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探析

2019-05-16强军锋邵荣华

青年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

强军锋 邵荣华

摘 要: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历来是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渗透的重点对象,这些因素使得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育更具有战略意义和紧迫性,文章对国家安全教育的内涵和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现状,包括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并针对目前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一、国家安全教育的内涵

所谓国家的安全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得受教育者接受一定的国家安全方面的教育,是指具有一定的国家安全的意识、知识和为国家的安全作出相应的贡献的一种行为。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在不同范围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国家安全教育。

二、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现状

(一)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取得的成绩

在我国目前的国际和国内的形式下,我国民族地区的一些高校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方面做出了一些积极的成绩。首先表现在对于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的设置方面,现在高校都加强了对于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在内容上结合目前的国内和国际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目前大学生进一步彻底的看透国家目前所在的形式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在目前民族地区的高校中,相关部门积极的通过各种载体对于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国家安全方面的教育,这些多种方面的教育使得大学生更加的理解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高校保卫部门在承担保卫校园安全责任的同时,还担负这维护民族团结,发现和处理破坏民族团结事件的职责。

(二)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国家安全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够高

第一,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國家安全教育队伍对于新的形式下国家安全观仍存在着一些狭隘的理解。认为目前国家安全就是指维护民族团结、保护祖国领土完整、打击恐怖分子制造内乱和分裂的势头。殊不知在目前新的形式下,国家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等一些列新的领域。而我国目前的一些民族地区的国家安全教育队伍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转变,还是将国家安全仅仅局限于一个较小的范围[1]。这样的意识是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提高。

第二,由于高校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扎实的现象,自身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缺乏对当前目一些恐怖分子和一些积极煽动分裂主义的内乱分子所造成的事件的严重性。在其思想上并没有形成对于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高度的注意力和警戒心。未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破坏行为,常常披着各种合法的外衣,并大肆宣扬狭隘的民族主义,挑拨民族关系,具有非常强的迷惑性。因此,这也就造成了在目前情况下,高校对已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一些行为没有充分的鉴别能力。

2.国家安全教育的机制不健全

第一,在民族地区的高校中,对于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内容的编排上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在那个年级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内容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合理的安排。另外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相应的教学的配套措施、教学的目标也给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和安排。

第二,对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缺乏培训提升机制。尤其是少数民族师资骨干力量尤为缺乏,教师队伍中的一些成员,例如大学生辅导员,他们与在校大学生拥有完全相同的人生经历和教育背景,面临相同的问题和困惑,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

三、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建议措施

(一)探索国家安全教育开展模式

专职教师的设立为深化民族地区高校与从事国家安全工作的专门机关开展合作奠定基础。兼职教师的选拔,既可以在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中物色,也可以在教育教学领域物色,同时要注重对民族干部和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形成制度化与规范化的定期交流机制。教育形式建立课上与课下结合模式。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作为补充课程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社团活动、聆听专家学者报告、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来熟悉和实践国家安全教育的主题内容。教育效果兼顾理论性与实用性结合模式。在教育过程中,要逐步帮助、带动高校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国际国内重大涉及国家安全的有关问题时,也能够具备前瞻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教育目标统筹专业性与普及性结合模式;对承担民族地区发展研究课题的重点院系,对涉及国际政治、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文化、尖端领域科学研究等重点学科,对在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重点群体开展专业性较强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内容[2]。

(二)营造良好的国家安全教育环境

第一,要做到对大学生良好的国家安全教育,营造良好的国家安全教育的氛围是一项重要的途径作为大学生,只有在耳熏目染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对于国家安全教育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对高校学生生来说是否热爱祖国不仅是道德要求,同时也是对一名合格公民的基本政治和法律要求,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还要突出民族团结教育,以民族团结教育为载体,使国家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影响性更加突出[3]。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的确立,要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前提,以思想政治素质为基础。为此,要把国家安全教育融合到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纳入“两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范畴,使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深深扎根于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落脚点,在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同时,更要激发起他们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通过爱国主义这条主线,把增强国防观念与国家安全意识结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优化教育成效的目的。

第二,加强民族政策宣传力度,营造积极的民族团结氛围。一是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巨大影响,增强向心力。大力弘扬我国实施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的认同、中华民族和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在高校营造积极的民族团结风尚,从根本上消除影响和危害民族团结的事件和言论。二是大力宣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增强凝集力。重点弘扬高校所在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突出成绩,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师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振奋精神,再创佳绩。三是深刻揭露民族分裂势力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阻碍,增强鉴别力。民族地区高校作为民族分裂势力攻击和渗透的重要目标,针对高校师生开展的拉拢、渗透、策反活动,严重影响正常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生活,严重侵害了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益,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认清民族分裂势力的险恶阴谋,自觉同民族分裂势力划清界限、予以抵制、开展斗争,不断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和主动,从而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三)依托高校现有教育阵地,建立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开展国家安全教育需要成熟、稳固、影响力强的教育阵地作保障和支撑,当前在高等教育各个环节之中,新生军训入学教育、高等教育课程教育、校园课余生活等三個教育阵地囊括了高校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时间和空间的全部,这三块阵地也是在高校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的基础平台[4]。此外,由于国家安全教育的特殊性,以及与高校军事教育的相似性和重合性,利用高校军事武装工作的既有平台,能够在短时间推动国家安全教育的开展。因此,以上“三主一辅”四个教育阵地是当前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保障国家安全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四块阵地分属高校学习生活的不同阶段、不同空间、不同性质,四者互为补充、多方影响,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将国家安全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同步启动。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阶段的第一个台阶,抓住入学教育的良好时机,并与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相联系,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入学伊始的军训过程中,增加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提早介入,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步入高校之初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强大吸附能力,上好步入大学的第一课,打牢坚实的根基、打下深刻的印记。此外,还要加强对新入学学生的民族宗教观念教育,尤其是要教育非少数民族学生在少数民族地区学习生活要尊重民族和宗教习惯,积极维护民族团结,避免因制造和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而引发各民族间的冲突,破坏高校的和谐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谢红岭.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3:153-154.

[2]王郁,敬瑞霞,黄铁军.地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建构——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为例[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26-128.

[3]吴丹妮.武陵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创新发展——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新历史起点[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04:130-133+150.

[4]努尔阿米娜·依米提.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家观教育[J]湖南农机,2013,09:212+214.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漫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实施难及整改措施
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