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高职的优先发展战略分析
2019-05-16李晓晖杨卫丽
李晓晖 杨卫丽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进行,高职教育也开始进行学分制改革试点。从对已经开展学分制改革的高等院校进行分析,发现学分制的条件下很多高校在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所创新。通过学分制的建设工作,也使得高校从不同的层次结构和教育资源方面进行了综合的利用和发展,对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针对于此分析在学分制的背景之下高职教育机构优先发展的策略,希望所得的结果可为相关的教育领域提供可行的依据。
关键词:学分制 高职院校 优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5-0-02
引言
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高职教育机构在不断地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环境。到上个世纪末我国高校陆续地开始落实学分制的改革工作。学分制改革就是学生在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当中,在限定范围中能够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自主选择自己的专业、相关课程、学习进程和任课教师,以便于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国内教育在落实学分制的背景之下,有越来越多的本科高校参与到了学分制教学管理之中,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效。高职院校尝试实行学分制管理,必须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特点,分析学分制之下优先发展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分制下高职学生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发展。
一、学分制建立在高质背景下的意义探究
1.学分制的创新和完善可为高职学分制提供制度建设
以本科高等院校落实学分制改革作为依据进行分析,长久以来,学分制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学校内部的制度建设方面。制度方面的创新对于高职学分制建设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制度建设工作是一个基础工作,是创新所必须的基础。落实制度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则意味着在某一方面的发展需要体现出优先的发展趋势。
在高职学分制背景下需建立的标准较多,直接关系到学校内部学分银行的建立,同时也涉及到了不同成人教育、企业教育等多个教育当中学分的转换问题,还关系到了职业体系的知识如何和专业体系之间进行转换,需综合考虑证书和学分之间的转换、工作经验和学分之间的转换工作等,需进行统筹思考,以便为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2.学分制建设可以促使高职成为不同层次与不同教育类型的枢纽
促进高职成为枢纽的最大益处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在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方面进行强大汇总,有效的获取人财物的便利程度,一方面能够对于自身进行拓宽,充分发挥在人财物信息当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对学分制进行应用。对于不同类型的教育而言,学分制所面临的教育主要有企业大学、成人教育等等。而从不同层次角度进行分析,其教育结构包括中等教育(主要以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高等教育(主要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领域)、培训类型教育、证书向职业教育学分制转换的教育等等,因此涉及到的研究对象较多,无论是哪一个教育领域,将这一标准加以制定并推行出来,那么它都能够在高职学分制当中存在一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1]。
3.学分制建设可以促使高职集合资源,提高竞争力
在确立并完善了学分制的建设工作以后,可以保证高职教育更好地享受到来自各渠道所汇聚的人流、物流和财流的便利性,市场也可以充分地对学分制进行利用,以此来挑选自己所满意的毕业生。在现阶段,高职竞争的主要因素就是学生能力之间的竞争,高职教育机构谁能够先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就决定了谁可以在社会背景之下获取价值,在竞争当中能够立足于不败之地。
二、关于高职学分制的发展方向
1.学分制对象多样化发展
通过TEAF实现以学分制参与的证书和学历之间的互换,对于职业教育培训进行构建,促使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进行无障碍衔接。在此期间所涉及到的教育机构众多,要使得高职院校能够有效的与相关培训机构、职业教育机构、普通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相关部门之间确定一个联盟组织,以此对证书等级和文凭的互换关系进行确定。规定什么等级的证书兑换多少学分,对于等级较低的证书或者其他的职业证书所兑换的高等学分,需适当的将兑换等级调低,而对于高级的职业证书,特别是微软认证的证书、IT审计师资格证书,可以适当地将学分等级调高,如果条件允许可直接授予高职文凭[2]。
要有效地确立成人教育、本科教育、高中职教育、企业培训机构之间学历的学分制互换制度。比如对于中职院校当中学习的一些学历课程,在经过高职院校认证之后,能够获取到相应的学分,但应该注意避免将所兑换的学分设置过高。对于成人教育而获取的学分,需要通过高职教育或成人教育体系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所兑换的学分,高职教育必须承认学生在本科教育当中所获取的学分。对于一些国内层次较高的学校(如211工程、985工程等),其中所获取的学分,高职需要予以更高的学分进行确定和划分,或者通过普通院校当中较好院校所修学分给予相关的学分兑换。需要对于一部分企业大学当中所学的课程予以确定,对于世界500强企业中涉及到的企业管理类课程应该予以较高的学分兑换,并且要侧重对于怎样建立高职学院之间学分制转换工作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2.以学分制充分利用不同资源
在学分制的背景下进行学分转换的主要目的在于高职如何充分借助不同类型教育资源的应用,以此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高职教育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具备有这么多的优质资源,从高职教育自身进行分析,对自身内部资源进行培育和利用的过程中,需要最贴近实际、最迅速的向外谋求发展。以学分制作为主要手段的战略及发展方向,主要是尽可能地吸收最为优秀的学生资源。而高职在和企业大学或中职进行学分互换的时候,能更好地吸收到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在和中职进行学分互换时通过对于相关战略的应用,可对于全国或全世界技能大赛当中获奖的学生进行吸纳,而对于企业进行学分互换时有效地兑换到了一些在企业工作过程当中具有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本科类的学生可以选择采用尽可能吸納的策略来加以对待,在和本科学校进行学分互换时,须尽可能对于本科学生所修的优秀课程予以较高的学分,对于985或211工程的学生可以额外给予政策奖励,这样能充分对于自己的学生进行鼓励,使他们选修高职体系内具有良好实训条件的学校所以富的实训课,这能充分地对学生的自身素能和技能进行培养[3]。对于这些策略进行应用,使高职院校能够吸纳社会上一切可以吸纳的人才,帮助其通过充分的集结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师资、实训设备等相关资源,促进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提升。
3.学分制背景下知识积累方向的发展
高职通过对学分制的应用可为自身谋求优先发展战略的工具,所以在具体落实过程需对于传统所固有的知识观进行改善,坚持职业体系并非唯一标准的知识。在学分制背景下,高职学生所拥有的知识体系较为丰富,并非单纯的职业体系知识,因此应该充分地将学生的社会经历和知识,纳入到高职知识体系当中。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企业大学在进行学分互换时,需充分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进行考虑,了解他们是否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实践能力,这一类的知识可以确保学生在今后发展过程当中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对于学生的发展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和本科大学之间的学分互换,需充分考虑高职在对于自身的知识体系构建时忽略专业知识的问题。学分制的互换,必须接纳学生在相关专业院校当中所修得的一切专业知识,认同相关知识对高职学生发展潜力所发挥的一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这样的知识观背景之下,才可以集结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培养出更加杰出的人才。
4.学分制背景下高职内部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学分制背景之下的优先发展战略,须要求高职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选课制作为基本的形态,以学分制管理作为主要的管理媒介,以此来为社会培养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人才,并且构建一个庞大的教育管理制度,形成一个能够切合社会实际需求的教育管理机构。在教学管理过程当中应坚持人本思想,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课程选择时综合考虑学生自身的意愿、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求,以此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对多样的网上课程进行建设,并设置多种类型的选修课程,加大选修课的比例,这样能够增强高职实训课程的参选比例。对于学生的选课应弹性设置,特别是教学计划当中的弹性必须予以提高,可以保证学生在进行跨专业选课过程当中,或者进行改选课程或退选课程时所面临的困难和局限性加以解决。在对于选课制之下应大力推举导师制度,导师制的建立能帮助学生满足自身学习的要求,同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背景之下进行专业指导,这种制度符合学生发展的规,也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
对学分制背景下的学分银行进行合理的建设,需要对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加以突破,有效地统筹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对于学生专业应该从时间固定的学习制改为弹性的学习制。学生需要得到学分,并且根据全部应得学分进行积累。要允许学生不按照常规进行学期时间的学习,像银行一样实现零存整取,这样学习的时间就能够持或者中断,学生曾积累的学习经历可以折合成为学分存入到学分银行中,而学分银行必须对于原有专业限制和学历限制的学籍制度提出一定的要求,以此对于学分制进行规范。
三、学分制下高职优先发展所遵循的原则
为促进学分制的改革,高职院校必须要正确的处理好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从属地位关系,引导学生能够选择适合国情,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时指导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但避免对学生的专业选择进行干涉和阻拦。同时应该充分地处理好学生个性发展和高职统一要求之间的关系。学分制在坚持“自由”的前提之下应该把握一定的尺度,必须在满足统一要求的前提之下落实自由制度,这种度也是一些机构在进行学分制当中区别于其他机构的特征。还需处理好学校学分制发展和政策之间的关系,学校的学分制发展离不开社会实际的支持,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对于学生学习时间的长短、学分制的兑换、学籍管理工作等都需要考虑一定的政策支持,也需要正确地处理好与内部新制度和老制度之间的过渡。新制度的确立主要以旧的制度作为前提,在实践时必须充分的立足于实际,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拓宽学生的实际知识为基础,再进行相关管理制度的确定。而在制度的执行过程当中,不能够存在管理空白,也避免存在自相矛盾的状况。最后还需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在学分制背景下等高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做到将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要充分关心所有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四、学分制背景下高职优先发展的保障机制
1.进行多方协作,有效促进发展
进行学分制背景之下的高职优先发展,需有效进行创新发展,这种工作不能通过一个部门来实现,而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所以作为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具体的实际状况,成立新的学分制优先发展相关工作专门机构,并且联合教务处、学工处等相关的科室部门进行专门委员会的确定,在工作过程当中,委员会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和特色要求,出台高职相关创新创业的优先发展政策文件,这样能有效的形成保证机制。保障机制需要包括对于学分的认定、学分的置换方案,也要涉及到关于学分相互之间的标准,并弹性的,对于学制的规定进行确立,还有确保学分管理银行的范围和内容,并且根据相关制定规章制度进行考核和确认。
2.落实机制,加强监督工作
在学分制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优先发展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应有效落实相关机制,强化监控工作,这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十分重要。进行学分制下的优先发展,对学生具有一定的诱惑力,于是会有一部分学生想就此钻空子,片面认为,只要做好这一类的实践活动,就能符合标准,进而可能忽视对于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应要求相关部门出台机制进行制约,对于学生在学分制背景下的一些实践活动的环节进行监控,鼓励学生能投身到实践活动当中,同时也避免耽误专业课程,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存在专业实践搞得好,但专业课程却一窍不通的状况出现。在学分制背景之下,能够使学校的科研活动、技能比赛、科技服务等相关活动的所占比大大提高,所以会有很多自主创业的学生。高职院校需对这些变化采取有效的政策进行维持,应根据实际状况,确立有效保证机制,这样才能有效使相关改变,持久而良态的发展,他能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确保高职的人才培养政策得以改良。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的发展中需要突出自身内生性的发展动力,充分对于自身的内部资源深入挖掘,也应立足于现有的情况之下对外部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充分“借他山之石予以攻玉”,确保自身在激烈的教育背景之下立于不败的地。所以在这种竞争的策略之下,有效的選取学分制并设置学分制也成为了高职机构的一个最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尹芬.学分制下高职的优先发展战略分析[J].交通职业教育,2015(02):4-5+34.
[2]续永刚,马红英,王静.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探究[J].价值工程,2013,32(17):274-275.
[3]汪治.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瓶颈分析与破解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0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