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渗入的重要性
2019-05-13张晓静
张晓静
【摘要】由于中职学生较普通高中学生更为敏感、脆弱,并且个性较强,在语文教学中更需要注重情感的渗入。通过情感渗入感动、感化学生,进而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从情感渗入的原因、情感渗入的方法和情感渗入的意义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中职语文情感渗入方法意义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需要情感的渗入,关注人文性的发展。这样语文教学才不会枯燥乏味,学生也不会为学而学。语文教学应该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能给学生带来温暖的,积极地,向上动力的。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渗入就更显其重要性。
一、情感渗入的原因
(一)缺少爱和理解
首先,有一些中职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贫困,父母没有固定的职业,多数都是靠打工来维持生活,收入较少。而且多数孩子是单亲家庭。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在孩子身边,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上缺少更多的是爱。
其次,由于一些学生父母文化层次水平较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们多数采用的是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强制的让孩子听从他们的想法,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而不是真正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也从来不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孩子缺少的是父母对他们的理解。
(二)缺少尊重和包容
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生涯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对他们的关注较少,有时也会缺少必要的尊重。但学习差的孩子并不能代表他们的能力差。而义务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学习,从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被扼杀,他们的举动或是想法也会被认为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较为敏感,思想也较为活跃,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是缺少了老师和同学的包容,孩子会迷失方向,缺乏自信,甚至会误入歧途。
二、情感渗入的方法
(一)关注教材,激发学生情感
教材是授课的基础,也是最为简单的情感渗入的媒介。应充分借助教材挖掘课文中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情感的迸发。课本中老舍《我的母亲》一文中的语句“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母亲为了能让孩子上学,宁可自己吃苦攒下钱来为孩子。学生们这时也能感受到母亲也曾为了他们上学,不辞辛劳的工作。通过对这一语句的讲解,会使学生想到母亲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也更加体会到母亲的不易。文中还有一段话感情真挚的表达了母亲给予孩子的一切。“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此段的讲解要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母亲不仅仅养育了他们,还是他们人生的引路人,也是给予他们全部的人,更是唯一的人。對母亲尽孝从现在就开始吧,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那就会像老舍先生一样“心痛!心痛!”了。
教材中的《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在讲授这篇诗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爱情极其向往,但他们并不清楚什么样的爱情才是他们所追求的,什么样的爱情是对的。而舒婷的《致橡树》明确的阐述了自由的,平等独立的,风雨同舟的爱情,才是应该追求的爱情观。对诗歌中重点的意象如:“寒潮”“风雷”“霹雳”“雾霭”“流岚”“虹霓”加以分析,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爱情是需要同甘苦、共患难的。再让学生谈一谈他们的爱情观。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更赞同什么样的爱情观。情感调动起来后,学生会更有兴趣和爱好学习课文内容。
(二)重视过程,实现情感体验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要重视过程,实现学生情感的体验。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中,要通过故事情节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全文故事情节的梳理让学生真正的投入进来,进而通过问题探究法分析林冲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完全走入林冲的世界中,体验林冲的处境,感受林冲的情感变化。情感的体验需要一步步地完成,需要在过程中体会。重视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积极探究、思考,才会最终实现情感的体验。而针对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则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阅读,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情感。通过第一遍阅读,学生准确的找出故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再次阅读感受故都秋的气息。最后,阅读体会作者苦闷、忧愁的情感。把作者的情感留给学生自己慢慢去揣摩去体会,而不是教师直接讲出来。直接讲出来的不是情感,而是知识,很快就会忘记。
(三)强调反思,完成情感内化
学生通过品味课文,领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完成情感的内化,真正的理解情感,并能付诸于实践。首先,写作就是很好的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例如,在刚刚讲完老舍《我的母亲》后,让学生课后仿写。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回忆母亲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反思自己当时的想法和行为,最后明白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而《雅舍》这篇文章,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乐观、豁达的精神。课后让学生也写一写自己的房间,反思一下自己居住的环境,看看自己的精神境界。
三、情感渗入的意义
通过情感渗入,让学生体会感悟情感,进而达到情感的内化。最终实现育人、成才的目的。中职语文的教学需要加入情感的温度,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人生路上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一)育人
中职学生年龄还小,在价值观的取向上还未完全形成,有一定的可塑性。但是,他们大多数由于家庭环境和学习现状等原因,在很大方面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如果单从文化知识的讲解上让他们有所改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情感的渗入,从情感上感动、感化他们。但这些情感应该是热爱生活的,有着正能量的情感,是追求真、善、美的情感;是不畏艰辛、敢于拼搏的情感;是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情感;是追求正义,坚守原则的情感。这些情感会像春雨一样滋养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课本中《生命的化妆》中“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学生会体会到:人要做有内涵的人,不是单单的改变表相,而是要进行内在的修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学生感受到伟人的乐观、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情感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心胸和豪情壮志。无不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形中起到了育人的效果。
(二)成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能够将中职学生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去思考、并积极去做的一件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技术的传授,它需要情感的渗入,需要情感去感动、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发现更多的美,并创造美。只有学生在思想上得到了提升、素质得到了提高。再凭借他们的一技之长,那么在未来,学生才会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番业绩,也才会成为真正的人才。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渗入对学生来说是必要,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对亲人、朋友的感激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还会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修养,最终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强.试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学术研究,2012,(12).
[2]李萍珍.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学教育,2014,(9).
[3]蔺忠绘.浅探中职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J].中学教学参考,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