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出版业热点问题研究

2019-05-14李建伟刘婧宜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4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全民阅读出版业

李建伟 刘婧宜

摘要:2018年是我国出版业持续发展的一年,笔者对出版业内有关全民阅读、数字出版、人工智能、知识付费、版权保护、主题出版、学术期刊、媒介融合、移动阅读等热点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研究,并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目前出版业的发展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并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出版业;热点;全民阅读;数字出版;学术期刊

出版业的热点问题历来备受业界人士的关注。通过理论的视角分析近年业内的发展大动向,可以预测出版业的发展趋势。笔者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数据搜集和文献数据分析,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的出版类期刊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搜索时间范围为2018年全年,并把实际研究样本控制在来自于CSSCI的6种期刊,分别是《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出版科学》《科技与出版》《现代出版》《中国出版》。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的专业检索进行文献搜索,共检索出文献1925篇,在所搜索到的文献中排除一些与出版研究内容关联性不大的文献,并在知网中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将关键词出现频次设定为7,形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再结合其他出版期刊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全民阅读、数字出版、人工智能、知识付费、版权保护、主题出版、学术期刊、媒介融合、移动阅读为出版业研究的共现关键词,据此进行热点的分析与研究。

一、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已成为近年全社会较为关注的热词,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公共阅读服務主体及其职责,引导公共阅读服务主体行为、引领全民阅读社会风尚。

“阅读推广”和“实体书店”正是在全民阅读浪潮下延伸出的两个高频词。我国人口众多,进行全民阅读推广,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很多专家学者为了这一计划顺利进行,做了大量的针对性研究。例如:站在普通读者群体的立场,探究全民阅读语境下大众阅读的兴趣和偏好,为推行全民阅读的各个环节提供可行性参考和建议;通过特殊读者群体视角,关注全民阅读背景下免费书店、农家书屋和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推广现状,为提高全民阅读影响力和推广力提供思考与解决思路。除此以外,残障儿童等特殊读者群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全民阅读具有公益性质,旨在培养人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数字出版时代下的全民阅读方式更加丰富多样,网上书店与移动阅读对实体书店产生了较大冲击,也因此引发了学界对新兴阅读方式及其对传统阅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的广泛思考。全民阅读的推广以满足读者需求为本位,如何推动全民阅读的全面落实与发展仍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出版业只有多出精品,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质量,探索更为多样化的推广渠道,才能为全民阅读的发展筑就平台,打好基础。

研究者操菊华与康存辉通过分析全民阅读的文化背景,对全民阅读的导向、广度、渠道和效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内在诉求,由此探讨文化自信视域下全民阅读的实施策略。不仅如此,全民阅读也可放在具体的问题中具体分析。例如:研究者金海峰对全民阅读活动中出版选题策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认为出版选题策划应挖掘核心价值,注重格局,坚持精品出版;研究者朱茂磊在立法层面对全民阅读进行了实质的说明与分析;等等。这些研究表明全民阅读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可见,推动全民阅读不容小觑也不可懈怠。

二、数字出版

现如今,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产业的一种重要方式。数字出版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媒介融合、知识服务也都与它紧密联系,同时它也是一种改变人类传统阅读方式,给传统出版业带来重大冲击的新型出版方式。数字出版利用数字技术对内容进行编辑加工,最终通过手机、电脑等阅读终端进行出版,供读者浏览下载,这种出版方式既方便了读者,也为出版者节省了时间与成本,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很多出版公司在逐步向数字出版方向转型,部分出版公司已经取得成功。数字出版也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重视,出版管理部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

研究者曾辰从我国当前在线教育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指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版产业涉足在线教育产业成为外延环境和内生驱动两方面的必然要求,同时,他结合已经出现的商业运营模式,进行出版产业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给出明确的建议和策略。另外,研究者杨方铭在主题图书的研究基础上对数字出版进行探究,介绍了已有的出版技术,从技术原理角度研究了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以及数字出版。研究者徐锐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数字出版的平台构建与运营模式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出版的相关话题与研究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与媒介融合的必然成果,是大数据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一条新的出路。然而,其发展仍不成熟,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如侵权行为、版权纠纷等,因此很多学者也开始致力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发展走向以及数字出版版权的研究。

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科技的一大进步,它将逐渐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将逐渐渗入出版行业中去。虽然目前人工智能出版技术和理论尚不成熟,但业界学者仍持续对此进行前瞻性的关注与研究,并深入到实际应用研究方面,从人工智能的未来到人工智能对出版业所带来的现实影响,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出版效率,使现有的生产关系发生变化,但人工智能与出版业的融合仍颇受争议,人工智能作品的版权归属等问题仍是目前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

很多专家学者高度关注这类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比如:研究者袁真富针对人工智能的版权归属问题,从人工智能作品版权归属的模式以及制度设计来区分权利性质,说明设立人工智能作品注册保护程序的必要性;研究者尹卫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人工智能的权利主体,以及涉及法律层面的权利部分,探讨人工智能作品的归属和版权问题;研究者王丼从人工智能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入手,阐述现状,针对人工智能在数字出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出版中更好地应用和发展。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但人工智能出版技术仍需要大量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

四、知识付费

在网络信息超载的大环境下,检索知识成为一件极其费力又烦琐的事,受众极易困入信息茧房,很多专家学者也对知识付费的发展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信息大爆炸使得知识付费应运而生。知识付费主要是通过付费的方式提取出具有可靠性、权威性的知识内容,以便受众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出版业在这种情况下也要发展一种属于自己的新型运作模式,知识付费或许能为处在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带来新的契机,为传统出版业带来转型的新思路。知识付费是围绕用户的主观需求心理而产生的消费,现如今,豆瓣、百度文库等在线互动式文档分享平台也在逐渐实现全面的知识付费。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知识付费对出版业或者出版业视之为生命的读者来说是好是坏?读者会不会因为需要付费而放弃阅读,会不会转向那些不需要付费的低质量低水平的出版网站?国外开放存取的模式是否适合在我国长期发展?等等。

业界也对相关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者徐敬宏、程雪梅等在分析当前知识付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未来知识付费的发展模式,并提出独到的见解和建议。研究者陈晨从知识付费视野下出版产业的变与不变反思传统出版的产业模式,提出出版产业转型发展及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者柳溪、王丼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知识付费对出版产业的优化创新,并提出其问题所在。当前关于知识付费的研究较多,很多研究者都偏向于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理论性的策略仍难以具体实施,这就需要研究者进行一些更有实践意义、可行性较高的研究。

五、版权保护

著作的版权一直都是出版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国家颁布了《著作权法》来保护著作者的权益,但是侵权行为仍时有发生。本意是为保护著作权人权益的“避风港”原则与“红旗”原则也变成了搜索网站和分享网站的“安全港”,甚至演变成某些网站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挡箭牌,此现象近年广为业界关注与探讨。侵权行为大多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而这些侵权行为大部分存在于网络文学领域。相关的学者也对这些行为和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对各种版权保护和侵权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为解决类似的案件提供借鉴,或者警醒他人以避免类似的案件再次发生。这也有助于社会更加关注此类事件,营造更加有利于作者创作的环境和条件。

研究者卢升鸿将版权保护与当下流行的短视频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探讨,以短视频传播的内部需求与外部监管的冲突来阐述短视频审查机制与保护体制的缺陷,由此展开版权保护机制的研究与分析。他的研究虽然是放在短视频这个小范围上进行的,但是由小及大,对其他方面的版权保护也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研究者石春雷、蔡翔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对版权问题加以分析。版权保护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总体上并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这些研究大多是放在具体的条件和问题中进行具体分析。因此,对版权保护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势在必行。

六、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在近年被业界多次提及,针对它的理论研究也更加多元化,具有多方延伸性。主题出版是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主题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

主题出版对出版业的影响和作用已经从外部的政治生态,变成内在运营模式的变革创新。大多数主题出版都具有公益性,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出版活动,出版内容旨在为社会大众介绍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曾指出,主题出版是构建国家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主题出版有可能成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独特知识体系。业内人士对主题出版的探究一直都未停止,它的发展是出版业的责任与担当。比如,研究者宋思佳、陈前进等人概述了出版界近年开展主題出版活动的总体情况,分析主题出版工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出版界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主题出版的趋势,并从选题方向、呈现方式、运营模式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七、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是目前我国出版产业的一大阵地,它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为主。学术期刊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展现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它是对过去的总结、对现在的探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学术期刊多以纸质版的形式出现,虽然受到数字出版的巨大冲击,但学术期刊的纸质版仍保持严谨性和正规性。但是,面对媒体形态的变化,纸质期刊的传播效果受限,为获得更高层次的行业导向,学术期刊要着力挖掘多形式的传播渠道,建立更加严谨的学术评审体系。此外,同行评议、评价体系等关键词也因学术期刊而延伸出来,观察行业发展变化的学界也在观察和反思自身所处的评价体系,这种反思从未间断,且一直都是业界的热点话题。出版业对学术期刊的重视也逐渐上升为审视,学术期刊所承载的累累硕果是出版业的名片,因此,学术期刊发表出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很多研究者研究的话题。

研究者许玉清、许洁和姜梅芳针对现行期刊评价暴露出的指标单一、定量为主、以刊评文、评办分开等弊端,围绕评价的四个要素探讨改革优化学术期刊评价的路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研究者武晓耕通过分析高校“双一流”建设对学术期刊的意义和作用,阐述学术期刊为什么要参与“双一流”建设,如何参与“双一流”建设,以及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并提出发展建议。另外,研究者肖时花、鲍芳等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学术期刊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研究者不断地思考和总结。

八、媒介融合

出版业在媒介融合的大时代下,唯有积极主动融入其中,找出自己独特的融合和发展模式,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针对新媒体平台的短小精悍、快速便捷、碎片化阅读等特点,出版业也将内容载体创新与媒介技术进行紧密结合,PC端和移动端平台成为新时代出版业内容载体创新研究的主要方向,微博、微信、百度等网络平台均实现了网络化的内容出版。媒介融合发展是媒介技术变革提出的主要战略,是针对传统媒体出版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与调整,科技成为媒介融合的关键力量与核心支撑。出版业的转型必然引起教育领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变革,需要培养新型出版人才来满足媒介融合发展下的出版需求。

与媒介融合发展相关的话题是媒介技术变革时代背景下出版业的研究导向。出版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传统出版业对自我的反思,也离不开传统出版业对自身转型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探索。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出版业如果不能将自身与社会媒介的发展相融合,那么终会被信息社会抛弃。学界对媒介融合发展的研究应旨在为业界寻找新的融合路径和支撑,为其谋得可持续发展。

研究者胡海南提出媒介融合是必然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对出版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为其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路径,媒介融合发展下的出版业要紧跟时代潮流,促进自身的大发展。研究者李育菁结合美国、日本的经验,从“场域”与“资本”的理论基础入手,指出该理论在出版产业中的应用,同时指出美国漫威与日本制作委员会制对我国出版业的借鉴意义,并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数据来加以阐述和说明,有助于读者理解国外的媒介融合环境下的IP出版。很多研究者对媒介融合环境下出版业的发展及出路进行探索,研究成果丰硕,理论基础也相对雄厚。这些探索对出版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推动出版业的融合发展。

九、移动阅读

移动阅读所带来的便捷是纸质书籍阅读所不能及的,这是网络信息发展的必然结果。移动阅读已经成为目前社会阅读的主要方式,它的快速普及给传统阅读方式带来了挑战,对传统出版业的出版模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出版业是以读者为导向和研究对象的,读者的阅读方式由书本转向电子设备,这对以纸质出版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出版业来说是一次重大变革,这是技术的进步,也是社会的选择。

学界也随着移动阅读的兴起纷纷转向对微博、微信等移动平台的研究,从不同视角对移动平台的阅读进行深度研究和挖掘。移动阅读能够满足目前社会的碎片化和可视化的阅读需求,人们不仅能看文章,也能通过美化的视频、音频以及模拟3D的电子书来阅读、掌握知识。移动平台的用户逐年增多,业界纷纷将网络出版视为出版业转型的主要模式,并对网络出版进行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此作为出版业转型升级、进行媒介融合的理论支撑。但移动阅读仍存在检索困难等问题,同时网络文学也已成为抄袭的重灾区,学界业界需要更加关注并给出相应的举措,建立新秩序,以营造更加稳定、健康的网络出版环境。

研究者宁青青在对我国移动阅读的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產业格局已基本形成,产业链业态完备,板块圈地基本完成,版权监管助力并着力精耕细作;移动阅读市场新兴的以内容阅读付费为代表的营利模式已成常态,而以问答、知识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营利模式也在快速发展。研究者施勇勤和张玉璞通过梳理移动音频产业的发展,比较了移动听书APP与移动电台(FM)APP的区别及国内主流听书APP的市场现状,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了移动听书APP的特点。研究者邓香莲、孟晖和黄瑚等都对移动阅读进行了综合研究。移动阅读已成为当下阅读的主流,研究者对移动阅读的研究不在少数,并逐渐趋于具体化和精细化。

通过对出版业的热点研究可见,出版业转型升级仍任重道远,研究成果丰硕但远远不够。只有结合现实状况,针对当前业界发展动态和问题调整思路,减少相同研究的多次覆盖,充分利用上层建筑研究领域的导向性,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探索创新新形式,才能使出版业紧跟时代,发挥出它的价值,展示出它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同亮.如何完善全民阅读法规政策体系[EB/OL].(2017-08-10)[2019-01-10].http://www.cssn.cn/ts/ts_wxsh/201708/t2017 0810_3606787_1.shtml.

[2]李旭.主题出版的概念·特征·策划规律[EB/OL].(2016-08-02)[2019-01-10].http://www.bookdao.com/article/255391/.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全民阅读出版业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