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姆利则惨案,英国百年无道歉

2019-05-16

环球时报 2019-05-16
关键词:惨案印军大屠杀

候涛

“整

整一百年过去了,英国依然没有为当年对印度人民的屠杀暴行道歉。”今年4月13日是阿姆利则惨案发生100周年,印度多名政府官员再次向英国的“沉默”表示抗议。百年前的这一天,英印军(注: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军队)向近万名手无寸铁的印度和平抗议群众开枪,酿成阿姆利则惨案。百年来,印度一直要求英国道歉,但英国只是“深表遗憾”,从未向印度正式道歉。

该死法案致群情鼎沸

一战期间,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向英国输送大量人员和资源,为英国支撑战事作出巨大贡献。但长期战争带来的高伤亡率、贸易中断、征收重税以及战后通货膨胀等,加深了印度民众的苦难。对于印度民众的不满,英国殖民当局只知道一味镇压。1919年3月10日,英印立法委员会通过《罗拉特法案》,授权警察任意逮捕殖民当局所怀疑的人士,不经审判和司法审查就可以“预防性”无限期拘留。

《罗拉特法案》通过后,印度全国哗然。各大报刊纷纷刊登抗议文章,从学校到大街小巷,人们都在批评这个“该死的法案”。后来的巴基斯坦“国父”真纳当时是立法委员会的一员,他宣布辞职并在给印度总督弗雷德里克·塞西杰的信中写道:“作为对这项法案通过的抗议,我提出辞职……在和平时期通过或批准这样一项法案的政府,不配称自己为文明政府”。另一位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甘地则宣布展开非暴力抵抗运动。

在旁遮普省,局势尤其紧张,罢工活动导致铁路、电报和通信系统中断,有记录显示:“拉合尔几乎所有人都跑到街上,穿过阿那卡利集市的人群多达2万”。英印军认为,印度人可能发起一场大起义,军队需要为最坏情况做好准备。旁遮普省督奥德怀尔也认为,印度人在酝酿一场暴动,可能会在5月左右发生。4月8日,甘地离开孟买前往旁遮普重要城市阿姆利则时,殖民当局立即下令将甘地遣返回孟买。

但民众的抗议活动并没有停止。4月10日,民众聚集到阿姆利则副专员住所前举行抗议活动,要求当局释放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卫兵朝人群开枪,当场杀死多名抗议者。愤怒的人群纵火袭击英国银行。在这种情况下,殖民当局决定调贾朗达尔一个步兵旅到阿姆利则弹压民众,一场血腥大屠杀即将发生。

报复“不顺从的印度人”

4月13日上午9时,英印军准将雷金纳德·戴尔率部队在阿姆利则市区耀武扬威,宣布晚上8时后实行宵禁以及禁止四人及以上的游行和集会。当天下午,数万当地人聚集在阿姆利则金庙附近的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许多人只是去那里参加每年一度的丰收节庆祝活动而已。戴尔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他亲自率领一支由90人组成的部队抵达现场。英印军抵达后先封锁广场狭窄的出入口,并在广场上架起机枪,紧接着,戴尔没有发出任何警告就厉声下达开火命令,士兵们向密集的人群扫射。据戴尔的手下后来回忆,在英印军不断扫射下,“这些身穿白袍的人还没来得及晃动一下身子,就已被子弹击中扑倒在地。”广场内的男女老少尖叫着试图逃命,但他们根本无路可逃,很快,尸体一层又一层覆盖了整个广场。大屠杀持续将近10分钟,直至士兵们打光几乎所有子弹,戴尔才下令停火。据目击者称,在广场一些区域,尸体堆成约3米高的尸山。戴尔后来坦言,他这么做不是为了驱散集会,而是为了惩罚不顺从的印度人,“让印度人牢记不顺从的代价”。

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旁遮普省督奥德怀尔和驻军司令戴尔下令实施全面戒严,严格封锁大屠杀消息。旁遮普英国殖民当局一开始编造谎言,声称英印军击败暴乱武装,战功卓著。但由于事情实在太大,稍后只好扭捏承认“确实有少量人员伤亡”。几个星期后,大屠杀的消息从阿姆利则传到印度各地。在各方压力下,英印当局指定亨特委员会展开调查,亨特委员会确定379人中弹身亡、1137人受伤。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独立调查显则示,英印军在阿姆利则惨案中杀害了近1000人。

一些历史学家称,阿姆利则惨案是英国殖民者在自掘坟墓,加速了英国在印度统治的终结。许多原本温和的印度人因此放弃了对英国的忠诚。

印度诗人泰戈尔于5月22日获悉大屠杀消息,为表示抗议,放弃英国男爵爵位。作家尼拉德·乔杜里当时还是一名年轻学生,他后来写道,“哪怕只想到阿姆利则这座城市,对我们的心灵都是一种折磨。”然而,在英国国内,报纸却争相吹捧戴尔,把他描绘成“拯救印度的英雄”。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保障法令》,保护所有与大屠杀有关的官员和军官免受起诉。对于英国方面倒行逆施,印度人怒火中烧,印度民众决定团结起来以争取国家独立。

时任英国陆军大臣丘吉尔和前首相阿斯奎斯认为,英国政府的做法对英国统治印度不利。但陆军高等会议只是让戴尔以上校军衔退役,并没有任何进一步惩罚。1927年7月24日,62岁的戴尔在英国萨默塞特郡一个村庄悄然去世。

只有“遗憾”没有“道歉”

百年来,印度一直要求英国对阿姆利则惨案道歉,但是英国的表态一如既往,只有“遗憾”没有“道歉”。1961年和198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两次访问印度,均未对阿姆利则惨案发表公开评论。1997年10月,女王第三次访印。在女王访问阿姆利则市时,抗议者高喊“女王,滚回去!”菲利普亲王看到纪念场所写着“2000人被英印军杀害”时,竟告诉导游“这有些夸大”。他的这一言论被批评为“英国王室没有良心”。

2013年,戴维·卡梅伦成为首名访问阿姆利则惨案现场的英国首相,他在纪念馆献了花圈,将阿姆利则惨案描述为“英国历史上一个令人深感可耻的事件”,但仍没有正式道歉。《印度电讯报》称,“近一个世纪后,英国领导人还是说不出对不起。”2017年,印度政治人士沙希·塔鲁尔提议,2019年阿姆利则惨案百年之际是英国道歉的“好时机”。2017年12月6日,伦敦市长萨迪克·汗访印期间也呼吁英国政府对大屠杀道歉。2019年2月,英国上议院开始讨论阿姆利则惨案。但在阿姆利则惨案发生100周年前夕,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只是称这起事件曾是英国历史上“一道耻辱伤疤”,但她还是没有正式道歉。▲

猜你喜欢

惨案印军大屠杀
一天全歼“王牌旅”
巴基斯坦释放被俘印军飞行员
1967年,解放军一个月内两次打退印军入侵
兔子惨案
容光焕发
职业风险
反思?
死神来了
克什米尔雪崩 17名印军士兵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