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距离共享公共文化服务

2019-05-16戈英

中文信息 2019年5期
关键词:总馆河西区分馆

戈英

摘 要:2017年12月13日,为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深入落实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文公共发〔2016〕38号),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市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和市财政局下发津文广规[2017]9号文件——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天津市区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键词:数字化 总分馆 一站式 标准化 集群化 智能化 共享化 均等化 社会化 高效化 常态化 特殊化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5-0-02

在各行各业普遍应用数字化的今天,数字科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大到航天航空,小到菜市场买菜,人类享受着数字化带来的便捷,信息化使人类文明进入了数字生活的新模式。为了适应多媒体数字化时代文化共享的新任务,文化馆总分馆制的走向将呈现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服务模式,这也是当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文化课题。河西区文化馆的设计基础是要建成一个集网络数字化信息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群众文化服务基地,各分馆将在家门口实现总馆资源数据共享。在这一设计背景下,加强各级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与群众的互动交流,建设以总馆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利用互联网+文化模式,结合现代科技,提升文化馆服务效能,满足群众数字化文化需求,达到提升文化馆服务效能的总体目标。

在此设计理念下,笔者对文化馆数字化总分馆建设之路的设想有以下几点探索:

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

结合河西区文化馆数字化总分馆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按照统一标准配备统一标识的电子门牌、直录播设备、公共文化服务一体机等设施。统一数字门户,把文化馆总馆加分馆的所有资源、服务应用整合到数字门户上,群众一站式在线获取文化服务,如预约场馆、培训报名、观看直播等,形成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与对外宣传窗口,为广大群众提供统一且全面的服务。

二、数字化总分馆集群化

以河西区文化馆本馆为总馆,各街道文化站为分馆,共同搭建起文化馆数字化总分馆集群,搭建各类服务应用子系统,打造一个24小时在线数字服务体系,打破河西区各分馆位置分散、信息闭塞、服务孤岛等问题,通过数字化手段、科技化产品,将总馆与各分馆集中整合,形成可视化、直观化的文化馆总分馆建设集群,具备总馆连接、管理、体验、观察、互动、监督、考核各分馆的功能,同时具备各分馆之间互相连接、体验、观察、互动的功能,形成河西区文化馆总分馆的集群效应,从而提升整体文化服务水平。让老百姓最渴望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能够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落实,提升文化馆的品牌影响力,最大化地向社会传播文化信息,减少文化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1.垂直总分馆体系,应用共享、资源共享、数据共享

河西区文化馆搭建街道各级文化站垂直总分馆框架,打通国家文化部、市级文化馆、区级文化馆及街道文化馆分馆的一条垂直通道,实现总分馆之间的应用共享、资源共享、数据共享,联合开展服务,使丰富资源能够有效到达基层群众,避免了资源浪费,促进全区文化服务进程的协调发展,方便总馆统筹全区文化发展。

2.深度分析群众文化需求结构,科学决策

河西区文化馆通过精确统计全区群众各种相关文化行为数据,挖掘分析,形成每个群众的全方位数据流,并建立大数据中心的知识服务与业务建设决策模型,为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盘活全区文化资源,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三、智慧文化+平台智能化

智慧文化+平台是基于河西区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的数字化建设,依托互联网+文化、数字技术、公共文化云等技术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移动互联的数字服务模式,建立一个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和继承性体系完备、开放创新和富于特色的数字文化馆,继续深入探索数字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数字服务模式的建设,推动文化馆业务工作数字化管理水平,巩固和加强在全区文化馆站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1.“1+14+146”的总分馆统一模式

利用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技术,深度整合现有数字文化资源,将区、街、社区3个层级的文化馆总分馆纳入统一的门户平台,打造“1+14+146”的區文化馆总分馆模式(即1个区文化馆、14个街道文化中心、146个社区文化站的总分馆模式),实现文化馆总馆与各分馆之间的智慧连接,突破总馆与分馆、分馆与分馆、基层服务点与分馆各方之间的时间、空间局限。将总馆服务通过PC平台、微信平台、APP平台、大屏机器等数字平台智能化推送到基层群众身边,解决基层群众信息渠道少、资源获取难、服务体验差等问题。平台建设体现了总馆和各分馆基本情况、特色服务、全景展示、地理位置、文化活动等信息,逐步形成涵盖全区各级文化馆站的可操作的数据、服务等一系列标准规范。

2.1+N结构,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综合平台

以1+N技术结构搭建,整合扩展河西区文化馆各种业务应用系统,让群众在统一平台即可一站式获取文化馆多种服务,通过手机、移动终端、电脑和电视接入,只需在门户上点击相应服务模块,就能快捷享受河西区文化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例如培训报名、演出展览活动直播、非遗文化资源、场馆预约等,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达到社会公共文化最大程度上的均等化,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最大程度发挥了区域公共文化资源的价值,让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主动”起来,让老百姓触手可及就能获取服务。

3.实时直播西岸文化品牌活动

河西区文化馆通过网络直播设备关键技术与集成相关支撑技术,构建数字文化空间,利用直播形式将河西区文化馆的特色活动、培训、讲座、实现网络化传播,使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在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观看文化馆总分馆的活动直播,还可以实时进行弹幕交流,使广大群众不必抢票,不必到馆,实现文化服务随处可在,实现群众广泛地使用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河西区文化馆创新服务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现实与虚拟相结合,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互动性、便利性,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为群众服务,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实现互动交流型艺术普及。同时,文化馆还可以监测实时数据,监测每个直播以及各个分馆直播项目的时长、流量和在线人数等数据。

四、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化

河西区数字文化馆总馆自建、购买一批文化资源,包括视频、期刊、慕课等,形成艺术普及资源库。加大对分馆的文化资源倾斜力度,百姓可利用數字终端实现对资源的远程获取和利用。各分馆自建、购买的文化资源,可利用同一数字平台共享给总馆和其他分馆。同时,对于总馆和分馆的场馆、设备、人员等资源,各馆可利用数字平台进行发布、共享、预约、借用,对于文化活动、文艺创作、艺术培训、艺术展览、艺术讲座等资源,各馆可通过数字平台进行直播、发布、共享、学习等。实现全区范围内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五、文化服务建设均等化

以总馆为依托,整合区域内文化服务力量,加强对街道、社区等基层百姓的倾斜力度,打破以往文化服务过于单点集中的壁垒。以各分馆为着力点,增加对分馆人才队伍、文化活动、艺术辅导、文化比赛、文艺创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分馆深入百姓的优势,利用总馆支持、分馆发力的双结合办法,实现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

1.远程培训

在分馆等服务终端即时实现在线报名及课程培训,既能选择现场参与,也可在线远程学习课程,具备同样的学习效果,回顾视频、线上互动,扩大课程的时空覆盖面,突破时空的远程培训,让学习培训无处不在,实现总分馆的服务均等化。

2.文化点单服务

基层和群众利用数字化手段按需点单,文化馆总馆配送服务到基层,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群众提交点单申请,文化馆接收并回复,按照实际情况配送各类文化活动服务到基层,满足群众最根本的需求。这种形式的供需对接,为群众配送想要的、需要的、优质的文化服务,从需求端实现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六、总分馆人才社会化

在文化馆数字化总分馆中纳入人才建设方案,充分发掘编制内人员的艺术、管理、辅导、培训、创作潜能。同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入一批具有较强稳定性的社会力量,利用个人志愿者、高校志愿者、艺术团队志愿者等社会人才解决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中人手不够、内容单一、服务传统等问题。制定志愿者管理相关规定,鼓励志愿者到各分馆进行演出、展览、培训、辅导、创作等活动,形成稳定的、常规的、合理的、符合基层百姓需求的社会化总分馆服务力量。加强志愿者注册、招募、展示、考核、奖励等管理平台建设,将社会人才加入志愿者+,分馆利用数字平台对志愿服务团队进行了解、预约、分享等,发布志愿者活动并管理志愿者,热心群众也可申请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将志愿者资源数据化,最终实现文化服务与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

七、组织管理高效化

变革传统组织管理手段,降低组织管理成本,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建立健全总分馆管理机制,利用数字化建设平台实现组织管理智慧化、高效化、便捷化、远程化。利用直录播设备实现远程培训、远程会议等;利用数字平台实现信息管理、场馆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资源管理、数据管理等;利用移动端、PC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群众艺术创作组织、群众文化竞赛组织、群众满意度调查等相关业务。

八、考核评估常态化

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相关硬件设备对各分馆的群众访问量、活动举办量、服务人次数、场馆利用率、设备利用率、服务人员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常态化考核评估。总馆对分馆的服务现状进行实时分析、实时监督、实时调整,建立健全数据分析机制和互相激励机制,形成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良性循环。

九、特色分馆特殊化

文化馆数字化总分馆建设不搞一刀切工程,充分发掘区域内各分馆的特色文化服务项目。具有特色的分馆可进行特色分馆申报,申报通过后可享受更具针对性的总馆支持,如对少数民族文化分馆、特色文化遗产分馆、特色民风民俗分馆、特色文化活动分馆等特色分馆进行文化特色库建设——系统整理当地特色文化,同时引入与特色文化相关的大量文献、视频、期刊、论文等兼具欣赏性和研究性的数据资源,形成特色馆藏,打造地区文化名片。

河西区文化馆数字化总分馆建设,旨在搭建全区各文化系统的网站集群。加深在横向、纵向层面的互联互通,提高服务的整体性与便捷性。以文化馆平台为中心,下联基层各级文化站点,上联市级文化馆服务平台;从横向层面上,对接本地各文化系统单位,让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各大剧院等单位的文化艺术资源汇聚到本平台,实现横向资源共享,打破我区各文化事业建设的壁垒。通过服务应用、交互渠道、数据中心三位一体建设,达到文化业务数字化,以总馆带动分馆,全面提升各级文化馆的服务效能,实现百姓零距离共享公共文化服务。

猜你喜欢

总馆河西区分馆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天津市河西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
国图部分服务项目调整后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