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8年某儿童医院中成药致167例不良反应的分析*
2019-05-14姜辰
姜 辰
无锡市儿童医院 药学部,江苏无锡 214023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1]。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过敏反应、毒性反应、药物依赖性、继发反应及致癌、致畸、致突变等[2]。儿童用药剂量按照体重计算,因其肝药酶代谢系统发育不成熟,以及大多数中成药在儿童群体中的风险尚不明确等,都是造成儿童ADR发生的因素。为了解儿童中成药ADR发生的情况,对无锡地区唯一一家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在一时间段中、中成药所致儿童ADR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该院ADR监测管理系统中收集2011~2018年6月门急诊、住院患儿共167例中成药ADR报告,分别对患儿性别、年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原患疾病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ADR报告均经过无锡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复审确认。
2 结 果
2.1 中成药致ADR占比
2011~2018年6月该院共上报ADR 1643例,其中由医师上报的为1628例(99.09%),由药师上报的仅为15例。中成药所致ADR 167例(10.16%)。
2.2 ADR患儿的性别及年龄分布
在 167例 ADR中,男 101例(60.48%),女 66例(39.52%),男女比例为 1.53∶1;患儿年龄 0~13 岁,其 中 0~3 岁 67 例 (40.12% ),4~6 岁 60 例(35.93%),7岁以上 40例 (23.95%)。0~6岁共 127例(76.05%)。
2.3 ADR涉及的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
167例ADR共涉及3种给药途径:静脉滴注143例(85.63%);口服 22例(13.17%);外用 2例(1.20%)。共涉及10种药品剂型:注射液129例(77.25%);粉针剂 14例 (8.38%);口服液 9例(5.39%);片剂 4例(2.40%);合剂 3例(1.80%);颗粒剂 2例(1.20%);糖浆剂 2例(1.20%);胶囊剂 2例 (1.20%); 洗剂 1例 (0.60%); 软膏剂 1例(0.60%)。此外,中药注射液ADR的发生率为0.22‰(129/574797)。
2.4 ADR涉及的药物种类
在167例ADR中,涉及的药物主要有:热毒宁注射液 67例 (40.12%);痰热清注射液 38例(22.75%);喜炎平注射液 19例(11.38%);炎琥宁粉针 14例(8.38%);其他 29例(17.37%)。
2.5 ADR主要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最多累及的系统是皮肤,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肿痛、瘙痒等;其次为消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腹部不适等;第3位累及的是呼吸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嗽等。见表1。
表1 ADR累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2.6 发生ADR患儿的原患疾病情况
发生ADR患儿原患疾病记录明确的有83例。呼吸系统疾病最多 (52例),其中扁桃体炎16例(30.77%)、肺炎16例 (30.77%)、支气管炎10例(19.2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7例(13.46%)、疱疹性咽峡炎 2例(3.85%)、鼻窦炎 1例(1.92%);其次为病毒性脑炎8例(9.64%)、手足口病7例(8.43%),其他原发病16例 (19.28%)。原发病不详的有84例:2011年 6例(7.14%)、2012年 19例(22.62%)、2013年 20例(23.81%)、2014年 1例(1.19%)、2015年 10例(11.90%)、2016年 16例(19.05%)、2017年8例(9.52%)、2018年 4例(4.76%)。
2.7 新的/严重的ADR
新的/严重的ADR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室专职人员审核后,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由无锡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复核确定。在167例ADR中,无新的不良反应;严重的ADR 1例,表现为寒战、口唇青紫。见表2。
表2 严重的ADR发生过程与转归
3 讨 论
随着中医药的进步和疗效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中医药更加热爱。中药及其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该院上报的167例中成药ADR中,患儿男女比例为1.53∶1,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究其原因尚不明确。6岁以下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中成药无明确的儿童用法用量,致精准用药不够。儿童用药剂量根据年龄或体重计算,年龄越小,其器官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用药风险相对要大。另外,很多药物在儿童这一群体中的风险尚不明确,更易导致ADR的发生。
由于中药注射剂静脉注射起效快、解决了患儿口服中药苦涩的难题;然而,随着使用的增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也在不断增加,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在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占首位,剂型以注射液和粉针剂最为多见。
热毒宁注射液导致的ADR可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比例最高,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和斑丘疹等[3]。
痰热清注射液导致的ADR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且大多发生在用药1h内[4]。
喜炎平注射液导致的ADR占比前三位,为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用药部位疼痛。每日用药2次以上、疗程超过1周,以及合并应用抗菌药物或其他中成药时,ADR发生率升高[5]。
在注射用炎琥宁引起的ADR中,0~17岁较多(61%),大多发生在用药30 min内,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多见[6]。
建议临床严格遵循 “能口服就不静脉给药”的原则。在必须静脉滴注时,应详细查清患儿药物过敏史,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选择溶媒、稀释浓度、滴注速度,在滴注的60 min内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在ADR患儿原患疾病明确的83例中,呼吸系统疾病比例最高,中成药在其中发挥抗病毒作用。中成药复方制剂抗病毒机制有其特点:一方面直接抑制病毒本身,清除病原体;另一方面改善机体状态,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固有潜能;两方面相辅相成,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7]。但其不能特异性的抑制或灭杀特定病毒,建议临床在使用中成药时综合考虑患儿疾病状态、病原体、体质因素,根据患儿总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统计表明,发生严重的ADR 1例,为热毒宁注射液所致,该药既往有儿童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的报道[8],此外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也有儿童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的报道[9,10],上述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更应严格把握适应症。
需要注意的,热毒宁注射液无3岁以下儿童用药剂量,炎琥宁粉针未提及儿童用药信息,均属超说明书用药,共计29例,占全部ADR的17.37%。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判断其使用合理性均为有临床使用证据。有研究显示,超说明书使用中药注射剂会增加ADR的发生概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超出说明书的范畴越大,ADR的发生概率越大[11]。为降低中成药ADR的发生,可对中成药临床用药采取干预措施,包括对不合理的中成药超说明书用药予以坚决制止;对尚无临床使用证据的、超说明书用药谨慎使用。
个体差异、性别、年龄、家族史、过敏体质等均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临床应高度重视患者的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当然,中成药本身的因素也是导致ADR的因素,例如双黄连注射液中含有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均是高度致敏的抗原,其进入人体可诱发高致敏性,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12]。在中成药的制备过程中,力求工艺精益求精,特别是注射剂更要完备臻熟。若稍有疏忽,就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此外,药物相互作用、储存不当等也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因此,医务人员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和上报,保证儿童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