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研究

2019-05-16侯宝川HouBaochuan

当代美术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藏区藏族油画

侯宝川 HouBaochuan

1 夏培耀 三月雪 油画 91cm×116cm 1995

2 张方震 藏北牧群 布面油画 60cm×80cm 1980

西南的地貌千姿百态,山川变化延绵,具有迷人而生动的自然魅力,与此同时,西南地区也是一个人文气息十分浓厚的地方,由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多在山区,与外界的接触不那么便利,因此保留了更为淳朴的民风民俗,如藏区等少数民族地区都张扬着一股朴素而热烈的生活活力和对生命的热情。上世纪许多艺术家都有在少数民族写生的经验,从这里生发出来的艺术带有地域精神与民族特性。正是西南独有且丰富精彩的地理人文环境,给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天然的地域风光和民族特色,不断吸引着艺术家们在这里进行写生,激发创作灵感。

一、西南油画创作中少数民族题材的表述

少数民族一直是油画创作题材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艺术家们不断从各地到西南地区进行写生,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油画的创作,此类艺术写生经历更是推动了艺术家自身的创作。其中,藏族题材的写生尤为突出,通过对以藏族地区为题材在西南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种表述:

第一,地域生存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油画艺术语言和形式的探索成为艺术家们一个自觉的行为,而少数民族题材油画的发展使艺术家在油画与少数民族题材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艺术家们带着创作愿望来到藏区进行写生采风,深入少数民族生活寻求一种生存体验感。

《西藏组画》和《泪水洒满丰收田》的创作与陈丹青的两次进藏经历息息相关。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当时正是陈丹青第一次进藏,他根据自身所感所见,创作了现实主义题材的《泪水洒满丰收田》。画面描绘了一群身处金色麦田的藏民从收音机里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之后,纷纷悲伤落泪的场面。整个画面是金黄色的,而藏民的衣着却是深色的,这种画面明度和色彩的对比,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反差,更能突出藏民的复杂情感,使画面具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画面表达出的原始质朴、不经粉饰的情感正是来源于艺术家对于自身藏区生活的体验与收集。

陈丹青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创作于第二次进藏时期,被公认为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西藏组画》由七幅不同藏族生活题材的作品组成,描绘了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片段,画幅尺寸控制在一米之内,使得画面具有日常生活的平易近人感。在《西藏组画》的创作中,艺术家本人曾坦言道,自己当时并无创作组画的打算,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与创作需求之下,选择了一种小尺度、多画幅、日常性的创作思路,每幅画都力求简单真实。由于这些出发点,艺术家才创作出了《康巴汉子》《牧羊人》《母与子》《朝圣》等七幅组画。“倘若没有画中一个个美丽的西藏男女赏我激情与能量,我不可能画出这批画。”陈丹青曾经这样回忆道。陈丹青《西藏组画》将视野专注于民族题材、专注于生活的真实,将理想主义转化为浓郁的生命力。其中《牧羊人》画面中那对拥吻的情侣,表达出了真实热烈的情感,男人强悍有力的背影,女人笨拙僵硬的动作,这些看似不和谐的元素却赋予整幅画面全然不同的美感。用传统西欧写实手法描绘原始的乡村生活,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真实感受,反映出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仔细观察和不同人物形象的挖掘。

3 冯星平 藏族青年 纸面油画 53cm×38cm 1977

第二,对于藏区文化经验的借鉴。艺术家通过实际生活体验,寻找由外在表相的歌颂转化为内心情绪的抒发。挖掘最原始的乡土味道、最纯朴的人性和最接地气的生活,对于生活细节和人物细节的描绘。本文选取董希文、艾轩以及周春芽为代表例证。

在藏族的写生创作中,不得不提董希文的三次进藏之旅。1954年第一次进藏,董希文创作了《春到西藏》,描绘了康藏公路的沿途场景,在画面的蓝天白云中,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家当时的一种心境。画面的色彩清新而明朗,表现出西藏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远处天空中蓝色的后景与云朵的点缀,与近处的花树浑然一体,形成了以平面方式进行立体呈现的空间感,构成了旋律之线与斑斓之色的交响,清新朴素,意洽神畅。第二次入藏,他创作了更多的藏区人民的形象,写生创作的《藏女阿管》《毛尔盖的黑水姑娘》《毛儿盖盛会》等作品中,勾勒、平刷的潇潇洒洒,情绪的奔放生动已经跃然纸上。第三次入藏创作了《山歌》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呈现的勾线平涂来自于扎实的油画造型经验,具有强烈的现代形式感,以及描绘现实情状的鲜活感,与敦煌壁画中宗教题材的运笔和构图方式完全不同。这既是地域人文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对于写生画面的最原始味道的追求。

1973年,艾轩随着分配的军队到了四川阿坝地区,这是艾轩接触西藏的开始。在对艺术家的采访中,艾轩曾说:“有一种情感的基础,是对世界潜在的感觉,我以往没有被发掘出来的,在藏区被发掘出来了。我心中常想,有一个孤寂的地方,可以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它,在纷扰中寻找到一份宁静,在西藏,我找到了这种感觉。”在四川阿坝地区,艾轩长期和当地的牧民们生活在一起,能够接近最真实和自然的藏区人民和生活原貌,藏区的气候有时一天会经历好几种不同的季节,早晨很冷,中午很热,下午还有可能下冰雹,还有飘雪。当时心生感触,在这种自然环境的恶劣中感知到人的渺小,随后便开始转向对于这种自我艺术的抒发与对于藏区民众的自我关怀。1随后,几乎每年艾轩都要到西藏进行写生采风,寻找合适的模特。在《安曲的冬日》里藏族女孩清透的双眼直击内心,这双眼睛中的懵懂与对未来的憧憬令人心生触动,这与艾轩的写实功力不可分割。艾轩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更好地刻画出人物的灵魂,单纯的画面构成也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特点。忧郁的眼神、荒凉的背景和简单的构图似乎成为了艾轩的一种绘画符号。

1980年,周春芽初到阿坝草原,在那里生活了半个月之后,淳朴、率真的藏民与藏区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藏区之行后,他带回了一整本有关藏区的人物、风景等写生创作小稿,《藏族新一代》以此为原型诞生。在《藏族新一代》中,画面以一种绘画性的方式表达了对于藏区及少数民族同胞的文化生活经验的借鉴与关怀。画面中豪放的线条和笔触压制着写实性,刻意的刻画对象的平面性和形式感,目的就是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冷静客观的写实手段来表达一种异域风情,而也只有这种线条感和笔触感才能表现藏区人民豪迈和爽朗的人文精神。

4 魏传义 藏族青年 47cm×34cm 1978

二、少数民族油画写生对于创作的意义

分析艺术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油画创作路径,不难发现在这种少数民族地区的采风写生活动对于他们的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独特的民族生活体验能帮助艺术家把民族风俗介入艺术。在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生活中,艺术家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民族的独特面貌,在创作中才能自然地表现这种浓厚的生活风俗和新鲜的自然环境。一段具有细节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少数民族采风创作经历才能使创作出的作品具有生动而真实的情感。人物形象的真实观察和收集与描绘,反映在更为生动细节的刻画和自然的面貌上。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的写生采风有利于推动艺术创作。艺术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油画创作中,要深入到少数民族生活中去,使民族文化以真正客观完整的形态进入艺术,只有真正体验到民族文化的审美特征所具有的真正含义,才能创作出合适的语言表述它。感受到创造新的艺术语言所需的灵感和冲动,最终在作品中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怀。

注释:

1.艾轩.艾轩写实主义油画艺术[M].2003。

猜你喜欢

藏区藏族油画
一张油画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油画《塬下》
油画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