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韧劲经得起料峭春寒(纵横)
2019-05-14万喆
万喆
最近,各国股市都发生较大波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恐慌指数”急速拉升,中国股市也不例外,受到影响发生震荡,全球市场一片担忧。真可谓,清明烟火尚阑珊,花信风来第几番。在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持续加大,且常常“突然袭击”的状况下,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几何、中国经济究竟怎么样?
中国经济发展虽然被誉为创造了世界奇迹,但一路几乎都是在外界的“唱衰”声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不论是几十年前,抑或最近几年,这种声音都不曾断绝。好在,事实是最好的解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向好、韧性依然较强。
国家发展必然面临新挑战
2018年,在全球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中国GDP保持了6.6%的较高增速,进出口全年总额再创新高。今年前4个月,中国经济也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当然,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曾是也不会是心想事成、顺风顺水的。当前的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全球共性化的问题,有的是我国特有的问题。
在全球共性化问题方面,主要有三个“难”:一是货币政策是涨还是缩之难,二是社会分化带来的财富创造和收入分配平衡之难,三是经济下行趋势与人口结构改变的并行压力之难。这三个难题,与十几年来全球金融化趋势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等有关。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调节经济的政策力度越来越大,但收效越来越小,而过多的“大水漫灌”式行政主导,使收入分化和阶层固化愈发严重,加上年轻人晚婚晚育、不婚不育趋势加重,老龄化压力对经济犹如雪上加霜,民众不满情绪不断累积,阶层、种族撕裂情态严重。因此,在美国、英国、法国等皆可见到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出现了人人呼唤改革,但任何改革的实际措施却都无法推行的矛盾景象。
在我国特有问题方面,则主要是经济高速发展几十年后,社会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因而产生了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的新问题。比如,在大家最为关心的就业市场上,一些人诉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一些人宁可“赋闲”在家,也不愿意降低对工作环境和条件的要求。这其中很重要的缘由就是,随着生活富裕程度上升,人们的价值认知也在悄然转变。
犹如消费升级,人们的消费追求会从“量”的满足到“质”的品评。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与此同时,从另一面看,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运营压力加大,大家开始对政务水平、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看上去,社会矛盾变得更多更激烈了,这可以说也是一种危机。
有些人看到了这些内外的压力和危机,由此担心中国经济要不行了。但是,我们的危机是在进步的同时产生的。这无非是因为大家过得更好了,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了更多,也提出了更多新需求。需求的升级,小到个人对工作条件的要求,大到中国在国际上受到其他国家更多的质疑,都是中国的飞速进步带来的,而非相反。这样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当下的主要矛盾。
中国经济依然强劲有韧性
当然,进步与危机相随,这种进步和危机的博弈,或者就是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新旧周期转换拐点上所遇到的重点问题。当我们的发展阶段有了不同,个人、企业、组织、政务管理者,乃至整个国家都需要面对新的形势和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不是宏观的、模糊的概念,而是务实的、全民的概念。
在这种情势下,之所以说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后劲仍然较强,主要基于两个事实。一个事实是,中国
社会在发展经济上有很强的共识。新中国改革开放40年,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回溯过往,大家会发现,中国经济从“一穷二白”一路走来,“艰苦奋斗”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今天的成就可以说是几代人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凝结而成的。40年不长,经济的转型、发展、坎坷、纠结对大家来说,全都历历在目。不同于其他一些国家,我们全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同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任务仍然是大力发展经济,奋斗远远不能停止。所谓转型升级,是万众所向,人人都在摸索、努力、争取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
另一个事实是,中国的改革正朝着市场化的正确方向不断深入。旧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怎么能够降低成本又提高质量?机制性、系统性、结构性的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怎么能够将这些资源高效对接、配置?这就需要市场化改革来完成。中国的改革红利还远远没有充分释放,市场潜力也没有得到足够发挥,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巨大,人口、土地、资金充分流动的红利也将是巨大的,市场的活力和动力一直都在,亟待开发和释放。而当前的各类简政放权、对外开放、减税降费等改革措施都旨在为市场化扫清道路。未来,必然会在法治化、市场化治理的改革路上越走越宽、行稳致远。
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有些事,也急不得。我们在几十年前大概不可能想到,几十年后中国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有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因为社会在向前发展,而且发展得好。但发展好的时候也要看到其中的危机。转型期,忍耐的时候要有耐心,争取的时候要据理力争。进步是事实,危机是常态,应从长计议,看到未来。春寒没有什么了不起,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也好,才能看到山头斜照却相迎。▲
(作者是盘古智库学术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