果、放映场地是否适宜,还是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影响放映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服务。
1.改善放映环境
目前,天津大部分公益电影放映还是以露天为主,冬冷夏热,影响观看者的积极性,因此需加强同院线、室内文化场馆间的联合,逐步推行室内放映,努力提供更为舒适的观看环境。
2.及时更新片源
公益电影放映效果和影响与电影内容息息相关,为了完成任务而播放情况的发生,只会导致观影者队伍的萎缩。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片源,为此可建立电影片源数据库,将各服务单位的电影资源共享,提高播放质量,吸引观影人群。
3.提高放映人员素质
播放人员是公益电影服务的核心因素,随着公众需求的加大,公益电影的放映队伍也要不断壮大,在技术人员数量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职业素养和责任感的培养。由于公益电影放映人员年龄结构、专业水平有所差异,对放映工作发展产生制约,因此更需加强对放映队伍的培养。有关部门应设立专业的培训课程,从思想观念到技术手段由专人负责培训,使放映人员明确放映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出一批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专业队伍。
三、越是“公益”越要深入宣传,讲究实效
在营销时代的今天,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宣传和检索,只有信息流畅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特别是像公益电影放映这样兼具普及和教化功能的服务事业更需要科学的宣传体系。
1.多渠道宣传
现今,网络媒体、微信公众账号已经成为群众了解公益电影放映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加强网络媒体宣传的同时,还应注意平面媒体如报刊、杂志、公共交通媒体等渠道的宣传,还应在播放场所提前设置显著的播放信息,制作公益电影宣传册,以便广大市民安排时间前去观看。
2.关注特殊需求
好的服务是要满足个性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注重普惠,因此需深入群众,针对不同的观影人群播放不同类型的影片。如:针对社区内青少年可播放少儿专场,对于中老年朋友可以安排老年专场,并结合进校园、下基层的播放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公益电影的福利。不仅如此,还应针对弱势群体及特殊人群的情况,在传统节日安排“专场关爱放映”服务,对老党员、军烈属、福利院儿童、孤寡老人推行“送电影到家”的服务。充分发挥出公益电影普及知识,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3.及时了解反馈信息
新形势下传统的播放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观影的需求,因此公益电影工作者必须深入一线,与观影人群或者潜在观众展开深入的沟通,希望居民可以反馈一些有效信息以便及时了解不足,积极进行改善,同时,在对于影片的喜好上各个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男性与女性,年轻观众与老年观众亦众口难调,所以在影片的选择方面应该采取根据居民实际情况进行特殊定制,将选择权交给人民群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影片。还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公众账号的形式,吸引观影者加入微信群,对播放内容进行微评论、建言献策,帮助提高影片播放整体效果。
4.健全监管,保证实效
为进一步落实好公益电影的放映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虚报场次、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不仅要在思想上解決放映工作人员认识不足、责任感不强的问题,更要从政策保证和监管机制入手,检查不仅仅是对放映点的检查,还应以随机询问的方式对居民进行抽查验证,确保其宣传、放映工作的有效实施,优化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努力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
四、为了落实公益放映效果,要明确机制与考核
1.公益电影播放统筹机制
在年初计划中将当年公益电影预期完成的场次予以设定,并形成机动的放映机制,如遇到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调整播放时间,在机动时间及时进行补放;并设立预约制度,以便初步掌握群众观影需求,在放映完成后,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对于遇到的问题及时纠正。
2.公益电影播放考核机制
为进一步落实公益电影的播放工作,要成立考核检查部门,或设专岗进行考核,督促放映的进度和播放质量,制定公益电影放映岗位管理制度、播放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并编制成《放映员工作手册》,做到有章可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各层管理部门需不定期对放映地点进行电话回访,对放映人员申报的放映情况进行核实,并形成长效的监察机制;还要加强群众监督,确保放映场次的真实有效,让人民群众看到好电影,享受好生活。
3.公益电影放映保障机制
放映的保障机制必不可少,在国家财政补贴的基础之上,结合工作实际,将公益电影播放的专项基金落实到实处。(1)加强同院线间的联系与合作,交流技术;(2)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增加公益电影播放的场次提高播放质量;(3)对播放器材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在“文化共享”下的公益电影播放之路任重道远,而归根结底,文化共享工程是公益电影的基础与保障,河西区文化馆自2015年底搬入新馆之后配备的高清播放设备、专业透声幕布以及DTS、杜比环绕声音频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观众的观影品质,在“文化共享”的背景下,更是引入龙影院线、库克数字音乐厅,放映数字电影的同时,还能共享部分国家级院线的直播音乐会、歌剧、舞剧视频等,使得市民群众来到文化馆就能共享全国优秀文化资源,传播了经典、优秀的中华文化艺术信息。此外,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必须凝聚力量,发挥优势,提高专业技术与服务水平,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基层电影放映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作为一名有担当的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者,有责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为市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