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从遗产到资源
2019-05-15谭冰
文 ■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谭冰
一
“端午祭麦,重阳祭酒!”
短短八个字,却是世人推开茅台酒神秘酿制技艺的一扇窗。背后凝聚着茅台人坚守工艺,遵循时令,敬畏自然的赤子之心。
无论是制曲姑娘在曲块上轻快腾挪的身影,还是制酒小伙下沙拌粱时高高扬起的铁锨,都是茅台人传承传统酿造技法的“醉美姿态”。
茅台酒的成功,与其品质息息相关,而良好的品质则取决于两个独一无二“硬核”的存在——独一无二的生产环境与独一无二的酿制技艺,它们造就了茅台酒举世无双、独有奇特的风格,使得茅台酒成了名满天下的中国名酒。
茅台酒酿制技艺是充满了智慧的生物工程,是以季节性生产、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馏酒、长期贮存、精心勾兑为核心的传统工艺体系。
2006年,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迫不及待”地将茅台酿制技艺入选其中,成为酱香型白酒工艺的唯一代表,祖国以这样的方式紧抓茅台酒酿制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相较于固态历史文化遗迹静态式、被动式、封存式的保护,像茅台酒酿制技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依附于人身上的“活态”的传承。
今天的遵义,早已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名城,信息时代让这里每天都会迸发许多创意创新。非遗与遵义的结缘,也不仅仅再是传统的模样。
古老的非遗想要“照进”现实生活,除了要变革内容,重点就是要创新表达“语言”。
绥阳县太平苗寨苗家女王信梅身上有数个第一——“第一个读书的苗家女”“第一个反对苗寨传统调婚习俗”“第一个走出苗寨的女人”,经历数次创业失败,当初“逃离”的王信梅又回到苗寨寻找机会。
一定要在传统上创新融合!族中使用了几十年的药枕让她眼前一亮——自己是苗药传承人,现代人十分注重养生保健,何不将苗药与当地刺绣结合起来,做一款既有养生保健功能又兼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产品?
经过反复试验与尝试,王信梅选用艾草、大血藤、小血藤等十几种中草药配制加以苗族刺绣布套的妆点,成了别具风格的刺绣药垫、刺绣药枕、刺绣药腰带等,对治疗肩周炎、颈椎病、痔疮等20多种常见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苗寨里从前上山打猎的大老爷们如今变成了上山采药,更多的苗家女跟着王信梅一起抱团发展,传统的苗药、刺绣变成了商品。
在县里的帮助下,王信梅的贴布绣技艺、苗族药枕制作技艺申报成为2019年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前总抱怨家乡太封闭太不自由,没想到在城镇化的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家乡区别于其他地方最原始最质朴最独特的工艺和产品能征服大家,我们找到了苗家与时代的结合点,让苗家人走出了新的致富路,”历经了出走与回归的王信梅,此刻,在苗族同胞悠扬欢快的芦笙舞中充满自信。
二
当人们看多了城市钢筋水泥、霓虹闪烁的高楼大厦,就如同看腻了浓妆艳抹、千篇一律的美女,渴望寻找不同城市那极富差异性、神秘性、独特性的经典人文气息。
一如北京的厚重、成都的闲适、上海的腔调、西安的古朴,是一座城市散发出来的气质,是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文化内涵。
与许多地方一样,遵义的文化载体,可能是一座古建筑、一件文物,亦可能是一段唱腔戏文,一篇传说故事,一项传统技艺……这都是这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城市的迷人之处。
这些历经岁月和时间洗礼的文化遗产用固态与活态、静与动的方式相互交织、相互缠绕,丰满着这座城市的血肉与灵魂,逐渐成为城市吸引力、竞争力的核心品牌。
赤水河沿仁怀境内蜿蜒北上,一路奔腾就到达了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的赤水市,更有与丹霞地貌搭配绝妙的万顷竹林。
绿与红的经典搭配,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偏爱,更催生出了当地人用灵巧双手就地取材,表达自己对美的极致追求。
在赤水大同古镇,你看不到随处可见的“义乌同款”,偶有的零星店面,你进去就可能找到怦然心动的感觉……
顺着石板搭成的楼梯拾级而上,跨进木门槛就走进了凝固百年时间的油纸伞的世界。在这里人们顾不得看脚下的路,抬头细细品味着天花板和墙壁上“开出花”来的一把把油纸伞。看着那些在伞面上水墨氤氲开来的诗词、花枝,心旌就这样荡漾开来。
油纸伞的传承人李珍霞告诉记者:“大同古镇的油纸伞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原料就是当地的上好楠竹,做好一把伞需要7道大工序、96道小工序。”
如今,这把传承了百年的小小油纸伞走出了大同,走到了传承非遗文化的丹寨万达小镇,销售量更是大幅提升,年销售量能达一万多把,销售额上百万,更让李珍霞看到了坚持的意义。
和李珍霞一样,背靠万顷的竹资源,赤水诞生了许多杰出的手工艺人——卢华英、杨昌芹,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中,传承与发展起来的竹雕、竹编也成为了非遗项目。
“这里竹子的竹节最长达1.4米,色泽光亮,竹叶又薄如蝉翼,整棵竹子都是竹编绝佳的原材料。赤水竹编既可以制作以山水、景观为主的平面竹编,又可以制作器具护罩、篮筐等立体竹编……”如今,杨昌芹不仅在大同古镇设立了工作室,还在碧水丹霞的四洞沟景区建起了赤水竹编非遗展示中心,与那些原始的桫椤与古老的赤色石壁相映成趣,成为了游客体验竹编乐趣的基地。
作为旅游大市的赤水根据市场需求,将传统的竹编、竹雕、油纸伞等“非遗”技艺进行创新,让更多民族元素、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相互融合,让每一个喜爱赤水的游客不仅“留得下”,还能“带得走”,成为人们不虚赤水之行的美丽见证。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而非遗项目的出现,又丰富了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历史内涵,成为了当地可以互动的、体验的“活”的文化景观。
三
酒香不怕巷子深!酱香是遵义这座西南小城散发出的迷人味道,不断挑逗着世人的味蕾神经。
茅台酒酿制技艺这一闪耀着中华民族独创精神光芒的传统文化,因其跨越时空的长期性及独特的文化地理性,决定了这一民间传统技艺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
直至今日,每一瓶茅台酒的酿造都恪守着传统工艺,也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茅台集团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10亿元,营业收入859亿元,净利润396亿元,实现税收383亿元。这离茅台的千亿目标已经不远……
如今,每年端午和重阳,茅台集团也会举办祭麦、祭酒大典,旨在通过传统礼仪来展示“缅怀宗师、薪火相传”的情怀。
庄严的仪式过后,一年的踩曲工作、酿酒工作才能正式开始……
这些独特的文化现象,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一探究竟,渐渐拉开了酒文化旅游产业的序幕。
这让茅台镇所在地仁怀市不只再“低头卖酒”,而是抬头看到了转型之路——一批精品酒庄、酒廊、酒肆在仁怀迅速崛起,赤水河畔一幅“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打开。不仅如此,仁怀还积极丰富延伸上下游白酒产业链,踏上了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的旋律与节拍。
所有的非遗项目都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过往,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必须,如何延续辉煌,需要这个时代的传承者与这个社会不断通过实践去寻找答案……
在茅台,一年一度的师带徒大会正在延续着;在赤水,杨昌芹代领着大批留守妇女在家门口致富;在绥阳,王信梅通过苗族刺绣药枕,让太平苗寨这个78户258人的贫困苗寨走上了小康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事实证明,借助生产、旅游对“非遗”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实现非遗与生产、非遗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实现文化资源向生产资源,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过渡,让非遗的经典性、独特性、排他性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新时代的人们再度为之,成为地方不可或缺的文化软实力与活名片,才能实现非遗“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身,最终实现非遗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延伸阅读
非遗保护十原则
6.原真性保护原则。建立传统文化“基因库”,将那些优秀的、具有原生态性质的传统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为未来新文化的创造保留更多的种源。
7.保护文化多样性原则。由56个民族创造的多元文化,是我们新文化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们在保护原产地文化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对因流动与变异而衍生出来的各种亚文化类型的保护。
8.精品保护原则。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到底不是保护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而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这些文化精华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纪念价值四个方面。要将文化与文化遗产区分开来,严格文化遗产的入选标准,对文化遗产实施分级管理。
9.濒危遗产的优先保护原则。作为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濒危性遗产保护必须以制度建设为前提。通过临时性指定制度的建立,对濒危遗产实施紧急抢救。
10.保护与利用并举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有限度的可控开发,使之造福当代,已经获得世界各主要遗产国的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