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生文化中医观

2019-05-14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整体观中医学黄帝内经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中,领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及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

《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天人相应、形神兼具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

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平衡观

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亲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辩证观

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

养生法则

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防学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最先进、最超前的思维。“治未病”的实质是“人人享有健康”。我们要发挥中医学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有效地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养生文化和养生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甚至是天文地理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能否健康長寿,不仅在于是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养生要注重五个方面的平衡,分别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人体阴阳的平衡、人体脏腑的平衡、气血经络的平衡。而在这其中,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尤其要注意人与社会的平衡。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是最为重要的。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总结起来,就是温和、善良、宽宏、简默。(摘自《养生阅刊》)

猜你喜欢

整体观中医学黄帝内经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江学勤主任医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经验探析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从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观
《黄帝内经》修辞格英译研究
整体观在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及治疗方面的体现
《黄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
中医学中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