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患者手术情况的影响
2019-05-14齐国伟
齐国伟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主要由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支持组织而存在,所以又可称为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肌瘤的病因尚未明确,临床 普遍认为与性激素、正常肌层细胞突变、局部生长因子之间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1]。目前,剔除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有观点认为,子宫肌瘤的生长与孕激素受体表达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2]。目前,孕激素受体拮抗类药物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作用已成为临床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热点。米非司酮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抑制阴道出血,改善肌瘤所致的相关症状[3]。然而,米非司酮对于肌瘤体积影响的报道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前使用情况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就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于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48 岁,平均(36.8±4.2)岁;肌瘤部位:肌壁间13 例,浆膜下17 例;单发肌瘤26 例,多发肌瘤4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48 岁,平均(36.6±4.5)岁;肌瘤部位:肌壁间12 例,浆膜下18 例;单发肌瘤25 例,多发肌瘤5 例。两组患者年龄、肌瘤部位与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子宫肌瘤;症状性子宫肌瘤;具有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指征;患者及属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高度疑似恶性肌瘤;身体状况不佳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无法实施手术;子宫颈病变、子宫内膜病变;不明原因阴道出血;黏膜下肌瘤;严重腹腔粘连;宫颈中下段肌瘤;3 个月内应用过激素类药物;对米非司酮过敏。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前3 个月未使用过任何药物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前3 个月应用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551),10 mg/次,1 次/d,口服,直至手术。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与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子宫肌瘤剔除后集血纱布质量-集血前纱布质量)/1.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3 个月与手术时子宫肌瘤体积,子宫肌瘤体积(V)计算公式:V(cm3)=肌瘤厚度(D)×肌瘤宽度(W)×肌瘤长度(L)×(∏/6)。其中D、W、L 为子宫肌瘤的3 个三维切面直径。统计观察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表述为±s,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结果比较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 与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 与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术中失血量(ml) 手术时间 (min) 术后血红蛋白(g/L)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30 105.5±22.5 104.6±21.6 105.8±10.6 4.3±0.6观察组 30 50.5±20.3 62.8±20.5 106.5±10.2 4.2±0.5 t 值 6.252 6.350 0.856 0.826 P 值 <0.05 <0.05 >0.05 >0.05
2.2 手术前3 个月与手术时子宫肌瘤体积比较
两组手术前3 个月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3 个月与手术时子宫肌瘤体积 比较(cm3,±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3 个月与手术时子宫肌瘤体积 比较(cm3,±s)
组别 例数 手术前3 个月 手术时 对照组 30 243.8±142.8 244.5±140.8 观察组 30 245.6±140.0 198.5±120.2 t 值 0.856 6.523 P 值 >0.05 <0.05
2.3 观察组患者术前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前3 个月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过程中,出现1 例食欲减退,2 例恶心,上述症状表现十分轻微,持续用药后症状未见加重,并逐渐改善直至消失,未影响手术进程。
3 讨论
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无明显症状,而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子宫出血、白带异常、贫血等,甚至造成不孕与流产,对其生殖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创伤轻微、失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与生育功能[5]。然而有研究发现,腹腔镜对于较大的子宫肌瘤仍存在操作时间长、术中失血量过多等问题,且易发生肌瘤残留,手术效果并不理想[6]。
现阶段,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子宫肌瘤的发病、变化与孕激素密不可分,即肌瘤组织中的孕激素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正常肌层组织[7-8]。米非司酮是通过阻断孕酮与孕激素受体结合,继而切断孕激素所介导的子宫肌瘤进展途径[9]。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优势主要体现为:1)对抗雌激素作用;直接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或孕酮活性;2)抑制子宫肌瘤组织内上皮因子基因表达;3)减少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量,促使肌瘤缩小;4)促进子宫肌瘤细胞中Bax 表达,抑制Bcl-2 表达,诱导肌瘤细胞调亡;5)使子宫肌瘤的超微结构发生玻璃样变化、血管改变与水肿变性等,其中血管变化通常包括管壁增厚、管腔变窄。此外,米非司酮在缩小子宫肌瘤体积的同时,可改善盆腔充血,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诱发暂时性闭经,改善患者的血状况,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减少术中出血量,保证手术安全。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使用米非司酮能够阻断孕激素,缩小肌瘤体积,继而简化手术,减少失血量与术中操作时间,确保手术效果。此外,有调查显示子宫肌瘤剔除术剥离并粉碎肌瘤后发生种植的比例为1∶350[10],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热点普遍倾向于取出肌瘤时不用粉碎,而采用套袋方法将肌瘤拉至缺口处,以“削苹果法”削除瘤体并取出。基于上述研究热点,从理论角度出发,术前应用米非司酮缩小肌瘤大小,能够有效确保削除肌瘤效果,减少种植的可能性。从安全性来看,观察组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过程中出现1 例食欲减退,2 例恶心,症状轻微,未影响手术进程。由此说明该方案应用的安全性较佳。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美观度高等优势,正确选择并评估患者,于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可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节省术中操作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微,真正体现出微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