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洪法:“奇石”遇上“旧诗”

2019-05-13星晨

上海企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玩石旧诗奇石

星晨

上海有个“风从东方来”的崇明,“海上花岛”崇明有个科班出身、以散文诗歌擅长的作家徐刚;又有草根出身、自喻“四驾马车”的杂家陈洪法。

是日,笔者在陈洪法“奇石馆”里抱臂啜茶,宛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令人心暖;更有“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切磋旧诗新词,人文胜境,红尘不再。

“石不能言最可人”

陈洪法的“奇石馆”,坐落于“大隐隐于市”的沪太路上,一楼二楼,奇石琳琅,满壁风动。他对笔者说,玩石并无好恶优劣,只在乎是否能通过用心品味出自己想要的感觉,是否听到“精美的石头在唱歌”。尤其,很美却无需张扬的玩石,让再嘈杂的声音也会被“屏蔽”,享受比空气还安静的美,躁气殆失。

奇石以“肖”为重,即通过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非人为加工的石头。因其形状、纹理、颜色,让人赏心悦目成为收藏,而称“文化石”。象形、寓意,骚人墨客为其留下众多画石图、咏石诗……“不问贵贱问性情”才是玩石一大境界。“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这句话反应一个人的处世心态——陈洪法如是说。

所谓“玩石”就是手里能把玩,若太大太沉,那是观赏石,只能远远地看,无法入手。陈洪法的“奇石馆”,主要是玩石,颇具规模的“满汉全席”,时代意义的“一带一路”;那20公分的“十二生肖”独此一家,“龙腾蛇舞犬猴迎,虎啸鸡鸣牛马耕。兔鼠猪羊欣共处,地球村里颂亲情。”数枚红色玛瑙石酷似一串红葡萄,令人一啜为快的喜欢,还有“桔子”“柿子”……堪称奇石大观,并做成邮品《品石吟风》而走入千家万户,首创了国家邮政史上为奇石收藏家发行纪念邮册的先河。

那款造型奇崛、灵动的“鱼形”绿松石原矿摆件,是笔者认为最养眼的石材原矿,其冰肌玉骨的瓷度、净度,令人爱不释手。背后的人文物语,更是为人赞许。“深水真绿宝,出世展锋芒。不是凡间物,分明鱼化妆。坚强生铁骨,远古出洪荒。设宴酬佳宾,贪杯恋酒肠。”陈洪法咏石,分明自己性情的一种婉曲。

1952年出生的陈洪法,上海市崇明县陈家镇人,1970年进入上海地矿系统工作……如果说,陈洪法的奇石收藏与他供职于上海市地矿系统工作有关;那么,他的旧体诗词修养,不是学院派的他,竟是自学成材“十年磨一剑”地成就“从泥腿子到旧体诗人”,一个不是科班出身而跻身中国作协,他是绝无仅有,缔造了一个人物的“传奇”。

似乎,成功的企业家与旧体诗原本“风马牛不相及”——陈洪法却认为,做事为人首先要有思想,于是“低学历”的他开始学习唐诗宋词,竟“无师自通”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地一再发表作品,诗集而“吟”进了中国作协,创下一个不是科班以旧诗入协会的奇迹。成为“企业家里写诗最好的企业家,诗人中事业做的最好的诗人”——令笔者汗颜又感慨不已——陈洪法,生动地演绎“奇石”遭遇“旧诗”的一场文化交集,成就“事业”后的“奇石”“邮票”“诗人”这一“四驾马车”而不亦乐乎。

陈洪法不仅工科文科跨界,一手毛笔字也写得别具一功;“那些年”他还殚心积虑地著有《劫运》《谁之过》两部“未发表”的地质题材长篇小说……

“腹有诗书气自华”

事业有成的陈洪法,除了奇石供养,还潜心专研中国古典诗词而令笔者为之纳闷,玩企业、玩奇石,如何与风花雪月的中国古典诗词交集——2009年出版第一本诗词选《探海集》,2011年举办全国性的个人诗词研讨会;2014年陈洪法诗词作品被《解放日报》《新闻晨报》进行了上百期的连载,这种连载开创了古典诗词在上海报刊上的先例。

陈洪法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一册《品石吟风》,既是藏石精品的集中,又有作者为石作诗及书家的书法,再加以人文学者撰写“品石美文”。读读《戏题黄龙石田影》“周围不透风,上帝在心中。若是虔诚敬,年年五谷丰。”文简却底蕴丰赡,耐人品味。诗文如白,旨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内涵既提升到社会的层面,又赋予人文的色彩。传统诗词的生命力在于植根民间,植根我们民族的文化記忆里。借物咏怀更是一个传统。有人说,陈洪法的奇石赋诗,就是上海诗词文化的显著坐标。是作者面对奇石,展开丰富的想象后的一个意境,为读者创造无限丰富的艺术空间。

《天伦一家》栩栩疑非石,依依竟是鸡。千家山坳里,唱晓促耕犁——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将一高一低两只雕刻成的鸡想象为天伦一家,赋予了石鸡伦理与审美意义,提升了品石诗的品位。“千家山坳里,唱晓促耕犁。”诗人的想象力,化近为远,化静为动,构画出雄鸡报晓,山坳千家,晨曦满天,农民扶犁的山村晨耕图景,令人生情……

近日,陈洪法继《探海集》《品石吟风》《观潮集》之后的又一力作《过眼风尘:陈洪法诗词选》出版。小女陈彦雯为其作序,阐述陈洪法“有事业而不俗,有文化而不呆”的身体力行。龚心瀚称其,跌宕胸怀千韵起,群山大海铸新诗。陈洪法为诗为词殚精竭虑,朝耕夕耘,创作热情高涨,已有《探海集》和《品石吟风》两本佳著贡献给当代诗坛。

叶辛也不悋美誉地说,他热爱石的真实自然,赞美石的忍辱负重,喜欢石的宁静沉默,敬佩石的坚定顽强,羡慕石的粗犷细腻,咏叹石的和谐温厚,收藏石头的漫长岁月中,形态各异的石头磨砺了他的精神,给予他美的情愫和营养,朴雅端庄的石头陶冶了他的情趣,使得他童心未泯,求真之心愈炽。“那些奇石美玉,那些诗篇,那些绝妙的赏析……渗透了对他真情实感、真才实学和真抓实干的赞美和歌颂。”

有人说,诗与词一先一后,一工一散,一直一曲,一庄一谐——参差错落的句式,最宜于感性思维的表达和表现,陈洪法将其演绎到了极致。轻柔坚韧、温婉雄强,且有散碎的意象、跳跃的思路、隐曲的意涵与唯美的样态——陈洪法“借物赋词抒怀”是也——那是他“遵循诗词文学之道用心熬出来的。”成就“当奇石遇上旧诗”的风情万种,令笔者敬佩陈洪法写诗,一写写出一部作品集。

《满江红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十周年》,较为豪放。“日寇横行,奔驰急,谁来救世?天地怒,国难家劫,卧龙醒起。万里疆场灵与肉,八年收复山和水。抬头望,热血铸东方,云霞美。//七十载,天下治,千万业,英雄史。索东洋渔岛,雪南职耻,锦绣江山添港澳,清除腐败廉新纪。屈指数,还得看今朝,中华喜。”

陈洪法对古典诗词的初衷,文字不宜佶屈聱牙,保持古典诗词的样式下,追求清新自然的遣词造句,“就像肥沃的土壤里撒下了种子,一遇春风就会生根发芽一样,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笔者以为然。

猜你喜欢

玩石旧诗奇石
求知·悦性·磊落·宁静
汉诗语境下的新与旧
汉诗语境下的新与旧
奇石共欣赏,雅石相与识——黄岩博物馆馆藏奇石赏鉴
苍茫
九仙山奇石 等
三缘点石轩
解缙化险
——旧诗新作
唐和军 藏石欣赏
看石还是石