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红权:从“机械手”到“救火员”
2019-05-16张明蕾
本刊记者_张明蕾
魏红权,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
凭借高超技能和解决复杂质量问题的能力,先后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北省劳动模范等三十余项殊荣。
5月3日,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向社会发布2019年“最美职工”榜单,魏红权名列其中,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早上7点,离规定到岗时间还有半个小时,魏红权已经在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中小件加工厂的工作室里忙活开了。提前到岗,整理头天收来的“疑难杂症”,排好今天巡查的路线图,是他如今的工作习惯。若是回到四五年前,魏红权可没有坐办公室的时间,你只能在各个装配车间里看到他穿梭的身影。那时他被同事们称为“超精密机械手”,擅长处理机械零件的精密加工和各种刀量具的制造与修复。
善于动脑,专注创新,34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让魏红权从一个钳工岗位上的“超精密机械手”转变成了一名车间疑难杂症的“救火员”,今年还“升级”成了全国“最美职工”
一双手
“我师傅选徒弟时说我个子虽然矮,但四肢发达有力,一般人的手没有我手大。”魏红权摊开双手比划着。那是一双典型的“钳工手”,粗糙而干燥,掌心和指腹长了老茧,有些地方还蜕了皮。而他的“金字招牌”也正在于这双手。
批量生产的机床总会出现综合精度易超差的质量难题,而某些零件精度就算差了0.01mm,装配时都难以契合。经过在工作中多年反复实践,魏红权摸索除了一套超精密工作法——“化学刷削”+研磨棒,也就是在物理化学双重作用下,通过手工研磨,使零部件精度达到甚至超过机械生产的精度。“手工研磨出来的零件横截面,可以当镜子用。”魏红权随手拿起一个零件展示着。
研磨一个零件,通常需要20分钟的不间断操作,期间会多次接触物理和化学试剂,双手蜕皮不可避免。在这双手下,公司300多台机床产品因综合精度超差而无法交付用户的技术难题被攻克,魏红权也有了“超精密机械手”的称号。
超精密工作法诞生之后,便解决了多个重大项目中的超差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DL250超重型数控卧式铣车床主轴顶尖锥孔出现精度超差难题,魏红权通过对轴向轴承的提精和采用对主轴锥孔自磨和研磨的加工方法,确保了产品质量。该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限制,成功为国家战略装备的研制提供了关键的加工技术保障。同时,他解决了国家“863”计划项目中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立式加工机床铣轴、万能旋转摇摆铣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精度超差难题,获得2011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一颗心
从入门时起,魏红权就是一个有心人。那时,别人下班后,他还常常留在车间苦练基本功。利用业余时间,他先后学会了车床、铣床、磨床等多种精密加工机床操作方法,掌握了较为全面的零件精加工技术。当他有机会去其它企业参观时,总会特别留意别人的加工方法。“即使不是同一零件,加工方法也是可以借鉴的,技术工人需要不断积累。”魏红权强调。
经验的积累和眼界的扩宽,让魏红权走上了创新之路。数控龙门铣床设备的关键零件——高精度分度齿盘要求平行精度为0.005mm,机器难以实现。他动手自制平磨夹具,以磨削代替研磨的方式,削除了电磁盘对工件的弹性变形,使其平面性精度达到0.002mm,加工效率提高了20倍以上,这一操作法被广泛用于多种同类型零件的加工。
魏红权主持试制了华工激光研发的多功能数控激光焊接切割复合加工机床,攻克了该设备各激光聚焦部件的往复运行精度要求高、聚焦无误差的难题。目前该产品已替代进口产品,实现国产化批量生产。
在承担为某中德合资企业生产28套多种汽车专用模具过程中,德方并没有特别设计细节。魏红权提出了降低冲载力能够提高模具冲剪质量寿命的方法,获得德国专家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一张嘴
能够从一个“精密机械手”转型为一名“救火员”,得益于魏红权的不藏私。“当年跟我一起进厂的120名工人,如今剩下不到40人,越来越少了。”魏红权感叹道。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紧缺,让他在技术应用推广上尽心尽力。
2014年,在公司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下,魏红权将自己多年的加工技术进行了总结,提炼成一套套便于学习和操作的方法,在公司内部宣讲、推广,如“化学刷削加工”操作法、机床主轴锥孔跳动超差提精修复操作法、提高机床主轴精度的装配操作法、用磨削方法代替研磨的精加工操作法、用二氧化钼溶液浸泡砂轮磨削特殊材料的操作法等等。同时,他积极开展师徒传帮带活动,先后带徒10人,包括高级技师4名,技师4名,均在公司一线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对学徒言传身教,倾囊相授,为公司的发展创新储备关键技能人才。
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徒弟们的成长成才,让魏红权不用再奔波于各大车间之中,如今虽然仍服务于全厂,但送到他手里的基本只是“疑难杂症”了。零件达不到要求,装配车间精度达不到要求,现场师傅们解决不了,就会通过调度上报,或者直接电话联系。“我现在就是个119。”魏红权笑道。在他眼中,一名好的技术工人就应该具备临床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一名工匠或最美职工,除了敬业爱岗,还应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进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