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治疗药物监测与肾毒性评价
2019-05-14张海霞葛卫红
王 敏,柳 航,金 路,张海霞,葛卫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学部,南京 210008
万古霉素为第一个糖肽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肠球菌等引起的重症感染[1]。但由于万古霉素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易引起耳、肾、神经系统功能损伤[2],临床上常需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调整给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实现个体化给药。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老,肾功能减退,其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年轻人有明显的差别,药物排泄减慢,清除率下降,血浆半衰期延长[3]。本文对我院69例老年住院患者万古霉素的血药谷浓度监测结果、疗效及肾功能进行分析,以期为老年患者合理应用该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1~12月住入我院的老年患者;患者年龄≥60岁;细菌学培养为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对万古霉素敏感;应用万古霉素抗感染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肾功能。
排除标准:患者年龄<60岁;既往对万古霉素过敏或出现毒副作用的患者;以前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rCl)<30mL·min-1、诊断涵盖急性肾损伤]。
1.2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老年患者静脉滴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于下次给药前30 min采集血浆样品。参考既往文献报道[4],采用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1.3 分组及疗效评价
按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结果划分为L(<10 mg·L-1)、M(10~20 mg·L-1)、H(>20 mg·L-1) 3 组。根据卫生部颁布的 《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临床疗效[5],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痊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细菌学检查四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四项指标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不明显;无效:用药72 h后,患者病情无明显进步甚至加重。痊愈、显效相加为临床有效。
临床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肾功能损伤评价
依据文献报道[6],符合以下三点之一即可判定为肾功能损伤:血清肌酐绝对值上升0.5 mg·dL-1(44.2 μmol·L-1);血肌酐上升≥基线水平的 50%;肌酐清除率下降>基线水平的50%。
1.5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数据表,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给药剂量、细菌学培养结果、万古霉素谷浓度、疗效评定等级、血尿素氮、血肌酐等信息。基于Cockcroft公式计算CrCl值。
CrCl=[(140-年龄)×体重(kg)]/[0.818×Scr(μmol·L-1)],女性患者计算按所得肌酐清除率×0.85[7]
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情况
共纳入老年患者69例,男性54例,女性15例,年龄 60~96 岁,平均年龄(71.17±8.66)岁。其中,53例患者体重范围 36~88 kg,平均体重(63.72±10.31)kg;余下卧床患者16例,无法获取其体重信息。
2.2 细菌学培养结果
69例经病原学检查,为革兰阳性菌,即山羊葡萄球菌、戈登链球菌、缓症链球菌、科氏葡萄球菌、克氏库克菌、路邓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星座链球菌各1例;头状葡萄球菌2例;人葡萄球菌人亚种3例;溶血葡萄球菌3例;屎肠球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12例;粪肠球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同时检出两种致病菌的患者共3例:科氏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和麻疹孪生球菌各1例。
2.3 血药谷浓度监测
69例均作血药浓度监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 3.2~31.7 mg·L-1,平均值为(14.26±6.33) mg·L-1。依据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结果(见“1.3”项)将患者划分为L、M、H 3组。3组例数、谷浓度、平均日剂量见表1。方差分析显示,3组日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658)。
表1 3组万古霉素谷浓度、平均日剂量
表1 3组万古霉素谷浓度、平均日剂量
?
2.4 疗效分析
3组疗效比较见表2。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的卡方检验,以P<0.016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组和M组临床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327),H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性低于 L 组(P=0.004)和 M 组(P=0.010)。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2.5 肾功能损伤评价
依据“1.4”项,有7例出现肾功能损伤,发生率为10.14%(7/69)。3组肾功能损伤比较见表3。
表3 3组肾功能损伤情况
卡方检验显示,3组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的卡方检验,以P<0.016 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L组和M组(P=0.240)、M组和H组(P=0.035);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H组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L组(P=0.014)。在7例肾功能损伤中,3例为肺部感染,2例为菌血症,2例为心血管系统感染。这7例均在应用万古霉素期间,同期使用了呋塞米、甘露醇、注射用比阿培南、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托拉塞米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一种或数种药物,加重了患者的肾脏负担,是肾功能受损的诱发因素之一。
2.6 用药调整情况
根据万古霉素说明书及2011年版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患者在应用万古霉素过程中均监测肾功能并计算CrCl,临床综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生化指标和患者病情等,经验性调整服药剂量,其基本调整方案见表4。
表4 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
3 讨 论
依据文献报告[8],万古霉素是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即其疗效与药物浓度维持在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上的持续时间有关,过高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增加其疗效,反而加重毒副作用。《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和美国感染病学会《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万古霉素治疗与监测实践指南》建议,万古霉素谷浓度应控制在10mg·L-1以上,当谷浓度在10~20 mg·L-1范围内可增强药物传输,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此外,当万古霉素治疗MRSA引起的菌血症、骨髓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和获得性肺炎等严重感染时,建议将该药谷浓度控制在15~20 mg·L-1,以保证感染灶内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抑菌浓度。
万古霉素进入机体后,基本不代谢,约90%的药物以原型的形式经肾脏消除,其半衰期与肾功能密切相关,若在体内蓄积,易诱发患者肾功能受损,从而减少其消除,进一步增加万古霉素在体内的蓄积。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衰老,各脏器均发生了退行性变化,肾血流量仅为年轻人的40%~50%,肾小球滤过率减退50%,都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3]。此外,老年患者多存在一人多病、多药联用现象,若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联合使用呋塞米、甘露醇、ACEI类降压药等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将增加患者肾脏负担,影响万古霉素的消除,继而进一步损坏肾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谷浓度高于20mg·L-1并不能提高临床疗效,反而成为老年患者肾功能损伤的风险因素之一,与已发表文献报道基本一致[9]。由于样本量有限,加之肾功能影响因素众多,尚需大样本研究。
综上分析,对于老年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的过程中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依据监测结果,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病情和联合用药情况,综合分析,调整给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实现个体化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