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糖尿病处方

2019-05-14余瀛鳌首届全国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5期
关键词:方药核桃仁病机

文/余瀛鳌 首届全国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 荣誉首席研究员

人物简介

余瀛鳌男,1933年生,江苏阜宁人,是我国著名的中医文献学家和中医临床家。首届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曾编撰中医临床医学丛书,多种中医辞书,现代医药著作为主,整理出版古籍30余种(包括专著、辞书、临床医学丛书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撰写序言80余篇。

作为常见多发病的糖尿病,在我国约有一亿多患者,其中又以中老年占绝大多数。此病在病程中,往往因摄护失当,患者不够重视,影响到性命;再者,此病基本上难以治愈。但敝见:当前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大大提高疗效。

突出中医药治疗,有两大优势。其一是治疗方药丰富,辅助疗法也相当可靠,并有较明显的降糖、改善多种兼证的作用;其二是增强患者体质,调补身体,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中医称它“消渴”】

《黄帝内经》将其命名为“消瘅”(即“消渴”),并分成了上、中、下“三消”。

关于糖尿病,中医自古并无这一病名,但对类似的症候描述由来已久。早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中就有较多论述,将其命名为“消瘅”(即“消渴”),并分成了上、中、下“三消”,其中,中消者能食而瘦、倦怠无力,下消者往往伴有肾虚。医圣张仲景曾以金匮肾气丸治疗消渴病,但其所谓的消渴,既包括糖尿病,又是以消瘦、渴饮为主的病症命名的,并不完全等同于糖尿病。

在医籍中明确指出有糖尿的消渴病,始于唐代,如唐·王焘《外台秘要》明确记载了糖尿是消渴病的特征,指出:“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由此可见,此处所说的消渴病就是糖尿病了。

历代医家较重视从补肾着手调理消渴病,故用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消渴的方剂颇多,再适当加用菟丝子、肉苁蓉等进行调整和补充。同时注意补气,如用黄芪汤治“消中”(编者注:上、中、下三消中的“中消”)。明末清初的张璐在其《张氏医通》记载的消渴案例中,经常加用沙苑子来增强补肾的作用,这对中年消渴患者尤为适用。我在临床上也经常使用沙苑子治疗糖尿病,枸杞子也是我常用的补肾药物之一,患者也比较爱吃。

另有医家认为,治疗消渴病当重视益气、养阴,如宋·杨仁斋《仁斋直指方论》中的黄芪汤,就是用补气的黄芪为君药,配合生干地黄、麦门冬等养阴的药物来治疗多种消渴病。

【研究通治方治疗糖尿病】

清初徐灵胎的《兰台轨范》认为,“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我很赞赏他的临证见解。

对于常见多发病,我常研究、探索若干病证的一些适合在诊疗中运用的通治效方,再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适当变动方药的治法与处方,糖尿病也不例外。我对通治方的研究,受古代医家较多影响的是明末的孙志宏。他的《简明医彀》一书,都是先介绍所治疗病证的“主方”(所谓主方,实际上就是主治该病的通治方),再附不同症候的加减用药,之后列述前人的辨证名方,具有分型的涵义。清初徐灵胎的《兰台轨范》也认为,“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我很赞赏他的临证见解。

要探索糖尿病的通治方,首先要在诊疗中重视审查病机,掌握疾病的病机是至关重要的。汉·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元气者,天地之精微也”,又糖尿病多饮、多尿,或有内热,均耗伤阴津,由此可见调补气阴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

已故“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在归纳前人的学术经验后也曾提出,糖尿病基本上都有气阴两虚的病理、病机变化,肾虚也较常见,我十分推崇他的观点。从施老的医案中发现,他的糖尿病处方以补气阴、益肾为主,常用生黄芪、生熟地黄、玄参、苍术、葛根、山药、黄精、麦门冬、枸杞子、丹参、川连(编者注:黄连)等药物。施老以上方药见症加减治疗糖尿病,临床往往效验。通过分析,拙见此方又颇有通治方的组方特色,所以我自青壮年时期就开始学习施老治疗糖尿病的学术经验,也确实提高了临床疗效。

主方选定,还需进一步结合患者的病机、体质进行辨证。临床上糖尿病“本虚标实”者为多,诊疗中常能见到诸多合并症,或可见到患者兼有血瘀、痰浊的病理、病机。在糖尿病合并症中,糖尿病肾病(简称“糖肾”或“尿肾”)者居多,患者多有高血糖,又兼见高血压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在选定主方后,还需充分辨证、分别处理。如调补患者气阴虚,一般采用最常用的治法,但需深入辨证,若患者出现较明显的内热、渴饮,则需要在治疗方药中,加用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加减;若有怕冷、身寒的症状,则在选用金匮肾气丸等补肾方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补肾、温阳的药物以增强疗效。在暑热季节,我还会询问患者是否喜吹空调,因为一般内热旺盛、口渴多饮者,大多喜欢吹空调。

回忆约在2000年前后,我应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之请,每周五上午在该院特诊。在我诊室隔壁就是施今墨老先生的长婿兼早期弟子祝谌予先生,他在北京市治糖尿病有很高的声誉,求诊者户限为穿。他也被安排在每周五上午特诊,但由于诊务忙碌,我们很少有机会晤谈。一次晨起忽降暴雨,患者难以来诊,我见有空闲时间,遂往隔壁祝老诊室趋前请益、晤谈。祝先生谦逊、好学,善于交流,我向先生提问说:“您的特诊,经常要看到下午一时左右,实在太辛苦了。在您诊治的患者中,糖尿病又占较大比例,病人很难挂上号。您治疗糖尿病,与施老有何不同之处?”祝先生回答,“应该说,治疗大法基本一致,有些变化也很正常。我有时会稍多用一些活血通络药,这对减免糖尿病的合并症,多少有些帮助”。正是这一席话,让我获益良多,我认为这就是传承中的创新点。

已故“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在归纳前人的学术经验后也曾提出,糖尿病基本上都有气阴两虚的病理、病机变化,肾虚也较常见,我十分推崇他的观点。从施老的医案中发现,他的糖尿病处方以补气阴、益肾为主,常用生黄芪、生熟地黄、玄参、苍术、葛根、山药、黄精、麦门冬、枸杞子、丹参、川连(编者注:黄连)等药物。

【中西医结合让我受益匪浅】

我给自己的糖尿病处方大多选用益气阴、通络补肾、平肝为主的方药,同时适当注射胰岛素,既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又无明显副作用,病情从而相对稳定有效。

我患糖尿病病史已近十年,当时化验血糖,晨起空腹为8、9毫摩尔/升,并有高血压病史三十余年。我平素比较注重养护身体,提高抗病能力,给自己的糖尿病处方就是宗法施今墨先生,大多选用益气阴、通络补肾、平肝为主的方药,如生黄芪、生熟地黄、玄参、苍术、葛根、山药、黄精、沙苑子、桃仁、丹参等,并结合其它症候予以加减。同时,适当注射胰岛素,既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又无明显副作用,病情从而相对稳定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上述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我的抗病能力显著提高,面部气色亦较前大大好转,所以在高龄时还能适当工作,给人看病,并带领十多位中青年骨干进行学术经验传承工作,不得不说得益于此。

【日常注重调护】

我几乎每晚吃2~3个核桃仁,细嚼约20分钟后咽下,再予漱口,有相当可靠的疗效,同时核桃仁也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关于糖尿病的食疗,古代有若干载述,如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均提出以猪肚作为辅疗。在饮食上,吃荤、吃素不宜有太多的限制,选择具有降糖、益肾、健脾的饮食更好,西医与中医在这方面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亦有所不同。举例而言,核桃仁属于坚果类,西医认为对糖尿病不利,应予减免;但从中医来看,核桃仁能补肾、通络,可以说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我几乎每晚吃2~3个核桃仁,细嚼约20分钟后咽下,再予漱口,有相当可靠的疗效,同时核桃仁也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至于蔬菜,大多对糖尿病有利,如冬瓜、苦瓜、芹菜、百合等,有生津止渴、降压的作用,蘑菇富含铬元素,有利于调控血糖。荤菜中日常多吃的鱼类基本上不加限制,肉类宜吃瘦肉,又以猪肉为主,少吃比较热性的牛羊肉和狗肉等。至于鸡和鸭,宜多吃鸭,因为鸡是风禽、鸭是水禽,鸭肉有养阴的作用。

其次,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规律作息,避免过劳。饮食搭配要适当,比较严格地减免或少吃多糖食品和水果。重视适当散步,我经常在午餐、晚餐后散步约20分钟,天寒、大风时则在室内走动,而且要根据身体现状,适当控制体力劳动。

猜你喜欢

方药核桃仁病机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威风凛凛的东北虎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的中医病机思辨与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指标述评
核桃仁巧治感冒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基于智能算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数据挖掘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
醋泡核桃仁可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