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城陈氏:被忽视的书法世家
2019-05-15廖太燕江西行政学院
◆廖太燕(江西行政学院)
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过一些世家,如王羲之家族、欧阳询家族、文征明家族等,他们在推动书法的赓续和创新上厥功至伟。延及清代,江西新城(今黎川县)也出现了一个蜚声远扬的陈姓书法世家,它自乾隆朝起即人才辈出,著名书画家溥心畬1951年应陈灨一之请为其文集作序时就称许了陈家绵延不衰的盛景:“如西江一隅之文,易堂九子启其绪,而恢宏博雅、奇伟瑰异之士迭出。苏斋三使豫章,遂有古文在新城之言。盖新城自陈凝斋太史以朴学大昌于世,亲授经于其五子恕堂、约堂两观察守诚、守诒,履堂中书守中,绎堂方伯守训,果堂侍读守誉,俱以富文藻,登甲乙科。太史既传业于鲁絜非进士仕骥,仕骥传其学于太史诸孙,仁山制府观,石士侍郎用光,曾孙玉方阁学希祖,雪香尚书希曾,复使侍郎从惜抱游。其元孙辈如曾湘乡盛称之二陈,懿叔大令学受、广敷州牧溥。当湘乡开府金陵,尝作百韵中兴武功,一时胜流争和焉。湘乡独举二陈之兄镜之太守霈恩和诗,谓足追踪半山。洪杨乱始,子鹤枢相孚恩方以大司寇告归养,文宗下诏与湘乡并起督赣湘军务,再参密勿,时称燕、许。斯可见太史之子孙曾元承传有自,而皆能以文章大显于时世也。当其盛时,海内言文章者,必推桐城之方、刘、姚,而次及新城陈氏。矧科第连绵,而冠盖启戟之相望者,几二百有余年。掌文衡者,殆遍十余省,桃李盈天下。陈康祺作《郎潜记闻》称为世家文学之最。姚姬传有‘世泽之长,家法之严,无逾于江右新城陈氏者’。太守冢子季起军门,为吾友陈灨一之嗣父,尝居湘乡幕,与刘霞仙中丞蓉并称草檄神手。迨出膺专阃,战死兵间,其集亦亡。生父蘅皋先生亦久居大府,督抚虽交章荐之,不幸早逝。灨一于经史文章,自幼秉庭训,负文名,老益词华气充。”① 陈家代有贤才,序中提及的有陈道、陈守诚、陈守诒、陈守中、陈守训、陈守誉、陈观、陈用光、陈希祖、陈希曾、陈学受、陈溥、陈霈恩、陈孚恩、陈灨一等,他们大多有作品传世。陈家在文学史上地位颇高,有与“桐城”并称之美誉,“乾隆嘉庆之际,天下言文章者推桐城,而江西新城亦最盛。”② 文章之外,陈家诸子又以书法扬名,“累世皆跻显要,且以能文章,工书法名于天下。”③ 而重文、重书法正是陈家优良的传统,如陈叔彝对其子陈灨一所言:“善书者,如衣黼黻。人皆将目而存之,毋忽也。文章亦然。”④ 粗略估算,陈家拥有近十位书法造诣高超的人物。
睇向斋主人陈灨一鬻文字润例
陈吉冠(1766—1793),字嘉甫,乾隆五十四年举人,援例都察院知事。姚鼐所撰墓志铭言其“工书法,尤擅八分,劲厚有韵,非常人所能逮。”⑤
陈希祖(1767—1820),字稺孙,号玉方。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后任刑部主事、员外郎,浙江道监察御史。他是陈家最负盛名的书法家。2001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颁发“一九四九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和“一七九五至一九四九年间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的通知》,陈希祖与王闿运、包世臣、康有为和沈曾植等同列在“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之中。
陈希祖自题端砚铭文
陈书学董其昌,沉练遒厚,吴修《昭代尺牍小传》言其得董氏晚年神髓。据陈用光回忆,陈希祖“十一二岁从塾师鲁东生学擘窠书辄工,里中人辄来求书,及成进士,书益进。嘉庆壬戌癸亥以后遂大成,踵门求书者益多,书名满京师,识者谓自刘石庵相公外无与颜行者也。玉方于书笃好董思白,闻人有董氏墨迹辄从假观之,当其观时寝食俱废,其所别董书之真伪辄当,凡董氏书之流传者其为中岁及晚年作,玉方辄以意决之,不假考证年月,而人皆以为有神契也。”⑥ 可见他服膺董氏书风,几近痴迷。又据陈灨一《甘簃随笔》:“(陈希祖)尝谓:书有五字:‘神、气、骨、血、肉。’缺一不可。碑刻纵善,形摹而不可学,当求古人真迹学之。右军、鲁公为远代之人,其书不可得而见,见思白如见右军、鲁公焉。”“闻人藏有思白书者,不计路途远近,识与不识,驱车造庐以请,于一点一画,或观至数小时,而作书从未对帖为之。”⑦ 正是这种勤学精神造就了其高超的技法。
时人称扬陈希祖的艺术成就可与张照、刘墉相提并论,如顾莼《云在轩诗集序》云:“(陈希祖)书名独盛,四方来都者多方求得片纸只字以为荣。其论书二王后独董香光得真传,近时唯张文敏、刘文清为法嗣。识者亦谓本朝书家可与张、刘鼎足者唯先生。”⑧ 包世臣《国朝书品》将各家书法分作“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佳品”,“陈希祖行书”被归在“能品下”,与周亮工草书、张照行书、刘墉行书、翁方纲行书等同列,他尤其称许陈希祖奄有诸家之长,又有自得之处。
故侍御玉方先生,以书名宇内,称为华亭后身。华亭为近世书宗,执笔者莫不学,劣者不能似,优者得其形,盖由未悉华亭源流所自也。华亭受箓季海,参证于北海、襄阳,晚归平原,而亲近柳、杨两少师,故其书能于姿致中出古淡,为书家中朴学。然能朴而不能茂,以中岁深襄阳跳荡之习,故行笔不免空怯,去笔时形偏竭也。侍御酷嗜华亭,而导源平原,故形神皆肖,异于世之学华亭者。然侍御尝谓世臣曰:“二百年士大夫善学华亭者,惟诸城耳。”则其宗旨,盖亦主于求变,而侍御之卒不变者,则年为之也。然侍御终身未染襄阳,故姿致逊华亭,而下笔时近茂,则其自得固别有在矣。⑨
包世臣视陈希祖为董其昌后身,指出董氏学李浩、李邕、米芾、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兼姿致、古淡之相,学其者不知源流所自难得其神,陈氏兼学董其昌与颜真卿,故能形神皆肖,但陈氏、董氏又有别,前者姿致不如后者,前者“近茂”而后者“能朴”。齐学裘《见闻随笔》卷二十五也有“陈玉方先生”条:“(陈)文章妙天下,惜为书名所掩。其书远宗右军、鲁公,近法董思白,得晋人空圆之妙。国朝书家,自张得天司寇,刘石庵相国而外,无有伦比。年五十有六,告终养南旋,访先大夫于梁溪河上。为留月余。畅观书画,为先大夫书春晖堂三字匾额。又书厅楹帖云:守祖宗一脉真传,曰勤曰简;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又书先大夫《重修泰伯墓碑记》,联屏、卷册等件,不一而足。临池时,即命学裘伸纸,耳提面命,口传八法,嘱裘观其运腕运肘之法,不必观其落纸之书也。曾书一联一条幅授裘书法,联云:果是端庄必流丽;全凭顿挫长气机。边款云:子冶喜学书,天资亦秀,因与论入门之要。条幅云:学书不必展卷即临,须细玩之,渐得其一种秀气,则此帖全神在目,半月后临之,事半功倍矣。子冶世台清赏。此条幅已钩勒《宝稧室法帖》第三集第六册中。为先大夫书《王右丞辋川诗并序》在仇十洲绘《辋川图卷》后,精妙绝伦。此卷尚存箱内,世守勿失。又书《月赋》一叚,在南田画扇之阴,此扇乱后尚存。裘刻先生法书二册,在《宝稧室法帖》三集中,以永其传,以报先生口授八法之恩也。”⑩
陈希曾(1768—1816),字集正,号雪香,陈希祖之弟。乾隆五十四年解元,五十八年探花。任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武英殿副总裁。陈希曾亦学董其昌,“得其冲和之致,惟天资学力俱逊于乃兄,故第五之名不及骠骑之烜赫耳,然就其所得者,已足与潘榕皋、吴竹桥辈相轧矣。”其书笔画圆润、结体端庄,成就虽不及兄长,但足于媲美潘奕隽、吴蔚光。
陈用光(1768—1835),字硕士,嘉庆六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左侍郎,尝充日讲起居注官、国史馆纂修。不以书法闻名却有独特之处,法式善曾于其尺牍后题诗云:“君不工书书特妙,亦拙亦涩亦危峭。”
陈延恩书法作品
王闿运论陈孚恩等人书法
陈孚恩书法作品
陈延恩(1800—1851),字登之、云乃,陈希祖长子,任江苏柘林通判,松江府川沙同知。自幼即侍父作书,“工作字,得其父笔法。”
陈孚恩(1802—1866),字子鹤,号紫藿,陈希曾次子。道光五年拔贡,后以朝考一等转任吏部,历任太仆寺少卿,顺天府尹,刑部右侍郎。以山东审案大臣署山东巡抚。又部院军机大臣上行走,赐头品顶戴,紫禁城骑马,“清正良臣”匾。道光二十九年,授刑部尚书。次年,犯讳降三级留任,回籍乞养。咸丰元年,在籍帮办团练。八年入都,补兵部尚书,授礼部尚书。又因载垣案牵连下狱,籍家,追缴赐额,遣戍新疆。同治五年,为抗沙俄与家人同殉于伊犁。工书,名重一时,与祁隽藻、赵光、许乃普并称“清四书家”(又称“同光四家”)。何绍基赠诗“挥毫果擅云烟妙,要筑糟颇邱费才”,并注“君擅书,而不能饮酒”。王闿运《论近代名人书法》对其盛赞有加:“及吾涉世,乃觏三君:陈子鹤行草绝伦;莫子偲篆分入圣;何猿叟早学钱氏,晚专汉碑,至其意趣,纯乎黑女,则亦仍包之前说,通碑帖之畦町。要其临池勤力,日课有程,比于诸家最为用力。其生平自命,方古无惭;然墨迹照曜,上石则减,反不若陈、莫小大可镌,由纯用笔锋,韵趣在墨故也。余不谙运笔,唯好钞经。自弱冠至今五十七年,骖靳时贤,多见名迹。尝以为逸少不如北海,子鹤胜于香光,循此以来,颇异时好。……余自廿五以后,经今五十年,日书三千,作字以亿兆计,然无他长,比人加黑耳。虽复淡墨轻烟,色如点漆,故曰:入木三分,笔重故也。如锥画沙,书亦如此,何猿叟每课临百字,道路不辍,莫、陈两君则较疏矣。”王闿运高度评价了陈孚恩,甚至认为他高于董其昌,也正因如此马叙伦认为王氏“不识书法”,“余尝谓自赵松雪始为俗书开山,香光实传衣钵,后世场屋当行,不足与于书林。其书胜之故不难,然子鹤书犹不能胜王梦楼,安能胜香光乎?……湘绮一生以抄书为日课,数十年不辍,故其耄年犹能作蝇头书,然固不知书也。”指出陈氏不及王文治,何以胜过董其昌。大体上,陈书以圆劲秀润、结体修长取胜。
陈学洪,字充之、伯游,官淮南新兴场盐大使。“真行书不失家法。”
陈灨一(1892—1953),又作甘簃,字藻青,号颍川生。早年充袁世凯、张学良幕僚,曾寓居京、津、沪卖文为生,后赴台。30年代初,为了保存国学,张扬学术传统,防止盲目跟从西方,他创办了《青鹤》杂志,颇有影响。《申报》1931年7月18日登有广告《陈灨一抵沪文书订润例》:“江右陈灨一氏,文章书法超妙绝俗,十年前在沪尝以论文及笔记刊诸各杂志,别署睇向斋主,传诵一时。北上后,任天津《益世报》与《东方时报》总撰述,其名更远播于北方,并于政府数任要职,比移居海上,任事于实业金融两界,其知交于右任先生等,怂恿其以余闲鬻文字,为订润例,布于报端,世有爱氏之书法文章者,可如其值以求之。”确实,陈书俊逸潇洒,水准极高。《青鹤》杂志为其刊载了详细的润格:
睇向斋主人陈灨一鬻字/文润例
江右陈灨一先生,别署睇向斋主。其先德硕士侍郎、玉方学士,以文章书法播名天下。先生家学渊源,早席清芬,壮从政事。著述之行世者,久有善誉。比居海上,索书文者弥多。同人于先生皆有雅故。爰为代订润例,于息劳之中,寓补助之意云。
介绍人 章士钊 汤 漪 袁思亮 杨千里 费四桥 严独鹤
于右任 张 弧 汪端闿 方药雨 张继斋 钱芥尘 叶恭绰 杨 圻 夏敬观 李梦庚 余大雄 周瘦鹃 同启
字例
榜书 尺以者每字三元,尺以外者每字五元,按尺递加。
楹联 五言六言四元,七言八言五元,长联以尺记,每尺二元。
碑志 每百字二十四元。
寿屏 每幅二十元。
条屏 每幅八元。
陈灨一书法作品
堂幅 四尺八元,五尺十元,六尺十二元,不满四尺,以四尺论。
横幅 如堂幅例。
册页 每页以大小论,大者五元,小者四元,楷书加倍。
扇面 行书每件三元,楷书及他体加倍。
润资先惠,墨费一成,七日取件,劣纸不书。
文例
碑传 三百元; 序记 二百元,寿序同; 题跋 二十元至三十元。
陈病树书法作品
此外,他还与夏敬观、黄孝纾合作扇面,“每一扇面,夏画陈书,润资廿元;陈书黄画,润资十五元。”不久,因向陈氏求书者过多,他单独画扇面,“每扇取洋肆元,百扇为限”。与同时代大家相比,其润格也算可观了。
陈祖壬(1892—1966),字君任,号病树。从马其昶研习古文,又与湘潭袁思亮、合肥李国松拜入陈三立门下,合称“陈门三杰”。能诗,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将其比作“地佑星赛仁贵郭盛”。钱钟书《管锥编》录其轶闻一件,李宣龚寿辰收得许多诗文条幅,“陈汉策先生赋七律以汉隶书聚头扇上,余方把玩,陈祖壬先生旁睨曰:‘近体诗乃写以古隶耶?’余憬然。后读书稍多,方识古来雅人深致,谨细不苟,老宿中草茅名士、江湖学者初未屑讲究及乎此也。”钱氏另一部著作《容安馆札记》亦记此事:“李拔可丈七十寿,陈仲恕撰七律,以汉隶书聚头扇为祝,余方把玩,陈病树傍睨曰:‘以古隶写近体诗,是为失体。'亦此意。”可见,陈氏论书讲究体例与法度,及字体与文体的对应。他有不少书法作品传世,多隽秀清雅。
注释:
① 溥儒《甘簃文稿序》,陈灨一《甘簃文集剩稿》,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2年版,第10—13页。
② 吴德旋《皇清诰授资政大夫礼部左侍郎陈公神道碑铭》,见《太乙舟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57页。
③ 黄鼎元《新语林序》,见《新语林》,上海书店出版社197年版,第158页。
④ 陈灨一《睇向斋授经图记》,见《甘簃文集剩稿》,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2年版,第141页。
⑤ 姚鼐《新城陈君墓志铭》,《惜抱轩全集》,中国书店1991年版,第273页。
⑥ 陈用光《从兄子玉方墓志铭》,《太乙舟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第432页。
⑦ 陈灨一《甘簃随笔》,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
⑧ 转引自马宗霍编《书林藻鉴》,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227页。
⑨ 包世臣《书陈云乃集其先公写废寿幛字为四言诗卷》,《艺舟双楫》,中国书店1983年版,第53—54页。
⑩ 齐学裘《见闻随笔》卷二十五,《续修四库全书》一一八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