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与“叛逆期”孩子的相处策略

2019-05-16董英华魏荣军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策略孩子

董英华 魏荣军

摘  要: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每个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都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不要认为叛逆期的孩子太难管教,若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并适时地把握,亲子冲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结果了。

关键词:孩子  叛逆期  相处  策略

“叛逆期”是心理学家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人的一生有三个叛逆期,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7-9岁左右,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在12-18岁,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而且还不止一次。孩子的叛逆,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个艰深的话题。家长在孩子有叛逆心理的时候总是暴躁不安,不知道如何处理。一旦孩子进入叛逆期,亲子间的冲突往往会更加剧烈。其实,每个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都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不要认为叛逆期的孩子太难管教,或认为他们的叛逆行为是完全错误的,若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学会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并适时地把握,亲子冲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结果了。

一、与“宝宝叛逆期”孩子(2-3岁)的相处策略

2-3岁是孩子经历的第一个叛逆期,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一叛逆期正在低龄化。在这一阶段,很多家长反映无法很好地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总是不听话,不知如何去引导,所以不仅孩子在经历改变,家长也被这一改变“折腾”的烦恼不已,不知所措。“宝宝叛逆期”的孩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应对:

策略一:理解孩子做某件事的动机及愿望

幼儿期的孩子时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他们还不太懂什么是危险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当成人限制他们的愿望或制止他们的行为时,孩子们就会表现出对成人的不满意甚至反抗,与你背道而驰,喜欢说“我不”等。在这种情况下,大人便责怪孩子“不讲道理”、“不听话”,其实是冤枉了孩子,因为这时孩子独立与探索的愿望强烈于服从,孩子获得新知识的途径就是尝试新奇、刺激的事物。

作为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儿童要自己尝试、独立表现的要求,尽量多创造一些条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或充分的满足后,他们的叛逆行为,叛逆性心理自然就逐渐减少。当孩子的意见和我们的意见相矛盾时,可以利用他们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用别的事物把孩子吸引开,待问题解决后,再找适当的时机去进行说理教育。例如:孩子看见地上有一堆沙子,非常高兴,就抓起沙子往天空中抛洒,弄得地上、头发里、衣服上都是沙子,如果把他拉开,不让他玩,他肯定哭闹着不依,如果我们拿来铲子、漏斗、过滤的网等东西,孩子看见后,馬上就会高兴地玩起来了。这样不仅避免了一场风波,而且孩子通过玩沙,既了解了沙的特性,又开发了智力。由此可见,理解、尊重、暂时满足幼儿的意愿或不合常理的行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迂回教育手段。

当然,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要把握好“度”,不能一味地迁就,否则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投下阴影。

策略二:适当采取“不理睬”的态度

当孩子没有道理而又不能满足他们时,我们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让孩子哭闹,等孩子情绪好转,能听进道理的时候,再慢慢来进行教育。这种方法反复几次,孩子自然知道哭闹、不满也无法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合理的要求,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

“不理睬”是一种教育艺术,当今幼儿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他们不愿成人过多参与自己的活动,束缚自己,否则就会经常对成人表示不满或产生反抗心理。我们不妨在没有危险伤害的情况下,放手让儿童自己去活动,让他们在尝试中吸取教训、经验,品味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乐趣。即使成人想帮助他们,也不要以指导、命令的口吻说话,而要以提醒、探讨等方式,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幼儿也是一个完整的人,有着自己独立心理及行为方式,我们作为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适当地学会“不理睬”,对幼儿的成长有益无害。

策略三:当孩子大哭时,情绪处理四步走

第一步,抱着孩子或者到安静的地方,静静的听孩子哭一会儿,让孩子平静。

第二步,帮助孩子搞清楚为什么哭,是哪一种情绪,伤心还是愤怒。例如:你想玩汽车,可是哥哥不让你玩你好伤心啊。

第三步,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例如,我知道你好伤心,伤心你就哭一会儿吧。

第四步,等孩子情绪平静了,提出新的办法转移注意力,例如,我们去玩沙子吧。

二、与“儿童叛逆期”孩子(7-9岁)的相处策略

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个“小大人儿”了,极力想挣脱父母的掌控,于是就变得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既然孩子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改变,不然头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还会因为没得到恰当引导,变得更加叛逆,甚至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最终无法挽回。针对“儿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化解:

策略一:以身教代替说教

父母习惯于对孩子进行说教,而且带有教训的口吻,令孩子十分反感。比说教更有效的是身教,比如家长天天玩电脑游戏没节制,却训斥孩子不能玩电脑游戏,孩子当然不服气。所以,多说不如少说多做,尤为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策略二:以放手代替管制

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一放手就会闯祸,所以需要严厉管教。不管就会没规矩,把心玩野了。殊不知这样的管教,反而使孩子失去了责任感。为了挣脱束缚,寻求自我空间,孩子就会和家长对抗。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教会孩子为自己负责,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策略三:以顺势代替对抗

这是一种心理学方法。当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时,他会故意做一些事情来气家长,目的是激怒家长,如果家长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使亲子关系陷入僵局。但是如果家长平静地接受他的反抗情绪,孩子就会感觉一拳打到棉花上,使不出力,从而转变态度,与家长沟通。

三、与“青春叛逆期”孩子(12-18岁)的相处策略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具有活泼踊跃、追求真知、渴望被重视、被关注等特点,处于一个人格建立、人生价值观初现、自我转型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人群普遍存在自我叛逆,自我陶醉甚至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问题,因此,注意这个年龄段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尤为重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言语和行为常表现出一种“逆反心理”,如果引导不好,对他们的一生都可能产生影响。

策略一:多些关爱给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为这种爱被没完没了的唠叨、指责、说教给隔断了。对叛逆期的孩子一定要加倍地关心和尊重。尽管他已经长得比你还高,可他还是很幼稚。在心里上,你把他视为大人,在生活上,一定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来关心他,爱护他。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试着把自己的心态放回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那么,相信家长这种无条件的爱足可软化孩子与自己的对立。

策略二:留点空间给孩子

要顺利度过孩子叛逆“危机”阶段,父母和子女都要及早做好“危机”到来的心理准备。父母应该提早学习和了解有关孩子青春期的相关知识,为自己的教育措施做好知识准备。当孩子青春期提早时,他们会感到焦虑和恐慌,迫切地需要帮助和指导,而父母则是他们第一个求助对象。父母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承认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样有人格尊严,是自己的一个朋友,以这样的身份和他交流,不要强迫,要多留一點空间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让他自由地生长。这就像竹笋的生长一样,你要搬掉压在竹笋上面的石头,它才能长成笔直的竹子。

策略三:放些权利给孩子

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一些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1.自主权。“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2.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3.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4.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5.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叛逆期的家庭教育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它敏感、复杂,需要我们做父母的认真对待。心理学家指出,所谓叛逆,有时并不是一件坏事,通过谈心、沟通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家庭关系再次变得紧密。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态度直接决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处,能否使孩子顺利、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时期。

(责任编辑:蓝天)

猜你喜欢

策略孩子
我的手机在哪?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