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为什么行

2019-05-15林燕

紫光阁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子源中科院东莞

林燕

广东东莞,大朗镇水平村,坐落着我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这项占地400亩的工程,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它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级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质材料微观结构,对我国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运行散裂中子源这样的大科学装置,离不开一支有生命力的高水平科技队伍。在项目落地的第一天,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东莞分部党组织积极倡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年轻人的培养。

这项“国之重器”,90%以上的装置设备为自主研发并实现国产化。最终由年过七旬的陈和生院士以及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科研团队缔造而成。

投资23亿的工程,如此年轻的队伍,虽然国内外同行从立项开始就质疑:行不行?但时间给出了答案。十年,中国散裂中子源从无到有,首次打靶即获得成功!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中国散裂中子源科研团队书写下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

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

科学研究是一份荣耀的事业,也是一份寂寞的事业,有勇气追逐它的人,敢把自己的人生与科学画上等号。2008年,齐欣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家人希望她能去高校工作,顺带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但是,她放不下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非常希望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散裂中子源工程中。

齐欣加入了散裂中子源项目电源组。工作起来没有上下班之分,她聊到,有一回,睡前还在冥思苦想技术方案,不得其解。凌晨四点多突然醒了,灵光一闪,找到答案了!她当即起床,赶到实验室,一验证,果真如此!

侯建国、李和风为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揭牌

“我可能做梦都在想。”这样的欢欣时刻,齐欣津津乐道。但现实令人忧伤:女儿留在北京上小学,作为妈妈,她感觉自己把孩子“丢了”。一直激励她前行的母亲突然倒下离去,作为女儿,“亲不待”留给她深深的悲痛。而且,工作大部分时间也并不顺利。齐欣有过迷茫,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带领她走过迷茫和怀疑的是“为国家作贡献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她问自己:“人的一生中会有几次这样的机会呢?”

现在的齐欣,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成功兆瓦级谐振电源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原创性电流谐波注入解决了动态磁场的控制问题,控制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她还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但是,齐欣觉得荣誉代表过去,前面还有更多的难题在等待她攻克,个人工作新的五年计划早已摆在案头,要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孙志嘉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核电子学专业毕业时,也犹豫过要不要选择通信等既热门又高薪的工作。但他想更喜欢小时候那个想成为爱因斯坦的自己“,当初选择科技大学并不是为了以后多赚钱,而是想真正做研究,为中国科研事业作些贡献。”

他负责研发的探测器,相当于散裂中子源中子谱仪的“眼睛”。初到大朗,散裂中子源项目还在起步阶段。从2007年到2016年,他的团队一直在做试验,周而复始,过程极其枯燥“,百分之九十几都是在做准备工作”。

2017年11月,孙志嘉团队自主研发的探测器顺利达到了预期指标,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彻底改变了我国中子谱仪探测器依赖进口的局面。孙志嘉如愿找到了“为国家科研事业”而奋斗的自豪感。为了方便工作,他放弃北京户口,选择把家安在东莞。

“我喜欢这份工作。”在采访中,这是记者听到的最多的话语。科研人员们干脆把散裂中子源比作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仍心心念念。而那些已经有孩子的中年人,也仍以事业为重,在遇到家庭困难时,几乎没有哪一个选择退出。

他们的幸福标尺,是居里夫人的名言:“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它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选择了科学梦想,来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这里一无所有。要让一项大科学装置从一片荔枝林中拔地而起,意味着他们也选择了与风霜雨露为伍,与星光长夜相伴。

“我没想到自己又回到了农村。”通用团队的李继红说。他还记得,初来水平村,是从涵洞过来的,周边连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与他熟悉的北方农村不同,这里雨季较长,一下雨,工地上全是黄泥,一脚踩猛就陷了进去。底面都衬着铁皮的铁头鞋,一个雨季总要穿烂几双。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暑热和蚊虫。南方夏季也长,在地下隧道工作,如在蒸笼。汗水能把全身的衣衫湿透,蚊虫叮咬出的伤口长时间不消。这样的环境,容不得人有半点幻想,倒逼出本领的增长。在土建工程延误一年多工期的情况下,为保证对国家承诺的竣工时间“后墙不倒”,通用团队背水一战,将设施安装调试与土建施工并行。最终,他们以成倍增加的工作量,换回了宝贵的时间。

其实,参建项目时,他们大多只有二十四、五岁,刚刚毕业。事后,总工艺师林国平总结通用团队的成功经验,并在同事间推广,核心只有一句话:要敢于向年轻人压担子!

直线射频团队负责人李健也爱夸奖团队里的年轻人,每每提及,眼圈泛红。从2014年8月开始,美国进口的四台速调管陆续出现问题,必须运回美国厂家返修,其中一台甚至出现了两次返厂维修。李健說当时都绝望了,问题无法解决,工期在一天天逼近。每每调试高压设备时,只要高压一升,他的血压也跟着升上去。最后能够坚持下来,李健说还真亏了有一个特别能抗压、特别能吃苦的团队作为精神支撑。为了抢进度,他们一直维持着相对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经常加班到深夜、几乎周末无休,除了开会、吃饭,大部分时间都在设备楼度过。经历三年多的刻苦攻关,在2018年春节前,终于圆满完成了散裂中子源最后一个硬件设备任务,确保了整个散裂中子源工程国家验收的时间进度。

中子,谁的肉眼能看见它?这些人却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它。

以爱护之情育人才

做大科学工程因为没有专门的人员费,所以收入偏低。散裂中子源400多名科研人员,高学历、高职称,离职率却也是偏低的。事多钱少,高能物理研究所是靠什么把人才留住的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说的最多的是高能物理研究所“氛围非常好”。

一个单位的氛围,不会是天生的,要靠几代人的传承,靠每个人的努力和爱护。齐欣记得,刚担任电源组组长时,领导专门找她谈话,希望她能团结好自己的队伍。齐欣认为,在日常的相处中,领导早已把这些教给了她。

同样的,这些年轻人对前辈的引领和奉献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张俊荣从海外学成归来,获聘中科院“百人计划”,负责散裂中子源的软件系统和数据分析。“陈和生院士对每个系统的具体工作和每个方向的发展趋势都了如指掌,让我们感到十分钦佩。陈院士始终把握着整个领域的大方向,带领我们一直向前。”他说。

许守彦是物理组组长,他所在的物理组需要24小时参与值班。问及“辛不辛苦”?他说,“大家都是这样的。我们的王生老师,只要在东莞,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雷打不动呆在控制室。我们一看到他在,心里就很有力量。”作为高能所东莞分部副主任,王生很少对年轻人说教。而年轻人,却在默默地向他看齐。

同样的,这些年轻人对高能所“以爱护之情育人才”也深有体会,记忆犹新。

2007年,年轻人刚到单位,项目还未动工,居住与办公场所成了问题。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院落里,能空出来的房间都空出来了,居住安排在地下室,办公安排在食堂二楼。没有经验不怕,有老师带,跟其他项目学。条件虽艰苦,但人们的精神是饱满的。“爱护人才,创造条件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研究是我们高能所的传统。”东莞分部党政办副主任刘忱说。招来的这些人,除一人继续深造,两人考上公务员,其余全都来了东莞。

所领导关心的还有这些年轻人的入党问题。东莞分部党组织从一个异地的全新基层单位组建开始,在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党员队伍。在实际工作中,东莞分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真干、实干之风,保质保量完成了工程任务。分部党总支连续多年在高能所党委的年终考核中获评优秀,并多次在院所举办的各项活动中获得荣誉。

当然,各方精英荟集、个性迥异,又能在一个集体中如此团结一致,缘于他们共同的价值追求。答案在陈和生院士手里。他说最想传给年轻人的有三样:严谨的科学作风、对国家科学事业的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为梦想插上翅膀

这些年轻人能把论文写在东莞大地上,与东莞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有关。

2006年,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在寻找合适的建设地点。广东省发改委得知消息后随即向省主要领导汇报,希望能把该项目引进广东,促进珠三角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动一些大型科研项目的实施。广东省发改委的提议得到省领导的支持,仅仅两个月后,中科院团队便应邀先后前往政府推荐的三个地方——珠海、广州萝岗和东莞进行实地考察。中国散裂中子源落地东莞大朗,原因之一是这里地质结构稳定。十二年前,项目建设之初,正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开始的时候,松山湖一带到处都是工地。这么多年过去,刘忱亲身感受到了东莞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的巨大成就,亲眼看到了一批高科技企业、众多科研机构在东莞聚集、壮大,东莞这座城市的服务意识和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深深打动了她。

现在,东莞分部近400名科研人员,有一半安家东莞。依托散裂中子源,东莞市正规划建设总面积约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中子科学城的建设,寄托着东莞市的雄心壮志:成为未来改变广东省乃至中国在全球基础研究和科技产业创新格局地位的重要平台。

作为青年,生逢盛世,实为幸事。乘东莞转型升级的东风,他们以梦为马,驰骋过希望的田野,不负韶华。

图片新闻

中科院“信念·奉獻·西部情怀”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揭牌

3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信念·奉献·西部情怀”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举行。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中科院副秘书长、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和风出席揭牌仪式。

侯建国肯定了西北研究院一代代科研人员满怀科技报国信念,扎根西部,开拓奉献,把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西部大地上,把心血和汗水倾注在沙漠戈壁和冰川冻土上,为国家解决生态、环境、资源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希望通过建立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接续传承牦牛精神、骆驼精神,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牢固树立扎根西部、服务西部、开发西部的西部情怀,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大西北。

侯建国、李和风为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揭牌

中科院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是中科院开展“讲爱国奉献、当时代先锋”主题活动的重要载体,“信念·奉献·西部情怀”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是中科院第五个也是在西北建立的首个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猜你喜欢

中子源中科院东莞
“超级显微镜”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
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冷源系统设计
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
东莞可园琴事
东莞长联
中科院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中科院专家:京津冀何以成雾霾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