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9-05-15

人文天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群众服务

李 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山东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文化惠民、文化利民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山东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山东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和内容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立。

一、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目标,文化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

1.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保持稳定增幅。2017年全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2877人,比上年末增加49人。群众文化机构从业人员8312人,比上年末增加44人。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5689人,比上年末增加38人。美术馆共有从业人员357人,比上年末增加10人。文物机构从业人员12762人,比上年末增加509人。

2.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我省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充分调度各级积极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2017年冬春文化惠民全省举办各类活动5.5万余场次,惠及群众2253.9万人次。全省群众文化机构共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50419场次。全省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2.67万场,国内观众2227万人次。艺术表演场馆共举行艺术演出0.363万场次,艺术演出观众人次219.26万人次。美术馆举办展览779次,参观人次339.9万人次。文物机构举办基本陈列1782个,接待观众8088万人次。

3.艺术精品创作实现新突破。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实施舞台艺术 “4+1工程”和重点选题评选资助办法,推动全省艺术创作更加繁荣,仅2018年累计完成各类大型剧目58部、小型作品百余部。大批优秀作品立上舞台,推动山东现实题材创作实现长足发展,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民族音乐会 《大潮》、反映新时代港口工人生活的现实题材京剧 《深水港》、反映贫困村整体搬迁事迹的柳琴戏 《崔家沟》、反映农村老人生活的山东梆子 《干娘》、反映乡镇打工与留守问题的音乐剧 《不一样的焰火》等一批优秀现实题材文艺作品成功立上舞台。在艺术创作更加繁荣的同时,我省新创作作品质量也实现大幅提升。民族歌剧 《沂蒙山》、 《马向阳下乡记》分别入选全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和 “滚动资助剧目”。茂腔 《秧歌乡的故事》入选文化和旅游部 “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目录。茂腔 《失却的银婚》先后为文化和旅游部机关和直属艺术单位、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专场演出,并到济南、青岛等地进行巡演。吕剧 《大河开凌》受到省委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和全国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赴中央党校进行专场汇报演出。

(二)满足群众基本需求,提高服务水平

1.保障文化产品供给。山东省实施 “一年一村一场戏”,非遗、美术、文化馆等各类活动,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全省所有欠发达县 (市 、区)与部分中等发达地区配送流动舞台表演车,方便院团送戏下乡、送戏进校园、进社区。

2.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增强,群众参与度逐步提高。山东公共文化设施注意统筹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注重提高服务效能,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开展下基层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为基层送演出、送图书、送服务、送培训等,针对特殊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公益活动。山东省以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和社会文化先进镇为抓手,全面推动基层文化工作。并基本形成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依托,村文化大院 (室)为基础,各类文艺院团为骨干的群众文化工作网络。

3.推行需求 “菜单式”服务导向。全省各地积极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一方面将演出、培训等信息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另一方面,群众可以提出建议,提出自己想看的演出节目、想获得的培训内容等。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补助等形式的公共文化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文化资源配置的科学化、高效化、便民化。

(三)全省文化投入不断增长

近年来受免费开放政策投入增加,以及艺术创作投入增加等因素影响,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增速较快,投入总量不断增长。省级财政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重点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市、县、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2017年我省文化事业费总量居全国第6位,文化事业费38.82亿元,比上年增加6.72亿元,有14个市文化事业费投入过亿元。2017年全省人均文化事业费38.80元,比上年增加6.53元。

(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较快

持续抓好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网络不断完善。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山东美术馆新馆、山东省博物馆、青岛大剧院、潍坊大剧院、临沂大剧院、德州大剧院等一批场馆建成使用,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标志着山东演展场馆硬件水平进入国内一流行列。这些剧场大都处于城市中心地带,区位条件优越,形成了覆盖全省、布局合理的剧场网络,是提升整个城市文化品格的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窗口。全省规划布局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设置和调整乡 (镇)综合文化站和村 (社区)文化活动室,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18年底,全省乡镇 (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率99.3%,村 (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文化活动室)建成率96.5%,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形成。

近年山东省图书馆、群众文化机构个数与建筑面积

(五)强化基层队伍培训,重视人才素质提升

山东省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工作,积极推进全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文化人才队伍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省内新型文化人才大量涌现,人才环境逐步优化,助力山东由文化大省逐步迈进文化强省的行列。

二、山东公共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相适应。从全省来看,对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任务,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文化投入总量不足,占财政支出比重偏低

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利用上,2018年全省既定任务基本完成。但从均等化角度来看,在区域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鲁北、鲁西南等地区设施建设方面仍然有 “欠账”。

1.与先进省份相比投入不足。近年来,全省已经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支出,各级政府的文化自觉不断增强,对文化的投入不断增加,投入增长幅度在全国领先。但与先进省份比较、与全省经济总量和财政规模相比,与教育、卫生等其他社会事业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投入不足仍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文化发展的因素之一。虽然当前山东省总体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人均GDP在全国排前十位,但是当前山东省的文化投入经费和文化事业发展水平远不能和经济大省的地位相匹配。山东省2017年文化事业费总量居全国第6位,但人均文化事业费38.8元,列全国第27位,比全国平均水平 (61.56元)低22.76元。虽然经费总量、人均文化事业费都有大幅提高,但是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业务专项经费偏低。一些地方多年来只保证文化部门基本的人头经费,业务经费和文化设施建设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文化服务人员的艺术创作和活动开展。导致文化系统人员福利待遇总体较低,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现有人才也难以留住的情况时有发生,制约和影响着人才队伍的稳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但地方财政的基本投入差异很大,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乡镇一级财政基本没有安排专门的文化经费。

(二)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稳定的人才队伍

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上,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缺编少编、混岗混编问题较为突出,专职人员不足。基层文化人才总量不足、综合素质较低,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总体艺术水准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制约着基层文化的发展。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完善,现有人才招录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导致需要的人才引进不来,在用人方面是进也难、出也难,导致人才队伍活力不足。缺乏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以及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文化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强。

(三)产品供给存在供不适求现象,需求反馈机制亟需完善

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上,部分服务项目和文化产品设计缺乏对群众文化需求的全面了解和呼应,群众表达意愿、反馈意见渠道还不够畅通,公共文化场馆 (单位)延时开放尚未成为主流。公共文化服务 “供求难以协调”现象比较明显,群众需求与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一致,文化服务模式单一、内容陈旧,影响到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文化部门虽然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但是缺乏对城乡居民公共文化消费需求的反馈机制;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不能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产品,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乡镇文化站建设虽然已经实现全覆盖,村文化活动室也达到基本全覆盖,但要真正发挥效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待加强

公共文化资源均等化配置要求政府遵循公益性、公平性和公共参与性原则,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集团提供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以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省内各地市间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差异较大,影响着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平均水平,影响着文化强省战略的总体布局。2017年全省人均文化事业费38.8元,有6个市超过平均水平,最高的东营市61.46元,最低的菏泽市17.44元,相差44.02元。各市间文化事业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支出比重较高,西部地区财政支出比重明显落后。从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看,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东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投入多于西部城市投入,对农村群体、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的文化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提升山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

针对当前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投入不足、欠账较多,特别是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的突出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以良好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产品供给、规范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引导社会力量自觉参与文化服务,拓宽公共文化投入来源渠道,探索建立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文化服务。

(二)强化文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有效支撑

各级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工程。多渠道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人才,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人才评价发展机制、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不断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让投身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文化人才生活好、工作好、发展好。抓好公共文化队伍建设,以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为抓手,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鼓励各地公共文化机构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加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工程,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三)创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最大效能,要顺应百姓的消费习惯,适应百姓的文化需求,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要注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内容,繁荣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有选择性的接受优秀的文化。大力推广数字服务、流动服务、志愿服务等服务模式,探索建立群众线上预约反馈、线下参与活动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由“政府端菜”向 “群众点单”转变,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效能和文化产品高质量。

(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向农村倾斜和向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在人才队伍、资金保障、文化设施布局等方面全面考虑,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一年一村一场戏”实施力度,加大对农村文化艺术的财政扶持力度,对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给予适当的公共财政补贴。针对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少、设施差、水平低等情况,实行文化服务倾斜政策,推动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市场繁荣。通过健全服务项目、落实免费开放经费、配齐工作人员等措施,切实解决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 “不开门、不见人、没经费、活动少”等突出问题。对山东省东西部各市之间的差距在省级财政上予以倾斜,重点扶持西部欠发达地区。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帮扶、对口支援以及对政府购买、补贴,确保经济落后地区、困难家庭、残疾人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公平均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基本权益,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

(五)建立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建立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注意提升服务能力,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以组建联盟、中心为方式,进一步推动全省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服务共享、技术共享,形成共享共建、协同发展、整体促进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多种联盟合作机制,打造泛省的协同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民生得到更好保障。深刻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努力提供适合群众需要、对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的文化产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群众服务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