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 政策口袋越扎越紧
2019-05-15文丨众观
文丨■ 众观
时间进入3月份以来,高校自主招生密集启动,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40余所高校公布了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观察各高校发布的简章,招生规模明显下降、部分学校取消文科、报名门槛进一步提高、分数优惠有所降低、需进行体质测试等特点值得考生关注。
史上最严?
自主招生,或许对于大多数的考生来说,是一场与己无关的战争,这个只属于尖子生或者“有门路”学生的“小高考”,多年来一直在“弥补应试教育的短板”和“增加了教育的另一种不公平”等多种声音中徘徊。而随着2019年1月份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自主招生“凉凉”的声音也甚嚣尘上。
2003年,首批22所入选国家“211工程”的重点高校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各自拿出5%的招生名额进行自主招生,旨在弥补高考应试教育的短板,让更多“偏才”脱颖而出。
之后,自主招生的规模逐年扩大。到2018年3月教育部公布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名单,已有90所。而报名人数也在不断扩张,自2015年开始,报名人数不断刷新高,到2018年,数量已达到83.7万人。
今年,高校自主招生名额不仅仅是减少,甚至达到了“拦腰砍”的程度。
有媒体统计了20所985高校,发现削减名额达2293名,相较于去年5065的招生数,缩减幅度超过45%,已接近一半。
其中,中南大学计划招生120人,缩减300人,缩减幅度甚至超过70%!
也就是说,今年要想上国内最顶尖的高校,通过自主招生这条路的学生,已经被关上了半扇门。
人数削减是一方面,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也让自主招生这条路三步一门槛。
今年,清华大学人文社科类、法学类等文科类计划被取消,引起轩然大波,清华大学招生办连忙辟谣——取消文科专业属于误读。
取消文科招录虽然很显眼,但只是系列举措的其中之一,无需过度解读。
必须承认,相对理工科而言,人文学科难有纯粹客观、一板一眼的评价标准,饱受质疑和诟病的申请材料造假、降分空间太大等乱象,也的确更多存在于文科领域。在未能建立更完善的评价体系,探索到更好的机制之前,一些高校取消纯文科的自主招生,其实是严谨审慎,让更多文科学生有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不但不是歧视,反而可视为一种保护。
相比理科生,文科生确实少了不少机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理工类高校婉拒文科生,甚至连南京师范大学这样的师范类高校,都取消了人文类和外语类的招生计划。
往年大批60分优惠的考生,今年只能拿到20分,降至一本线录取眼看就要成为历史。
在已发布自主招生简章的76所院校中,只有12所院校保留了“降一本线录取”的大额降分优惠,而且口径出奇一致:特长或潜质特别突出、少数优秀学生才有资格。
还有一招杀手锏堵住了不少学生的去路:论文和专利不得作为申报材料。
统计发现,已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明确提出此要求,院校数量超过20所。
同时,按照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布的自主招生进程安排,6月10日至22日是试点高校组织考核的时间段。从考试内容和形式看,除了传统的笔试和面试,体质测试也成为众多高校纳入考核的内容。
观察各校的招生简章,各校体质测试的项目和评价标准各不相同,部分学校仅将体测成绩作为录取参考;部分学校将体侧成绩纳入总分;也有不少学校对体测不合格学生“一票否决”。
清华大学规定,学生需参加体质测试,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运动试验、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无故不参加者将取消其获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认定的资格。对于可以获得自主认定优惠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优秀者,将给予额外的5分降分。
未来何去何从
虽然遭遇“史上最严”自主招生,依旧有很多学生和家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个第二战场中。
2014年9月,上海、浙江作为全国试点地区,率先启动新高考;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被列于2017年第二批试点,随后将在全国铺开。在这波高考改革的大潮之下,作为高考补充的自主招生,是否受到了影响?
新高考即学生不再单纯选择文科、理科,而是在数学、语文、外语三大主科之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6科中选3科进行水平测试,即“3+3模式”。此外,还会进行批次合并。
有人质疑高考改革会使自主招生受阻,认为新高考选拔人才与自主招生选拔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都是为了培养专业型人才,认为自主招生已经失去了价值。
其实不然,两者并不是零和关系。
自主招生一直都是高校招生的非主流,将来也不会成为主流,高校自主招生的名额一直都限制在5%以内,没有放开过。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也曾对媒体表示,高校自主招生比例目前来看还不会扩大,因为自主招生中确实还存在些问题,要怎么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019年1月4日,教育部就给自主招生踩了一脚急刹车—《关于做好2019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被称为史上最严自主招生规定,这给市面上买卖奖项、论文造假等现象敲响了警钟。《通知》中规定要严格报名资格条件,严格制定录取标准,严格控制招生规模,高校要在上一年录取人数基础上适度压缩招生名额。对此,不少专家表示这次对自主招生的规范一定是好事,不能因为个别造假或钻空子的人,而否定全盘。有漏洞一定要补,这样才能保证“两全”:既让高校的基础学科、特色学科选到匹配的优秀人才,又能充分保证公平公正。
近些年来,从教育管理部门到各高校,都把严控自主招生质量、堵住招生漏洞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从多所高校已经公布的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来看,名额缩减、专业调整、门槛有所提高、优惠更趋严格已成趋势。特别是在单科成绩、论文、文科类竞赛奖项等方面,要么有了更加统一严格的标准,要么干脆取消加分优惠。由此可见,今后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口袋”将有可能会越扎越紧。
高校自主招生务必秉持“不患寡患不公”的理念,宁缺毋滥,公平优先。既要革除“一考定终生”的弊端,又要避免沦为“另一种形式的不公平”。从今年各高校招生简章看,“提高门槛”成了招生主基调,这里有提高招生质量之需,也有回应公众对招生公关切之意,更有维护高考制度严肃性、权威性之考量,一举多得,值得点赞。
路漫漫其修远兮,有关高考制度的变革与尝试,一直备受关注。虽然路途曲折,但是从长期来看,自主招生的改革与发展,是教育的进步,在国家加大监管力度下的自主招生,未来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