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路先锋》大背景下小人物——工业化进程中的筑路工

2019-05-15

艺术品鉴 2019年4期
关键词:陈逸飞景山画布

征程

1949—2019

时间迈入2019年,回望1949年,70年过去,中国变化浩荡如江海,澎湃壮丽。藉此,以中国70年美术事业发展之浩大工程为介,为您照见这个时代的光辉记忆。

自力更生,重铸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的这70年来,工业是新中国建设与发展贯穿始终、延续至今的重要推动力量。上世纪50年代,中国曾享受了苏联工业化技术扩散的红利,这虽然使中国工业技术有了基本的起步,但离当时的世界水平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在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专程来中国提出要在大连建立海军基地的要求遭到毛泽东的断然拒绝后,他于1959年10月1日在国庆典礼大会上,告知毛泽东苏联将停止帮助中国研制原子弹,接着全面终止了对华的各项援助,不久便向中国讨债逼债。此后中国又经历了3年自然灾害。在这样的现实下,当时的中国唯一的出路就是自立更生,以全国农业的高积累全力支持工业化。

最终,中国在上世纪50~7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原始积累,先后兴建的一系列工业项目,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以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并建立了种类齐全、完整而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发达的科技体系,成功地发射了“两弹一星”。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为此后几十年来的经济建设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化的基础。

对页陈逸飞 魏景山《开路先锋》1972年作油画196×440 cm上海美术馆收藏

工业之路上的《开路先锋》

在工业化的道路上,中国铁路的发展成为重要一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完成了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随后的三十年间,铁路事业经过了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画于20世纪70年代的油画作品《开路先锋》,描绘的正是这一时期在中国工业化建设进程中。热火朝天劳动的筑路工人。这幅长达四米多的油画上,筑路工人们抬着钢轨在风雨中前行,展现了工人阶级豪迈的气概以及劳动者的力量和伟大,也昭示着新中国建设光明的前景。作品以理想主义的写实手法反映“新时期”的工人的形象。

《开路先锋》具有典型的上世纪70 年代初期“红色美术”特征,画风深受到苏联影响,是由当时被称作“上海油画三剑客(魏景山、夏葆元、陈逸飞)”中的陈逸飞和魏景山二人合作完成。那时,二人正是“上海市油画雕塑创作组”的同事。

魏景山曾师从徐悲鸿学生俞云阶先生,学生时代深受十九世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理念和技法影响。20世纪70年代,他与陈逸飞合作创作了多幅具有时代影响的油画作品,如《开路先锋》以及之后的《占领总统府》,这些作品也使得二人在之后全国美展扬名。

当时这幅油画作品由于人物形象生动、场面刻画气魄大而轰动一时,影响深远。陈丹青在《退步集》中回忆说,“(《开路先锋》)影响之大,使得我们这些半吊子油画草寇从此想入非非要来摆弄所谓主题大油画。”“我为看清为首工人腰间那枚铜吹哨,周围拥挤,心里崇拜,汗淋淋几乎对不准目光的焦距。”

作品中,魏景山也曾指着那枚让陈丹青无限景仰的那枚“铜吹哨”道,画东西必须得画得精确,当年画《攻占总统府》时,我们也是借来大堆枪械照着描摹,绝不能随便拍个照片就对着画。由此便可见二位画家在创作时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

《开路先锋》中的工人形象是当时画家响应毛主席号召——文艺创作深入到实际,体验工地和部队与工人和战士打成一片后写生得到各个创作原型。为了这创作出幅作品,1972年,26岁的陈逸飞和29岁魏景山前往南京梅山铁矿工程采风写生,在体验生活的那两个月里,两人手上未粘美术颜料,先粘了一手工地油污。这在艺术过度商业化的今天已难以做得到。

魏景山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开路先锋》中间那个穿黄背心的工人形象,是糅合了当时一位艺术青年周长江和一位油雕院画家的飞行员哥哥两个人的形象,而周长江,如今已是中国著名的抽象艺术家了。

本页成渝铁路老成都站(左图)

60年代成昆铁路修建场景(右图)

以情感化视角出离“红光亮”

这幅作品由两位画家先把人物群雕塑后,再从不同角度细品观察,最后再确定画面构图等,并最终采用大透视角,以仰视的方式,突出了筑路工人形象的主体位置。 在创作时,他们将视角下移,几乎贴到了地面,这样才能使得画面中心的工人形象就更为高大、突出,这一视角方式,陈逸飞后来还使用在他的代表作《踱步》中。他们还把铁矿工地的大场面用电影宽银幕的方式呈现,这一别具一格的创作理念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共鸣,至今仍让人回味再三。

在造型上,画中正面人物都是笑容满面、神采飞扬的健康形象,且整个画面强调戏剧性效果;在色彩上,人物栩栩如生,表现出热情高涨洋溢的精神倾向的同时,却并未流于“红光亮”的窠臼。作者没有为了创作出一个标志性形象而将人物生硬地归入一个标签之中,而是在真正的生活体验中寻求契机。这个过程中,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生活中所酝酿出的情感则成为一种捷径。强烈社会责任感加上真实的体会与情感的渗入,才不会让人感觉这种主题油画仅仅是“红光亮”的宣传画。

写实主义下的英雄情结

本页《开路先锋》 局部

陈逸飞在学生阶段受的苏联写实主义严格系统的油画专业技法的训练,造就了他扎实的油画写实根底。他加入中国写实画派之后,一直致力于运用写实的手法来进行油画创作,更把写实主义风格推向了其艺术的成熟时期。其作品的特点主要以写实为基础,呈现出更多的则是英雄主义气势。

陈丹青曾回忆说:“逸飞实有英雄情结,崇拜英雄主义的,此为近人所不知。他自强好胜有果断,便是个人奋斗当英雄的坯。”这一时期,陈逸飞的作品,无不体现出画家对国家在特定年代下英雄人物的的一种敬佩与热爱,用一种英雄主义式的创作方法来表现战士的气势和中国的顽强不屈。这一幅与魏景山合作的《开路先锋》便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并且,在所有的陈逸飞的画作生涯中,画的最认真,作画的历时最长的也是这非商业化文革时代的作品。

岁月侵蚀

魏景山透露,这件作品从仓库里翻出来的时候,已经损坏得很厉害了,这幅面积达9个平米的油画在岁月中已经被一折再折地叠成了一张方桌大小,如此叠过之后,油画已经不成样了。

于是,2009年6月,《开路先锋》被送至上海油雕院进行修复。由于当时画面的大部分颜料层已松动,有些已脱落,所以在修复过程中必须使用粘合剂把已松动的颜料层与画布重新粘合到一起。另外,作品的画布已糟朽,需要在原有的画布后面衬上一块新的画布来作为依托。

经过这种考量后,工作人员先把已经剥落但还能找出形象的部分拼回到画面原来的位置,再用粘合剂从正面把画面上松动的部分固定住,然后再从画的背面用一块新的画布以粘合剂给画面作了整幅的托裱。这样使得已糟朽的画布有了新的依托,原先一团皱褶的画布变得平整,重要的是画面的颜料层与画布又重新粘台在了一起。之后,工作人员们又依据早先印有这幅作品的出版物,对《开路先锋》进行了仔细的补色。经过上海油雕院工作人员的精心修复,这幅作品又恢复了它昔日的青春神采。

猜你喜欢

陈逸飞景山画布
在画布上做梦的画家 夏加尔
陈逸飞:如果再有十年时间
在画布上做梦的画家 夏加尔
功亏于溃
让鲜花在画布上盛开
专注
用视觉艺术向世界表达中国韵味
陈逸飞:视觉,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