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文字
2019-05-16陈琪ChenQi
陈琪 Chen Qi
1 陈琪 光阴的故逝-2 雕塑互动装置 120cm×95cm 2018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流淌的文字”是你作品中常见的元素,这一元素是怎样出现并展示的?
陈琪(以下简称“陈”):从木雕作品《事木字》到装置作品《流言非语》和《光阴的故逝》,我都运用了文字叙述这一艺术语言呈现方式。但这种文字绝不是和作品的观念没有关系,而是很好地服务于我的作品观念。作品《事木字》是我对火灾现场的一个调研,我得知了火灾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从而将文字资料用不同的字体雕刻在被烧坏的房梁上,形成文字叙述下的现场感,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事件的瞬间凝结。《流言非语》则是我对城市下水管道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以及与人的关系的思考。下水管道贯穿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与人际社会有直接的关联,我认为不同的人用过的水携带了一定信息量,它们在管道中的交织融合,也是信息的融合。而《光阴的故逝》中有记忆感、历史感的报纸是我灵感的来源。观众输入的内容通过投影仪转换在木制框装裱的报纸上,文字图像随着真实的水流动下来,带给观众光阴流逝的动态效果。
当:你怎样看待文字这一媒介?
陈:在我看来,文字就是一种雕塑材料,我可以用它塑形,表现空间、体积,也可以体现观念。
当:很多时候,你的作品中的文字由观众来书写,相当于作品的一部分意义交给观众来生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
陈:人一出生就在被记录,人自己也在做记录,而用文字作记录是最常见的方式。我的作品和观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觉得作品和观众一定是有联系的。比如《流言非语》中,观众能很直观地感受到自己书写的文字在水流管道中流淌,从而体会信息的传送方式。一件成熟的作品是自己由感而发完成的,同时能令观众产生共鸣,观众的参与也是我作品的一部分。
当:《流言非语》中pvc管体现了你对雕塑语言和材料的把握,就雕塑语言来讲,流动的水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陈:流动的水是我作品的呈现方法,同时也是管道当中应该有的东西。虽然我把污水换成了干净的水,但是我将污水所携带的脏东西看成和人有关的信息,将这种信息量转换成观众输入的文字,因此叫《流言非语》。“流言”是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而是一种材料,一种雕塑的材料,是不同人携带的信息。
2 陈琪 那人那事 综合材料 程序控制 尺寸可变 2018
当:在《光阴的故逝》中你用水来讨论时间,让人想到“似水年华”这个词。图像与文字记录下某一时刻,而流水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逝去。泛黄的报纸、潮湿感、水渍都提醒着我们上一秒还存在的东西,但它们已经消失无踪。这是一种可感的、诗意的体验。请谈谈你对时间和记忆的体验和理解。
陈:报纸这一元素具有时效性,本身就是用来记录时间和事件的,正如“似水年华”这个词。纸和水也与我有莫大的关联。儿时我对大姨父办公桌上的旧报纸印象十分深刻,作为文人的大姨父时常会拿旧报纸用来练字,所以大家会看到我的作品中,无字旧报纸上面有我记忆中的字迹。最后是观众被抓拍的图像和输入的语言被“印上”报纸的体验。当然,到这个阶段作品已经不仅仅是展示时间流逝,它还会引发关于普通人和名人上报的一种讨论。同时,报纸上的日期每天都在变化,我想让普通大众和报纸上的重大事件、人物形成对比,让我设计的报纸在新的媒介下给参与者更多的思考。水的冲刷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让参与我作品的人去思考、关注当下。与此同时,观众也是我作品的一部分,有了他们作品才完整。
当:你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陈:我平时比较喜欢看剧,各种类型的都看,也会听一些音乐和戏曲,还喜欢散步。相对而言,我看的东西都比较繁杂。其实我很多方案都是在洗澡时或者散步时想出来的。我总是观察生活当中偶然遇到的有意思的现象和物品,并运用到创作当中。作品就是这样通过联想创作出来的。
当:你的作品大部分是互动装置,科技和跨媒介给你的创作和思考带来的变化是什么?
陈:只能说科技和跨媒介对我今后创作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一直对其保有一种相对中立的态度。一直以来,我都把科技,比如软件工程技术、影像技术、电器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自动化以及生物化学等看成是雕塑的材料,无所谓高低、先进与否,主要看它在作品当中的应用是否合理、出彩,如果不是,肯定会舍弃不用,不能为了使用科学技术而抛弃雕塑作品的本体。而跨媒介让我觉得雕塑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有更多有趣、有意思的结合等着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