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牧区文化阵地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2019-05-16苗雨丰

中文信息 2019年5期
关键词:阵地书屋农村

苗雨丰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5-0-01

农村牧区文化阵地是农村牧区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线阵地。近年来,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92个苏木乡镇1323个嘎查村的农村文化室、草原书屋实现了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七个一”建设正在推进,各项硬件建设逐步完善。据统计,全市建成综合文化站面积124922平米,小舞台面积31531平米,小广场面积793270平米,草原书屋面积43051平米,室内电影放映点6628平米,广电网络覆盖面超过98%,为农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一、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各项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是,纵观我市农村牧区现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和城市相比,更显突出与迫切。带着问题,笔者深入我市农村牧区调研走访,发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1.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近两年,随着国家农村政策的利好,返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基层文化氛围更加积极,文化实践日益增多,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日渐强烈。随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全面覆盖,文化场所和设施有些被挤占,挪作它用,工作人员被抽调兼职,中央、省扶持的免费开放经费被乡镇挪用的现象也十分突出。在农村,虽建起了农村文化室、农家(草原)书屋,但没有专人管理,“一把钥匙多人管,用起来没人管”的现象在许多农村都存在。文化室、农家(草原)书屋长期闭门紧锁,村民想进很难。有的农村没有固定的文体协管员,上级文化部门组织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等活动缺少长效机制和绩效追踪,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于现实需要

据调查了解,我市80%以上的农村牧区文化阵地是上级财政的投入建成的,农民自发投入甚少,几乎是“零”。由于财政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单一投入,造成农村文化阵地基础设施与城镇严重不对称。一是文化阵地少。村级除了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外,有的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还是两体合一,有的缺少文化小广场和小舞台,开展农民文化活动没有固定场所,而全市15个街道共223社区全部建成了设施齐全,种类齐备的文化阵地。二是阵地建设经费短缺。与城市文化阵地的资金来源充足和多样化相比,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经费绝大多数都处于极其短缺的状况,有的建设专款甚至被挪用挤兑,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阵地的发展。三是管理上的不足。城市文化阵地依托社区街道硬件提升改造,有了很大改观,不仅有专人管理,而且有经费保证。而农村文化阵地大多没有专人管理,基本是兼职,而且没有经费保证,管理员工没有工资,都是从村两委日常经费中列支,最多每年补助1500元,造成管理工作很难到位。

3.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内容單调

由于农村牧区文化阵地缺少,文化阵地管理员待遇低,况且业务跟不上群众的需要,经费空缺,是导致农村牧区文化生活单调的主要原因。就我市农村而言,绝大部分农村除春节期问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和闹元宵活动外,其它时间不是在家或小卖部看看电视、聊聊天,就是集中打麻将、玩扑克等。有的甚至连送戏送书下乡到村,村民都懒得出来看。到2018年,我市行政村基本都配备了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电脑等设备全部到位,但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或村委会经费困难等原因,绝大部分没有接通网线,电脑也就变成“死脑”,村民无法上网查阅资料,上网聊天等,只是徒增摆设。

4.农村室内文化活动场馆利用效率低下

调查显示,我市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因季节原因,存在“冬天关门,夏天锁门”的普遍现象。夏天因农忙,农村大部分劳动力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于劳动,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丧失劳动力的老人由于文化水平低,主动参加文化活动意识淡薄,也极少有人去主动参与文化消遣和活动,造成文化场馆闲置,时常锁门。加之现在村两委管理人员忙于“走村窜户,迎来送往”等日常事务,也无暇或不愿在文化建设等“软资源”上动脑想法。

5.农村文化活动存在意识形态风险

走访发现,个别农村文化活动室的陈展布置没有统一要求和既定标准,主观随意性很大,存在意识形态风险。存在宣传展板与宣传要求脱节。比如党的十九大召开,上级有制式统一的宣传展板下发给基层,但个别行政村的宣传展板未及时上挂,内容仍然停留在五六年前。还有一些村委会和活动室陈展内容存在缺项漏项,如缺少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一些文字内容和图片缺少审核,存在常识错误或政治谬误。此外,极少数基层文化室开展的活动背离了公共文化活动初衷,存在赌博、传教和迷信行为,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

二、对策与建议

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不断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建设美丽乡村,活跃农村文化生活”逐渐成为农牧民的迫切期盼。2015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随后国办下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对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克服实际困难,加强和推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命题。

1.提高认识,提前做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统筹规划

加强顶层设计,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全面覆盖,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强化管理”的原则,按照《关于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百县万村“七个一”工程建设》要求,切实抓好农村文化室、草原书屋、文化小舞台、宣传栏、文化器材、广播器材和体育器械的建设和配套,要以此为平台,加大投入,改善供给,探索建设文化礼堂、民俗博物馆、电子阅览室、文化走廊(大院)等,进一步加强与苏木乡镇文化场馆设施的共用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各类文化硬件资源,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2.立足现状,用好用活已有资源

调查发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效,硬件建设已基本做到全覆盖,但是在设施使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效率低下。所以,必须要克服一味向上边要钱要人要政策的做法,必须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必要要坚持“盘活存量,提高效率”的原则,必须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利用好已有的文化楼、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经济条件差的嘎查村,可先利用本村闲置的屋室院落、旧学校办好文化室、农家书屋等,还可以利用农村“一事一议”的优惠政策,申请提升改造文化阵地,切实发挥现有阵地的育人服务作用。此外,要针对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图书管理室开放时间短,利用水平低等实际问题,乡镇宣传委员要提高履职担当,树立责任意识,加强监管和督查,协调乡镇主要领导和村两委负责人,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解决基层困难,重点克服在“人、财”方面存在的困难,真正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场所开起来,发挥作用,加快文化小康建设步伐,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3.高度重视,培养和使用好农村文化队伍

人才队伍是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软件”,然而,调研发现,农村文化隊伍建设严重滞后,很多嘎查村这个“软件”太软,难以扛得起农村文化工作这面旗。如每个行政村的文化图书室管理员的配备难以落实到位,很多都是村干部或村支书兼任,年龄偏大,事务繁多,难以集中精力开展文化活动。还有,农村文化管理员的待遇问题一直被忽视,走访发现,很多地方一个文化管理员的一年的补助只有1500元甚至更少。为了进一步做好基层文化建设,旗县乃至乡镇一级党委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在政策倾斜、组织管理、人员待遇、教育培训中要关注这项事业和这个群体,切实提高文化管理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着力培育本土文艺人才和文艺骨干,不断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4.组织有力,多种形式开展农村文化活动

经实地走访了解,我们发现,农村文化阵地虽然缺乏,文艺人才虽然短缺,但是,农村的民俗传统和乡土文化有很深的底蕴,有很多自发的文化活动和文艺人才可以挖掘。所以,针对农村文化活动单一的情况,我们要加强组织,立足农村现有的条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要求基层党员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重大时事新闻;开展“好家风、好村民”评比,组织讲故事、唱方言歌、三句半表演,鼓励扭秧歌、跳广场舞、表演器乐等文体活动;支持蒙古族群众开展那达慕,祭敖包等传统民俗活动;倡导开展读书看报,农技交流;引导农牧区妇女开展剪纸、编织等巧技比赛;举办文体活动竞技友谊赛,邀请上级前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主题党日活动等。通过组织开展这些文化活动,引导农牧民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增强农村凝聚力,不断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结语

2018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首次提出“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由此可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农村文化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大力建设好农村文化阵地,实现农民主体地位和美好向往,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内在驱动,责任重大,使命荣光。

猜你喜欢

阵地书屋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篽箖·上野书屋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梦幻书屋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赞农村“五老”
守卫好这片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