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医学角度浅谈安乐死

2019-05-16杨丽刘东梅

中文信息 2019年5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安乐死职业道德

杨丽 刘东梅

摘 要:近年来人们对安乐死的问题越发关注,于安乐死是否合理一直存在争议,它涉及医学、法学、社会学、宗教、伦理学等多方面。本文主要从医学角度来讨论安乐死,其中包括安乐死是否造成医生职业道德的冲突,是否阻碍医学的发展,以及在安乐死立法实施前临终关怀的重要性。

关键词:安乐死 职业道德 医学发展 临终关怀

中图分类号:R-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5-0-01

一、安乐死的内涵

“安乐死”是来源于古希腊,大意是指“无痛苦死亡”。从医学伦理学方面看,安乐死是对身患绝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的情形下,由于同时承受精神和躯体的痛苦折磨,患者或家属主动委托的条件下,通过法律上的认可,通过医学的方式使患者在无痛苦状态下结束生命的过程。

二、与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否冲突

传统医德强调,“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医学的目的是防止死亡和延长生命,医生有责任尽其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我国的一位古代医生孙思邈,在他的著名著作《千金方》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认为医者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并渴望拯救所有的生命,医生救人一命,胜于馈赠千金。那么在安乐死的实施上,与传统医生职业道德是否冲突?

反对安乐死的人们认为,病人有痛苦,医生要设法减轻,而不是实施“安乐死”,此法有违医生职业道德,未来还会面临更多的困境,比如医患关系的矛盾升级。如果安乐死立法成功,医生与患者关系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如果一个绝症患者知道医生有安乐死的决定权,那么那些拒绝安乐死的人将不愿意就医,他们开始不信任医生,从而深化医患之间的矛盾。继而出现医学人道主义“的滑坡”,如果安乐死立法成功,面对痛苦不堪的患者,医务工作者会觉得采取安乐死更有用,久而久之就会改变医务工作者对医学目的的理解。一个社会如果允许安乐死的实施,那么很有可能会从有行为支配的患者发展到无意识患者甚至精神病患者,这也就造成了医生在人道主义意义上的“滑坡”,甚至还有可能以仁道的借口,夺取弱势群体的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安乐死的实施。医生的职责不只是救死扶伤,同时也应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如果可以达到延长生命的同时又可缓解痛苦,这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但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面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对于那些饱受病痛折磨而暂时无法采取合适救治方法加以救治的病人来说,执着于采取徒劳的方法,反而增加病人的痛苦,这并不是医疗的最终目的。无论医学技术怎么发达,我们应该认识到,死亡是人生必然。患者具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在此患者选择安乐死并不是生命权的转让。反而应当视为患者充分行使其生命权的体现。病人有权支配自己的合法权利。在安乐死的实施中医生所参与的角色是专业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强调的是需要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现代化的医疗检测方法,从而诊断患者现状是否满足安乐死实施,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从以上的合理性分析,医生按照病人的意愿和权利帮助患者去实施安乐死,并不违背医德。医生的职责使命不只是使生命得到质与量的保障,同时,也应使患者在生命的最后走得有尊严。

三、是否阻碍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纵观医学的发展历史,曾出现的一些难以医治的疾病,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变得可以治疗,甚至完全攻克。从医学角度来说,医学一路以来的发展,靠的就是医学科学领域上的不断研究。目的就是一次次揭示疾病的奥秘,并不断探索新发现,逐步攻克疾病。就是因为有难题的出现,医学技术得以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与提高,医学的发展多数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与临床实验上。安乐死的实施,将阻碍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认为无法医治就放弃治疗,难以救治就选择安乐死,难题终将是难题,这有可能错过医学的本该有的进步,错过本可能治愈的疾病的方法。

有的人认为安乐死可促进医学事业发展和节约卫生资源。对于没有治疗极度疼痛的临终病人,任何药物的使用最终都会延长疼痛,并且没有愈合功能。因此,为绝症病人使用药物是浪费资源,合理实施安乐死,是在更需要的地方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这种选择的本质是仁心的本质。安乐死不会阻碍医学的发展。即使安乐死法案获得通过,并非所有绝症患者都会选择安乐死。医生仍然可以继续观察绝症病人的病情变化;同时,随着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安乐死越来越多;患者选择将遗体捐赠给医学研究机构,这无疑将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多留在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物理标本。对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得出更有价值的科学结论,为患者治疗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这项研究的捐助者是病人的自愿供给者,它不涉及不人道的问题。

四、临终关怀

尽管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已经在安乐死上有了相关法律文件,但是从我国现状来看为安乐死立法依旧存在着很大的挑战。如今,安乐死暂未立法,临终关怀是不错的选择,既符合人文关怀又有助于推进安乐死立法的实现。临终关怀从对患者病症的控制、适当的安慰、细心的照料等方面去减少患者的痛苦,从而得以安然的死亡。临终关怀具有人性化,情感化,因而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人的一生是有限的,都愿意有始有终,如果在病人仅剩的日子里,给予人文关怀,提高生命质量,安然度过最后的时间,不更体现人道主义吗?相比安乐死,患者在临终前没有痛苦的挣扎,也不用抉择是否选择安乐死。死亡的存在更凸显出生命的珍贵,因此,应尽一切力量来促进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泰戈尔说过:“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生的境界,更是死的境界。要達到这种境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于德华.建立基于患者需求分析的医学人文服务[J].中国医院,2006,10(5):56—57.

[2]张荒生,邓倩.推行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112—113.

[3]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崔以泰,甘兰君.临终关怀学——生命临终阶段之管理[M].北京:中围医药科技出版社,19H9l:4.7.

[5](印)泰戈尔.新月集.飞鸟集[M].郑振铎,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6.

[6]孙爱霞.安乐死与传统医学道德[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7)8.

[7]彭红,李永国.从滑坡现象和风险社会理论看安乐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3):20—23.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安乐死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法律形式和道德判断:安乐死与协助自杀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病理解剖医生理解的“安乐死
安乐死的立法困境及其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